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芳嗪巯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94031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类如通式I所示的芳嗪巯乙酰胺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或前药,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一个或多个此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在治疗和预防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类芳嗪巯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或前药,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一个或多个此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在治疗和预防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I)是艾滋病(AIDS)的主要病原体。自1981年发现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虽然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疗法 (HAART)的实施是抗艾滋病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但是由于耐药性的出现及长期服药的毒性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该疗法的应用,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刻不容缓。逆转录酶在病毒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靶向于HIV-I RT非底物结合位点的非核苷类抑制剂 (NNRTIs)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成为HAART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NNRTIs结合位点的氨基酸易发生突变,导致耐药毒株的蔓延,使该类药物迅速丧失临床效价。因此研发新型、高效抗耐药的NNRTIs是目前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参见①《抗艾滋病药物研究》,刘新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6,12.②Sian P, Chen X,Li D, Fang Z, De Clercq E, Liu X. Med Res Rev. 2011 Apr 26. doi :10. 1002/med. 20241.)五元及六元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HIV活性,它们在HIV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CCR5抑制剂、gp41抑制剂、Rev抑制剂等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广泛应用于新型抗HIV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结构优化,一是作为构成药效团的基本结构母核,以适合药物特殊作用靶点的空间要求,二是作为活性取代基或环系的组成部分而产生相应的生物活性。药物之所以依赖于杂环是因为杂环较脂肪或芳香化合物在体内更不易代谢分解,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参见①^ian P,Liu X, De Clercq E.Curr Med Chem. 2008,15(15) :1529-1540.② Zhan P, Liu X,De Clercq E. Curr Med Chem. 2011,18(1) ,29-46.)。芳唑巯乙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高效抗耐药的HIV-I NNRTI,对野生型及多种严重耐药株(K103N、Y181C、Y188L及K103N/Y181C双突变株等)均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其中 1,2,4- HR^tj^^ VRX-480773 (Zhang Z,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7, 51 (2) :429-37.)禾口 RDEA—806 (Moyle G,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0, 讨⑶3170-8.)正分别处于临床前和临床IIa期研究,RDEA-806对许多耐药性病毒株(包括TMC125产生的耐药病毒株)的抑制活性均优于抗艾滋病上市药物依法韦仑 (Efavirenz),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抗HIV药物。本专利专利技术人曾对该类抑制剂进行广泛的结构修饰,发现了其它类结构多样的新型芳唑巯乙酰胺衍生物,其中1,2,3_噻二唑系列活性最好,在细胞水平的抗HIV-I活性实验中,有10余个 1,2,3-噻二唑衍生物的活性优于上市药物奈韦拉平(NVP)或地拉韦定(DLV),而且细胞毒性较低,代表性化合物为ZP7,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参见①Wang Z, et al.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6,16(16) :4174-7.② De La Rosa M,et al.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6,16(17) :4444-9.③ Zhang Ζ,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7,51 (2) 429-37.④Rossotti R,et ak. HIV Ther. 2009,3(1),66-77.⑤Zhan P,et al. Bioorg Med Chem. 2009,17(16) :592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通式(I)的芳嗪巯乙酰胺衍生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或前药:其中,Ar为结构多样的六元芳杂环;X1,X2,X3,X4,X5各自独立地为O,S,N或CH;杂环Ar任选被(C1-4)烷基、(C3-7)环烷基、(C3-7)环烷基-(C1-3)烷基取代,其中所述烷基、环烷基或环烷基烷基可被-OH单取代;Ar1为苯基、苯基甲基、5-或6-元芳杂环、稠合的苯基-不饱和的或饱和的5-或6-元碳环、稠合的苯基-(不饱和的或饱和的5-或6-元碳环)甲基、或稠合的苯基-5-或6-元芳杂环;所述的苯基、苯基甲基、芳杂环、稠合的苯基-碳环、稠合的苯基-(碳环)甲基或稠合的苯基-芳杂环各自依次任选被1至3个独立选自下列的取代基所取代:(C1-6)烷基、(C3-7)环烷基、(C3-7)环烷基-(C1-3)烷基、(C2-6)链烯基、O-(C1-4)烷基、S-(C1-4)烷基、卤素、CF3、OCF3、OH、NO2、CN、任选被C1-6烷基或硝基取代的苯基、任选被C1-6烷基或硝基取代的苯基甲基、SO2NH2、SO2-(C1-4)烷基、C(O)NH2、C(O)OR1、NR2R3、吗啉或1-吡咯基,其中R1是H或(C1-4)烷基,以及其中R2和R3各自独立是H或(C1-4)烷基;其中所述取代基是空间相容的;Ar2为:(i)选自下式的苯基或吡啶基其中,R4、R5和R6各自独立代表如下:H、(C1-6)烷基、(C3-7)环烷基、(C3-7)环烷基-(C1-3)烷基、(C2-6)链烯基、O-(C1-6)烷基、S-(C1-6)烷基、卤素、CF3、OCF3、OH、NO2、CN、-NRN1RN2、-C(O)R21、-(C1-3)烷基-C(O)R21、-C(O)OR22、-(C1-3)烷基-C(O)OR22、-SO2-(C1-3)烷基-C(O)OR22,C(O)NH2、-(C1-3)烷基-C(O)NH2,-S(O)-(C1-4)烷基、-SO2-(C1-4)烷基、SO2NH2,苯基、苯基甲基、苯基-SO2-、2-,3-或4-吡啶基、1-吡咯基;其中,RN1、RN2各自独立选自H或者(C1-6)烷基,其中RN1和RN2可以互相共价结合从而同它们相连的N原子一起形成4至7-元杂环,由此6或7-元杂环4位的-CH2-可以被-O-、-S-或-NRN3-替换,其中RN3代表H、--C(O)OR22、(C1-6)烷基、(C3-7)环烷基或(C3-7)环烷基-(C1-3)烷基;其中,R21是(C1-4)烷基;R22是H或(C1-4)烷基;所述的苯基、吡啶基和吡咯基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NO2、(C1-3)烷基或CF3的取代基;取代基R4、R5和R6空间相容;(ii)Ar2为任选被1至3个独立选自(C1-4)烷基、O-(C1-4)烷基、S-(C1-4)烷基、NO2或卤素的取代基所取代的稠合的苯基-(饱和或不饱和的5-或6-元碳环);或者(iii)Ar2为包含1至4个选自N、O或S杂原子的5-或6-元芳杂环或稠合的苯基-5-或6-元杂环,所述芳杂环或稠合的苯基-杂环任选被1至3个独立选自(C1-4)烷基、O-(C1-4)烷基、S-(C1-4)烷基、NO2或卤素的取代基所取代。...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通式(I)的芳嗪巯乙酰胺衍生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或前药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是下述化合物之一3.权利要求1或2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是下述化合物之一2-(4-(萘-1-基)哒嗪-3-基巯)-N-苯基乙酰胺(Ial)、N-(2-氯苯基)-2-(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Ia2)、N-(2-氟苯基)-2-(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Ia3)、N-(2-溴苯基)-2- (4-(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Ia4)、N-(2-溴-4-甲基基苯基)-2-(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Ia5)、N-(4-甲基-2-硝基苯基)-2-(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Ia6)、2-(4-(萘-1-基)哒嗪-3-基巯)-N- (2-硝基苯基)乙酰胺(Ia7)、N-(4-乙酰基-2-溴苯基)-2- (4-(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IaS)、N-(2-氯吡啶-3-基)-2- (4-(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Ia9)、N-(2,4-二氯苯基)-2-(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IalO)、2-(4-(萘-1-基)哒嗪-3-基巯)-N-o-甲苯基乙酰胺(Iall)、3-溴-4-(2- -(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苯甲酸甲酯(Ial2)、3-溴-4-(2- -(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酰胺)苯甲酸乙酯(Ial3)、1-(2,4-二氯苯基)-2-(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酮(Ial5)、1-(3,4- 二氢喹啉-1 (2H)-基)-2- (4-(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酮(Ial7)、1-(3,4- 二氢异喹啉-2 (IH)-基)-2- (4-(萘-1-基)哒嗪-3-基巯)乙酮(IalS)N-(2-氯苯基)-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乙酰胺(Ibl)、N-(2-溴苯基)-2- (3- (2-氯苯基)吡嗪-2-基巯)乙酰胺(Λ2)、N-(2-溴-4-甲基苯基)-2- (3- (2-氯苯基)吡嗪-2-基巯)乙酰胺(Λ3)、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N- (2-氟苯基)乙酰胺(Λ4)、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N-苯基乙酰胺(Ib5)、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N-甲基-2-硝基苯基)乙酰胺(Λ6)、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N- (2-硝基苯基)乙酰胺(Λ7)、N-(4-乙酰基-2-溴苯基)-2- (3- (2-氯苯基)吡嗪-2-基巯)乙酰胺(Λ8)、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1-(3,4-二氢喹啉-1 QH)-基)乙酮(Ib9)、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1-(3,4-二氢异喹啉-2 (IH)-基)乙酮(IblO)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N-(2-氯吡啶-3-基)乙酰胺(Ibll)、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N-(2,4-二氯苯基)乙酰胺(Ibl2)、3-溴-4-(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乙酰胺基)苯甲酸甲酯(Ibl3)、 3-溴-4-(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乙酰胺基)苯甲酸乙酯(Ibl4)、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N-(5-甲基苯并[d]噻唑-2-基)乙酰胺(Ibl5), N-(2-溴-4-氯苯基)-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乙酰胺(Ibl6)、3-(2-(3-(2-氯苯基)吡嗪-2-基巯)乙酰胺基)噻吩-2-甲酸甲酯(Ibl9)、 2-(5-(2-氯苯基)-1,2,4-三嗪-6-基巯)-N-苯基乙酰胺(Icl)、N-(2-氯苯基)-2-(5-(2-氯苯基)-1,2,4_三嗪-6-基巯)乙酰胺(Ic2)、2-(5-(2-氯苯基)-1,2,4-三嗪-6-基巯)-N-(2-氟苯基)乙酰胺(Ic3)、N-(2-溴苯基)-2-(5-(2-氯苯基)-1,2,4-三嗪-6-基巯)乙酰胺(Ic4)、N-(2-溴-4-甲基苯基)-2-(5-(2-氯苯基)-1,2,4-三嗪-6-基巯)乙酰胺(Ic5)、2-(5-(2-氯苯基)-1,2,4-三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泳展鹏李潇陈绪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