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3518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其具有:安装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将电路基板收纳于内部的金属制框体,对框体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中的至少单面,实施用于促进热量的吸收及散热的表面处理。而且,在框体的内表面,靠近电路基板的发热部位而形成有向发热部位延伸的突出部,或者在与电路基板的电子部件安装面对置的框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用于增大表面积的凹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机动车的电子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安装于机动车的电子控制装置具有金属制框体和被收纳在框体内部的电路基 板。由于在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半导体开关元件等发热元件,因此,采用了如下散热结构,即, 使由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向框体传递并自框体的外表面向大气中散热。而且,为了能够良 好地进行自发热元件向框体的热传递、自框体向大气中的散热,提出有对框体表面实施表 面处理的技术。但是,在以往的电子控制装置中,构成为通过对框体表面实施的表面处理来吸收 来自发热元件的热量的结构,因此若发热元件和框体表面分离或与发热元件对应的框体的 表面积小,则有可能导致不能充分进行自发热元件向框体的热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中,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具有安装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将电路基板 收纳于内部的金属制框体,对框体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中的至少单面,实施用于促进热量的 吸收及散热的表面处理。而且,在框体的内表面,靠近电路基板的发热部位而形成有向发热 部位延伸的突出部,或者在与电路基板的电子部件安装面对置的框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 分,形成有用于增大表面积的凹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可以促进吸收来自发热部位的热量,从而 可以将由发热部位产生的热向盖有效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的一例。图3是表示突出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表示突出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表示突出部的第三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图6是表示发热元件的其他安装方法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体的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图8是图1的A-A剖面图的另ー例。图9是表示凹凸的第ー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发热元件的其他安装方法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凹凸的第ニ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凹凸的第三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3表示凹凸的第四变形例,(A)是从背面看盖时的平面图、(B)是从正面看盖时的平面图。图14是表示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A-A剖面图的一例。图16是表示突出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本体的第一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图18是表示本体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图19是表示突出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图20是说明因用顶针按压而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图。图21是表示突出部的第三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以下称为“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电子控制装置10具有至少在表面安装有作为电子部件的发热元件HE的电路基板20、将电路基板20收纳于内部的框体30。框体30具有凹陷形成有用于收纳电路基板 20的凹部32A的本体32、堵塞本体32的开口的盖34。本体32及盖34分别由以铝(Al)、 镁(Mg)、铁(Fe)等为主成分的合金构成,例如,通过使用模具的铸造、冲压或切削加工等来制造。本体32具有俯视时呈大致圆角的四边形外形,自一表面朝向位于相反侧的另一表面,凹陷形成有用于收纳电路基板20的凹部32A。在本体32的四个拐角处形成有用于使用作为联结部件的一例的螺钉40将盖34联结的内螺纹32B。而且,如图2所示,在本体32 的凹部32A,为了使用作为联结部件的一例的螺钉50对电路基板20进行支承并固定,竖立设置有多个在前端形成有内螺纹的凸台(台座)32C。并且,在本体32的凹部32A的周围, 为了确保与盖34之间的密封,凹陷形成有用于嵌合或填充例如0形环、硅酮、粘接剂等弹性部件60的周槽32D。另一方面,盖34具有俯视时呈大致圆角的四边形外形,在四个拐角处分别开设有用于穿过螺钉40的穿透孔。如图2所示,电路基板20在安装有发热元件HE的部分开设有导热孔20A,并隔着具有传热性的粘接剂70与本体32的凹部32A的底面接触。而且,在发热元件HE接触的本体32的外表面,为了将自发热元件HE向本体32传递的热量向大气中散热而排列设置有公知的散热翅片32E。另外,也可以替代粘接剂70而使用具有传热性的润滑脂、散热片等。对本体32及盖34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中的至少单面,实施用于促进吸收来自发热元件HE的热量及自框体30散热的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的一例,为了容易地实现促进热量的吸收及散热的表面处理,例如可以适用绝缘材料的涂覆或电沉积等、氧化铝膜处理等(以下相同)。在盖34的内表面,为了促进吸收来自发热元件HE的热量,如图2所示,靠近电路基板20的发热元件HE而突出形成有向发热元件HE延伸的突出部34A。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由于两个发热元件HE靠近地安装,因此,两个突出部34A构成一体化的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将两个突出部34A明确地分开的形状。在此,若突出部34A的前端接触到发热元件 HE,则因振动等而导致应力作用于电路基板20,因此,考虑框体30的尺寸等,以确保突出部34A的前端不会与发热元件HE接触的间隙。另外,也可以在发热元件HE和盖34的突出部 34A之间设置具有传热性的润滑脂等。根据如上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10,由电路基板20的发热元件HE产生的热经由如下所述的两条路径向框体30传递,并自框体30的外表面向大气中散热。即,由发热元件HE 产生的热经由导热孔20A及粘接剂70向本体32传递。而且,由发热元件HE产生的热经由突出部34A向盖34传递。此时,由于突出部34A的前端靠近发热元件HE,因此,可以促进吸收来自发热元件HE的热量,从而可以将由发热元件HE产生的热向盖34有效传递。而且, 向本体32及盖34传递的热自散热翅片32E及外表面向大气中散热。在此,若对包含突出部34A的盖34的内表面实施表面处理,则可以促进吸收由发热元件HE产生的热。另一方面,若对本体32及盖34的外表面实施表面处理,则可以提高自本体32及盖34的外表面向大气中散热的效果。因此,可以提高电子控制装置10的散热性。另外,只要突出部34A的前端与发热元件HE及其附近不接触,则突出部34A和发热元件HE之间的间隙越小,从传热方面来看越有利。因此,突出部34A可以形成于本体32 与盖34接合的接合部分附近或形成于将电路基板20固定于本体32的凸台32C附近。若如上所述配置突出部34A,则由于突出部34A位于电路基板20向本体32固定时的刚性高的部分,因此,例如即便因振动或来自外部的应力等导致电路基板20或框体30稍微变形,也可以抑制发热元件HE及其附近部分与突出部34A的前端接触。当在接合部分或凸台32C 附近难以形成突出部32A时,也可以在电路基板20的固定刚性被认为是第二高的、与将两个凸台32C相连的线段相关联的位置形成突出部32A。另外,不言而喻应该在与突出部32A 对置的位置安装电路基板20的发热元件HE。而且,为了能够良好地进行自发热元件HE向突出部34A的热传递,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以覆盖发热元件HE侧壁的方式向发热元件HE延伸的延伸部34B与突出部34A构成一体。若如上所述进行配置,则因由发热元件HE产生的热也传递到延伸部34B,因此,可以进一步促进热量向框体30传递。在该情况下,延伸部34B将发热元件HE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即可,例如若发热元件HE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则将四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侧面覆盖即可。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其具有:安装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将所述电路基板收纳于内部的金属制框体,该机动车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对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中的至少单面,实施用于促进热量的吸收及散热的表面处理,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内表面,靠近所述电路基板的发热部位而形成有向该发热部位延伸的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义夫市川英司福泽尧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