一种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选择性抗菌剂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759126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1 04:57
一种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选择性抗菌剂的应用,制备时先在菌种培养基中对海绵内生真菌Aspergillus?sp.(HM565949)进行菌种培养,再在发酵培养基中对该真菌进行发酵培养,然后将所得发酵液过滤,除去菌体,将滤液浓缩,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进行色谱分离,将所得洗脱液分别浓缩,得白色粉末,即为aspergterpeinoid?A、aspergiterpenoid?C、aspergiterpenoid?D。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海洋真菌中获得的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抑制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lbus)、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lutea)、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四联球菌(Micrococcus?tetragenus)以及海洋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弧鳗菌(Vibrio?anguillarum)活性,可用于开发选择性抑菌剂,并且原料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不受资源限制,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自然界中少见的含有对苯基的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类具有选择性抑制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腊状芽抱杆菌(Bacillus cereus)、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Iute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以及海洋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弧獲菌(Vibrio anguillarum)的没药烧型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细菌可以寄生在人体的呼吸道、皮肤及脐部,它们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包括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等,人在感染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对体质较差的老人和孩子,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 21%然而,细菌的耐药十分明显。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1. 3%,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67. 2%。个别省市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80%,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接近80 %。莫西沙星是近几年上市的品种,其耐药性也有上升趋势。另外有试验表明,四联球菌对青霉素族普遍耐药。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急需开发新的高敏药物或联合用药,以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另外,目前使用的抗菌剂主要是广谱抗菌制剂,选择性较差。近年来尚未见到从海洋微生物中获得有重要抗菌价值的海洋天然选择性抗菌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源于海绵内生真菌的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它能满足现有技术的上述需求。菌种保藏信息保藏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1年11 月03日;保藏编号=CGMCC No. 5440 ;分类命名曲霉Aspergillus sp.。一种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式为权利要求1.一种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2.权利要求I所述的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菌种培养基中对海绵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M565949)进行菌种培养,再在发酵培养基中对该真菌进行发酵培养,然后将所得发酵液过滤,除去菌体,将滤液浓缩,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进行色谱分离,将所得洗脱液分别浓缩,得白色粉末,即为aspergiterpenoid A、 aspergiterpenoid C、aspergiterpenoid D。所述的菌种培养基含有葡萄糖 O. 1% -5. 0% (重量百分数,下同)、酵母膏O. 01%-I %、蛋白胨O. 01% -I%、琼脂O. 1% -3.0%、氯化钠O.05% _5%,其余为水,培养温度为15-35°C,培养时间为3_10天;所述的发酵培养基含有葡萄糖O. 1% -5. 0%、酵母膏O. 01% -I %、蛋白胨O. 01% -I%、氯化钠O. 05% _5%,其余为水,培养温度为15-35°C,培养时间为7-40天。3.权利要求I所述的没药烧型倍半職化合物在制备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腊状芽抱杆菌(Bacillus cereus)、藤黄八叠球菌 (Sarcina Iute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以及海洋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弧獲菌(Vibrio anguillarum)抗菌剂中的应用。全文摘要一种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选择性抗菌剂的应用,制备时先在菌种培养基中对海绵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HM565949)进行菌种培养,再在发酵培养基中对该真菌进行发酵培养,然后将所得发酵液过滤,除去菌体,将滤液浓缩,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进行色谱分离,将所得洗脱液分别浓缩,得白色粉末,即为aspergterpeinoid A、aspergiterpenoid C、aspergiterpenoid D。本专利技术从海洋真菌中获得的没药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抑制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以及海洋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弧鳗菌(Vibrio anguillarum)活性,可用于开发选择性抑菌剂,并且原料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不受资源限制,因此应用前景广阔。文档编号C07C65/01GK102584535SQ20111044002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日专利技术者李丹, 王长云, 邵长伦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云邵长伦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