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田专利>正文

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7105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废热锅炉、导热介质罐、汽包、循环泵,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设在热交换器上部的冷导热介质导入管和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所述冷导热介质导入管通过介质导管与循环泵相联,所述循环泵与导热介质罐相联,所述导热介质罐又与废热锅炉相联,所述废热锅炉一方面通过介质导管与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一方面又通过蒸汽导管与汽包相联。利用尾气余热增加蒸汽回收量,降低产品的能耗成本,同时可以提高冷却速度,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精细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回收三聚氰胺反 应尾气余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0. 2Mpa左右低压法的三聚氰胺生产,反应尾气在出反应器时的温度 390° C,经过杂质、粉尘的分离过滤,温度降至360。 C左右进入多级串 联、自然通风降温的干捕结晶器降温结晶,出干捕结晶冷却系统的气体 温度130° C。尾气中的高位能热量被用来加热了空气,造成大量的热量 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行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气不能充分回 收利用,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回收装 置,可以有效的回收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增加蒸汽回收量,用于粗 品的精制过程,降低产品的能耗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三聚氰胺反应尾 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废热锅炉、导热介质罐、汽包、循环泵,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 有反应尾气进口和反应尾气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 为套管结构,即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外管的上端口与冷导热介质导入管 相联,所述外管的下端口为封闭端,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口与热导热介质 导出管相联,所述内套管的下端口为开口端,所述冷导热介质导入管通过介质导管与循环泵相联,所述循环泵与导热介质罐相联,所述导热介 质罐又与废热锅炉相联,所述废热锅炉一方面通过介质导管与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 一方面又通过蒸汽导管与汽包相联,所述汽包的高温蒸汽去精制程序。进入外管内的冷导热介质在热交换器内被高温反应尾气加热后,从 内套管的下部开口端进入内套管,再通过内套管进入热导热介质导出管, 进入废热锅炉,导热介质的热将废热锅炉中的水加热形成蒸汽,通过蒸 汽导管进入气泡,通过气泡进入精制程序,被换热的导热介质回到导热 介质罐,再通过循环泵、介质导管进入热交换回收器,进入下一个循环。由于在热交换器内设有较多的换热管,换热面积大,再加上外管内 是通入的冷介质,所以冷却快,换热效果好,换热管的外壁光滑,可以 加快三聚氰胺在外壁的结晶析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 充分利用回收的余热增加蒸汽回收量,用于精品的粗制过程,降 低产品的能耗成本。2、 提高冷却效率,减少冷却结晶设备的数量,降低设备投资。3、 便于温度指奈控制,可使反应尾气中的大部分结晶在理想的温度 范围内析出,并控制杂质的出现,使结晶直接达到产品的标准,省去大 量的进一步精制费用。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换热管的示意图图中1、热交换器 2、废热锅炉 3、导热介质罐 4、汽包5、 循环泵 6、介质导管 7、蒸汽导管 8、壳体 9、反应尾气进 口 10、反应尾气出口 11、冷导热介质导入管 12、热导热介质导 出管 13、换热管 14、外管 15、内套管 16、外管封闭端 17、 内套管开口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该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交换 器l、废热锅炉2、导热介质罐3、汽包4、循环泵5,热交换器l包括上 部为圓筒形、下部为圆锥形的壳体8,壳体8上设有反应尾气进口 9和反 应尾气出口IO,壳体8内设有换热管13,换热管13为套管结构,即外 管14和内套管15,外管14的上端口与冷导热介质导入管ll相联,外管 14的下端口为封闭端16,内套管15的上端口与热导热介质导出管12相 联,内套管15的下端口为开口端17,冷导热介质导入管ll通过介质导 管6与循环泵5相联,循环泵5与导热介质罐3相联,导热介质罐3又 与废热锅炉2相联,废热锅炉2 —方面通过介质导管与热导热介质导出 管12相联, 一方面又通过蒸汽导管7与汽包4相联,汽包4的高温蒸汽 去精制程序。进入外管14内的冷导热介质在热交换器1内^f皮高温反应尾气加热 后,从内套管15的下部开口端17进入内套管15,再通过内套管15进入 热导热介质导出管12,进入废热锅炉2,导热介质的热将废热锅炉2中 的水加热形成蒸汽,通过蒸汽导管7进入气泡4,通过气泡4进入精制程 序,被换热的导热介质回到导热介质罐3,再通过循环泵5、介质导管6 进入热交换器1中的换热管13中,进入下一个循环。权利要求1、一种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废热锅炉、导热介质罐、汽包、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设在热交换器上部的冷导热介质导入管和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所述冷导热介质导入管通过介质导管与循环泵相联,所述循环泵与导热介质罐相联,所述导热介质罐又与废热锅炉相联,所述废热锅炉一方面通过介质导管与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一方面又通过蒸汽导管与汽包相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套管结构,即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外管的上端口与冷 导热介质导入管相联,所述外管的下端口为封闭端,所述内套管的上端 口与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所述内套管的下端口为开口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废热锅炉、导热介质罐、汽包、循环泵,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设在热交换器上部的冷导热介质导入管和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所述冷导热介质导入管通过介质导管与循环泵相联,所述循环泵与导热介质罐相联,所述导热介质罐又与废热锅炉相联,所述废热锅炉一方面通过介质导管与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一方面又通过蒸汽导管与汽包相联。利用尾气余热增加蒸汽回收量,降低产品的能耗成本,同时可以提高冷却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文档编号F28D7/10GK201340216SQ20082022730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岳清渠, 李东田 申请人:李东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聚氰胺反应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废热锅炉、导热介质罐、汽包、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内设有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设在热交换器上部的冷导热介质导入管和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所述冷导热介质导入管通过介质导管与循环泵相联,所述循环泵与导热介质罐相联,所述导热介质罐又与废热锅炉相联,所述废热锅炉一方面通过介质导管与热导热介质导出管相联,一方面又通过蒸汽导管与汽包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田岳清渠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