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分布式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75986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2:23
一种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发动机分布式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碱金属热电转换器、旋转式发电机、连接轴、旋转叶片、电加热器,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布置在涡轮前端的发动机排气管上,第一旋转式发电机通过连接轴与压气机、涡轮同轴相连接,旋转叶片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内并分别与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固结在一起,第一电加热器布置在油底壳内并浸泡在机油内,第二电加热器布置在呼吸管的出气口端,第三电加热器布置在变速箱并浸泡在机油内。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内燃机排气中的余热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即可以发电加热机油,也可以加热呼吸管的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内燃机排气余热的分布利用。

Distributed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for engine

A distributed engine waste heat recovery technology of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equipment, including alkali metal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rotary generator, connecting shaft, rotating blade, electric heater, alkali metal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turbine engine exhaust pipe, the first rotary motor by a connecting shaft connected with the compressor and turbine coaxial rotating blades arranged in the engine exhaust pip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third shaft connected with consolidation, the first electric heater is arranged in the oil sump and soaked in oil, second electric heater is arranged in the breathing tube outlet end, a third heater is arranged in the gearbox and soaked in oil.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residual heat in the exhaust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an be fully utilized, that is, the electric heating oil can be generated, and the air outlet of the respiratory tube can also be heated.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xhaust hea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分布式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新能源
的余热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利用余热来发电加热机油和呼吸管出气口的装置。
技术介绍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至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一般说来,综合利用余热最好,其次是直接利用,再次是间接利用(如余热发电)。综合利用就是根据余热的品质,按照温度高低顺序不同按阶梯利用。分布式供能系统是为终端用户提供灵活、节能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途径。重点突破基于化石能源的微小型燃气轮机及新型热力循环等终端的能源转换技术、储能技术、热电冷系统综合技术,形成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微小型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混合的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能源梯级利用也是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一种,由于热能不可能全部转换为机械功,因而,与机械能、电能相比,其品位较低。热功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分布式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分布式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发动机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缸盖(4)、缸体(5)、油底壳(6)、发动机排气管(7)、涡轮(8)、第一连接轴(9)、呼吸管(10),缸盖(4)、缸体(5)、油底壳(6)一起构成发动机本体,发动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与缸盖(4)上的发动机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7)的进气口与缸盖(4)上的发动机排气口相连接,空滤(2)、压气机(3)依次布置在发动机进气管(1)上,涡轮(8)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7)上,压气机(3)、涡轮(8)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9)相连接,呼吸管(10)的进气口与缸盖(4)上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相连接,呼吸管(10)的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分布式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发动机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缸盖(4)、缸体(5)、油底壳(6)、发动机排气管(7)、涡轮(8)、第一连接轴(9)、呼吸管(10),缸盖(4)、缸体(5)、油底壳(6)一起构成发动机本体,发动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与缸盖(4)上的发动机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7)的进气口与缸盖(4)上的发动机排气口相连接,空滤(2)、压气机(3)依次布置在发动机进气管(1)上,涡轮(8)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7)上,压气机(3)、涡轮(8)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9)相连接,呼吸管(10)的进气口与缸盖(4)上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相连接,呼吸管(10)的出气口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发动机进气管(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电子控制单元(12)、储电器(13)、第一旋转式发电机(14)、第二旋转式发电机(15)、第二连接轴(16)、第三旋转式发电机(17)、第三连接轴(18)、旋转叶片(19)、第一电加热器(20)、第二电加热器(21)、变速箱(22)、第三电加热器(23)、线束(24)、暖风芯体(25)、第四电加热器(26),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布置在涡轮(8)前的发动机排气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梁鹏飞张冲郝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