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振减振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367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扭振减振器结构,包括惯性环、轮毂、橡胶圈,所述减振器齿形分别设在惯性环外表面和轮毂外表面,橡胶圈设在惯性环和轮毂之间。通过调整惯性环、轮毂的结构设计,将齿型设计分别布置在惯性环及轮毂上,橡胶圈的直径、宽度增大。扭矩完全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同时也完全满足减振器性能要求,有效避免了整车可靠性试验中惯性环与轮毂脱离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减振器,尤其是一种扭振减振器结构
技术介绍
SQR371-1005070CA发动机橡胶减振器如图2所示由三个分零件组成,即惯性环1、 轮毂2、橡胶圈3。其中橡胶圈3在惯性环1和轮毂2之间是过盈配合,减振器的主要功能是减小曲轴系统扭转振动,传递发动机前端附件扭矩,传递扭距的大小关键是橡胶圈尺寸设计。图2中,减振器总成的齿型4、5完全分布在惯性环上导致橡胶圈尺寸设计受到限制, 橡胶直径设计为C 75mm,宽度为31mm。扭矩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整车可靠性试验中出现惯性环与轮毂批量脱离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振减振器结构,能够满足减振器的设计性能要求,增加减振器总成的扭矩,避免在整车可靠性试验中出现惯性环与轮毂脱离的事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扭振减振器结构,包括惯性环、轮毂、橡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齿形分别设在惯性环外表面和轮毂外表面,橡胶圈设在惯性环和轮毂之间。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橡胶圈的直径为113-117mm,宽度为23. 3-29. 3mm。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扭振减振器结构,通过调整惯性环、轮毂的结构设计,将齿型设计分别布置在惯性环及轮毂上,橡胶圈的直径增大为113-117mm,宽度为23. 3-29. 3mm。扭矩完全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同时也完全满足减振器性能要求,有效避免了整车可靠性试验中惯性环与轮毂脱离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SQR371-1005070CA发动机橡胶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扭振减振器结构,包括惯性环1、轮毂2、橡胶圈3,所述减振器齿形4、5分别设在惯性环1外表面和轮毂外2表面,橡胶圈3设在惯性环1内表面和轮毂2外表面之间,橡胶圈3的直径为115mm,宽度为26. 3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扭振减振器结构,包括惯性环、轮毂、橡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齿形分别设在惯性环外表面和轮毂外表面,橡胶圈设在惯性环和轮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扭振减振器结构,包括惯性环、轮毂、橡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齿形分别设在惯性环外表面和轮毂外表面,橡胶圈设在惯性环和轮毂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史新海周波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十堰发动机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