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田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86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包括外壳和收集仓,所述外壳内壁固定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管板,所述外壳侧壁靠近两个管板之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冷流进液管和冷流出液管,且冷流进液管和冷流出液管位于外壳的下部和上部位置处,所述外壳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热流进液管,且外壳侧壁底部位置处设置有热流出液管,所述外壳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渣管;所述收集仓顶端与排渣管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换热管组件,两个所述管板相向一侧外壁均设置有外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利用两种流体的正、反压差,使冷却管形变,迫使沉淀附着在冷却管表面上的杂质或结晶形成的“垢”脱落,使换热面再生,换热效率得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
技术介绍
在各种化工生产和存在着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大都是利用有热交换功能的换热器来完成热量传递的。换热器用于流体冷却降温时又称为冷却器,壳式冷却器以其流体分布均匀、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小等优点成为应用最多的冷却换热设备,其基本构成为:冷却管、固定各冷却管的管板和外壳。换热(冷却)管是壳式冷却器热传递的基本单元,由外壳围成,空心呈筒状,外壳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有些流体在利用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下降,会有一些固体沉淀和结晶析出,附着在换热管的表面,形成“结垢”,由于这些沉淀和结晶的导热系数小,传热阻力大。在冷却器使用一个阶段,“结垢”达到一定厚度时,流体换热器的换热效能下降,导致工况恶化,严重时使生产过程无法继续进行,所以现提出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包括外壳(8)和收集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内壁固定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管板(5),所述外壳(8)侧壁靠近两个管板(5)之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冷流进液管(3)和冷流出液管(7),且冷流进液管(3)和冷流出液管(7)位于外壳(8)的下部和上部位置处,所述外壳(8)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热流进液管(6),且外壳(8)侧壁底部位置处设置有热流出液管(9),所述外壳(8)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渣管(2); 所述收集仓(1)顶端与排渣管(2)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管板(5)之间设置有多个换热管组件(4),两个所述管板(5)相向一侧外壁均设置有金属短管(5-1);所述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包括外壳(8)和收集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内壁固定有平行设置的两个管板(5),所述外壳(8)侧壁靠近两个管板(5)之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冷流进液管(3)和冷流出液管(7),且冷流进液管(3)和冷流出液管(7)位于外壳(8)的下部和上部位置处,所述外壳(8)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热流进液管(6),且外壳(8)侧壁底部位置处设置有热流出液管(9),所述外壳(8)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渣管(2);所述收集仓(1)顶端与排渣管(2)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管板(5)之间设置有多个换热管组件(4),两个所述管板(5)相向一侧外壁均设置有金属短管(5-1);所述换热管组件(4)包括软管(4-1),所述换热管组件(4)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管板(5)上的金属短管(5-1)形成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仓(1)底端位置处以及收集仓(1)顶部与排渣管(2)之间位置处均连接有阀门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清理换热面的壳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田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