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周向沟和横沟的连通部上形成被该周向沟和横沟夹为锐角的陆地部锐角部分的轮胎中,能够不牺牲排水性而提高上述陆地部锐角部分的刚性而使提高操纵稳定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作为使湿路抓地性能得以提高的充气轮胎,例如如图7所示已知有一种轮胎,其在胎面部设置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a和与该周向沟a连通的横沟b,同时将上述横沟b形成为相对于该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α在轮胎赤道侧较小且朝向胎面接地端侧逐渐增大的倾斜横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上述胎面花纹的轮胎中,在上述周向沟a和横沟b、b之间形成的花纹块状的陆地部c内,必然包括该周向沟a与横沟b的夹角角度β较小的陆地部锐角部分d。由于该夹角角度β较小,因此上述陆地部锐角部分d是刚性小且易于变形的部位。其结果是,造成上述陆地部c的刚性不足,造成轮胎的偏转刚度减小而降低操纵稳定性能,并且发生以该陆地部锐角部分d为起点的不均匀磨损这样的问题。 因此,考虑到通过增大上述横沟b的倾斜角度α来增大上述夹角角度β,从而提高上述陆地部锐角部分d的刚性。然而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倾斜角度α的增大而使排水性减小,因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沟、与该周向沟连通的横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沟包括波状周向沟,该波状周向沟两侧的周向沟侧缘由曲线和/或直线构成,并且向轮胎轴向的一方、另一方交替地摆动同时沿周向波状延伸,在所述波状周向沟与所述横沟的连通部,形成由该波状周向沟和横沟夹为锐角的陆地部锐角部分,所述横沟具有轮胎转动方向先着地侧的横沟侧缘、后着地侧的横沟侧缘,其中该后着地侧的横沟侧缘与所述波状周向沟的连通侧的周向沟侧缘在第一交点P1相交,将与所述波状周向沟的连通侧相反侧的周向沟侧缘相切的切线中相对于周向朝向后着地侧向连通侧倾斜最大的最大倾斜切线Ka,与所述连通侧的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0-28 2008-277308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沟、与该周向沟连通的横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沟包括波状周向沟,该波状周向沟两侧的周向沟侧缘由曲线和/或直线构成,并且向轮胎轴向的一方、另一方交替地摆动同时沿周向波状延伸,在所述波状周向沟与所述横沟的连通部,形成由该波状周向沟和横沟夹为锐角的陆地部锐角部分,所述横沟具有轮胎转动方向先着地侧的横沟侧缘、后着地侧的横沟侧缘,其中该后着地侧的横沟侧缘与所述波状周向沟的连通侧的周向沟侧缘在第一交点P1相交,将与所述波状周向沟的连通侧相反侧的周向沟侧缘相切的切线中相对于周向朝向后着地侧向连通侧倾斜最大的最大倾斜切线Ka,与所述连通侧的周向沟侧缘相交的交点设为第二交点P2,将所述连通侧的周向沟侧缘向连通侧伸出最大的多个连通侧最大幅度点RL中与所述第二交点P2在先着地侧相邻的连通侧最大幅度点设为RL0时,所述第一交点P1位于所述第二交点P2与所述连通侧最大幅度点RL0之间,并且所述陆地部锐角部分形成为包括所述第一交点P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倾斜切线Ka的相对于周向的角度θ1为5~2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交点P1处的相对于所述后着地侧的横沟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宪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