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245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节距不均匀构造的充气轮胎,可在维持均匀性的同时,提高驾驶稳定性。一种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2)具有包括沿轮胎周向设置的竖槽以及与该竖槽交叉设置的横槽(24)的环岸部(23),在轮胎周向上多节距P1、P2、P3配置横槽(24),其中,在胎面部(2)的胎肩区域,节距越小,相对于本身的节距体积的横槽(24)体积比率越大,且在胎面部(2)的中央区域,节距越小,相对于本身的节距体积的横槽(24)体积比率越小。

Pneumatic tire

The invention aims to provide an inflated tire constructed by uneven pitch, which can improve driving stability while maintaining uniformity. A pneumatic tire (1), in the tread (2) includes transverse grooves to vertical groove and the vertical groove is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ire of the cross (24) ring shore part (23), P1, P2, P3 configuration from the cross slot to multi section i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ire (24), which, in a tread part (2) of the shoulder area, the pitch is small, relative to the horizontal trough itself pitch volume (24) volume ratio is large, and in a tread part (2) of the central region, the pitch is small, relative to the horizontal trough itself pitch volume (24) the volume ratio is sm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在采用节距不均勻构造的充气轮胎中,对驾驶稳定 性及均勻性进行改善。
技术介绍
有些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包括周向设置的竖槽以及与该 竖槽交叉设置的横槽。在这种充气轮胎中,通过采用在轮胎周向上多节距配置横槽的节距 不均勻构造,可将轮胎周向的节距噪音分散至较宽的频率,从而提高噪音特性。过去,例如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采用节距不均勻构造的充气轮胎,为改善均 勻性(充气轮胎的均一性,会导致方向盘及车辆产生振动),对横槽的槽截面积进行调整, 在轮胎周向上使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胎面部刚性获得均一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2101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拟解决的问题上述专利文献1中,胎面部的刚性取决于轮胎成型时硫化橡胶的注入量,在专利 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对该注入量进行了均一化。因此,在较小节距部分,由于要调 整注入量,使得横槽的体积变大,从而胎面部中由竖槽和横槽构成的环岸部刚性容易降低。 靠近轮胎赤道面的中央区域内环岸部刚性降低时,则容易导致驾驶稳定性下降。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在采用节距 不均勻构造的充气轮胎中,可在维持均勻性的同时,提高驾驶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包括沿轮胎周 向设置的竖槽以及与该竖槽交叉设置的横槽的环岸部,在轮胎周向上多节距配置所述横 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的胎肩区域,节距越小,相对于本身的节距体积的所述横槽 体积比率越大,且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节距越小,相对于本身的节距体积的所述横槽 体积比率越小。利用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的胎肩区域,节距越小,相对于本身的节距体积的横槽 体积比率越大,因此与横槽体积固定不变、采用节距不均勻构造的情形相比,越是环岸部体 积小的小节距,横槽的体积比率越大,所以轮胎成型时的硫化橡胶注入量在各节距(周向) 得以均一化。由此,在胎肩区域,可对会导致方向盘及车辆产生振动的均勻性加以改善。另 一方面,该充气轮胎中,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节距越小,相对于本身的节距体积的横槽体 积比率越小。因此,与横槽体积固定不变、采用节距不均勻构造的情形相比,越是环岸部体 积小的小节距,横槽的体积比率越小,所以环岸部的刚性在各节距(周向)得以均一化。由此,在中央区域,不再有环岸部刚性极低的部分,从而可改善驾驶稳定性。因此,可在维持均 勻性的同时,提高驾驶稳定性。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充气轮胎,可通过改变所述横槽的槽宽设置所述横槽的 体积比率。对于该充气轮胎,上述构造可获得上述效果。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充气轮胎,可通过改变所述横槽的槽壁角度设置所述横 槽的体积比率。利用该充气轮胎,上述构造可获得上述效果。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充气轮胎,可通过改变所述横槽的槽深设置所述横槽的 体积比率。利用该充气轮胎,上述构造可获得上述效果。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充气轮胎采用节距不均勻构造,可在维持均勻性的同时,提高驾驶 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横槽在轮胎周向上的简化剖面图。图3是图1所示横槽在轮胎周向上的简化剖面图。图4是图1所示横槽在轮胎周向上的简化剖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各实例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依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 此外,该实施例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取代的内容或实质上相同的内 容。此外,该实施例中记载的多个改进例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以下说明中,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充气轮胎1旋转轴(未图示)平行的方向,轮胎 宽度方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朝向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C的一侧,轮胎宽度方 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离开轮胎赤道面C的一侧。此外,轮胎周向是指以所述旋转 轴为中心轴的圆周方向。此外,轮胎径向是指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轮胎径向内侧是指 在轮胎径向上朝向旋转轴的一侧,轮胎径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离开旋转轴的一侧。轮 胎赤道面C是指与充气轮胎1旋转轴正交,并且通过充气轮胎1中轮胎宽度中心的平面。轮 胎赤道线是指在轮胎赤道面C上,沿充气轮胎1周向的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轮胎赤道线与 轮胎赤道面一样,以符号“C”表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充气轮胎1适用于安装在普通乘用车上的轮胎。该充气轮胎1如 图ι所示,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由橡胶材料构成,在充气轮胎1的轮胎径向最外侧露出, 其表面构成充气轮胎1的轮廓。该胎面部2的表面形成为胎面21,胎面21是装有充气轮胎 1的车辆(未图示)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面。在胎面21上设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根竖槽22。本实施例中的竖槽22,包含设置在胎面21上的4根周向主槽22a和2根周向细槽22b。然后,在胎面21上,由多根周向 主槽22a形成多个沿轮胎周向延伸且与轮胎赤道线C平行的条状环岸部23。本实施例中的 环岸部23以周向主槽22a为界,在胎面21上设有5根,具有配置在轮胎赤道线C上的第 一环岸部23a、配置在第一环岸部23a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二环岸部23b、以及配置在第 二环岸部23b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即胎面21中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第三环岸部23c。第二 环岸部23b包含周向细槽22b。 在胎面21上,各环岸部23(23a、23b、23c)上设有与竖槽22 (周向主槽22a)交叉 的横槽24。设置在第一环岸部23a上的横槽24形成为一端向周向主槽22a开口,另一端 闭塞,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及轮胎周向倾斜的突起槽24a。该突起槽24a与其他突起槽24a夹 轮胎赤道线C而对向,相互形成为倾斜方向相反。此外,设置在第二环岸部23b上的横槽24形成为一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 向主槽22a开口,另一端向周向细槽22b开口,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及轮胎周向倾斜并弯曲的 倾斜槽24b。该倾斜槽24b与其他倾斜槽24b夹轮胎赤道线C而对向,相互形成为倾斜方向 相反。此外,设置在第三环岸部23c上的横槽24形成为自胎面21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 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延伸,且延伸端向周向主槽22a开口的第一圆弧槽24c ;以及自 胎面21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延伸,且延伸端闭塞的第二圆弧 槽24d。第一圆弧槽24c和第二圆弧槽24d在轮胎周向上交互配置。该第一圆弧槽24c及 第二圆弧槽24d与其他第一圆弧槽24c及第二圆弧槽24d夹轮胎赤道线C而对向,相互形 成为弯曲方向相反。上述本实施例所述的充气轮胎1,采用在轮胎周向上多节距配置上述横槽24的节 距不均勻构造。利用该节距不均勻构造,可将轮胎周向的节距噪音分散至较宽的频率,从而 提高噪音特性。另外,关于节距的排列,可在轮胎周向上成周期性排列,也可任意配置。然后,本实施例所述的充气轮胎1在节距不均勻构造中,设置了相对于节距体积 的横槽24体积比率。节距体积是指含有横槽24的环岸部23体积,在轮胎周向上,是通过配 置横槽24而由一个节距划分出的至轮胎径向最外侧带束层3的范围,在轮胎宽度方向上, 是将构成环岸部23的周向主槽22a的槽壁面延伸至轮胎径向最外侧带束层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包括沿轮胎周向设置的竖槽以及与该竖槽交叉设置的横槽的环岸部,在轮胎周向上多节距配置所述横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的胎肩区域,节距越小,相对于本身的节距体积的所述横槽体积比率越大,且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节距越小,相对于本身的节距体积的所述横槽体积比率越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谦一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