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21874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包括A柱加强板,A柱上内板和顶盖前横梁,A柱加强板有一搭接头、所述搭接头为一凹台,A柱上内板和顶盖前横梁都在所述搭接头处与A柱加强板搭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A柱加强板的所述搭接头为一凹台,A柱上内板、顶盖前横梁和A柱加强板三层板在所述搭接头处焊接,且顶盖前横梁搭接截面为阶梯状,这提高了搭接强度、刚度,防止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成型工艺简单且节省了A柱上内板的用料。(*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具体涉及对 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的技术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现有车型的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包括A柱上 内板,A柱加强板和顶盖前横梁,如图1所示:A柱加强板2、顶盖前横梁3 分别单独与A柱上内板1焊接,此种结构造成前风挡上角部应力集中,甚 至造成开裂。有些车型为防止开裂,往往把A柱上内板1与顶盖前横梁3 的搭接头伸的很长,这样又使得成型工艺困难,并且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应力集中,且成型 工艺困难并且浪费材料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车身侧 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本技术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包括A柱加强板,A柱上内板和顶盖前横 梁,A柱加强板有一搭接头、所述搭接头为一凹台,A柱上内板和顶盖前横 梁都在所述搭接头处与A柱加强板搭接。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顶盖前横梁有一搭接截面,所述 搭接截面为阶梯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A柱加强板的所述搭 接头为一凹台,A柱上内板、顶盖前横梁和A柱加强板三层板在所述搭接 头处焊接,且顶盖前横梁搭接截面为阶梯状,这提高了搭接强度、刚度, 防止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成型工艺简单且节省了A柱上内板的用料。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步说明。 参照图2, 一种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包括A柱加强板 10, A柱上内板20和顶盖前横梁30。 A柱加强板和A柱上内板为汽车制造行业对特定零部件的命名,A柱加强板和A柱上内板的结构较复杂。A柱加强板lO有一搭接头ll、所述搭接头ll为一凹台,A柱上内板 20和顶盖前横梁30都在所述搭接头11处与A柱加强板10搭接,这种三层板在所述搭接头处焊接的装置分散了应力,搭接强度也提高了。顶盖前 横梁30有一搭接截面31,所述搭接截面31为阶梯状,便于所述搭接截面 31和所述搭接头11的搭接。A柱加强板10固定不动,A柱上内板20向车身外方向移动一距离L, L为20-35mm, L优选为20mm,使得A柱上内板20在所述搭接头11处与 A柱加强板10搭接,移动一距离L也节省了结构复杂的A柱上内板20的 用料。A柱加强板10固定不动,顶盖前横梁30向车身外方向移动一距离L, L为20-35mm, L优选为20mm,使得顶盖前横梁30在所述搭接头11处与 A柱加强板10搭接。本技术A柱加强板10的搭接头11改变,使其为一凹台,A柱上 内板20、顶盖前横梁30和A柱加强板10三层板在所述搭接头11处焊接, 且顶盖前横梁30的搭接截面31为阶梯状,这提高了搭接强度、刚度,防 止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成型工艺简单且节省了 A柱上内板20的用料。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 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 型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包括A柱加强板,A柱上内板和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A柱加强板有一搭接头、所述搭接头为一凹台,A柱上内板和顶盖前横梁都在所述搭接头处与A柱加强板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装置,包括A柱加强板,A柱上内板和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A柱加强板有一搭接头、所述搭接头为一凹台,A柱上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超忠许冰雷发常杨国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