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6237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包括顶棚、室内前顶灯和与顶棚及室内前顶灯围合形成空间腔体的顶盖前横梁,所述顶盖前横梁的前端设有朝向空间腔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基础上,通过截面优化,在不提高成本、不影响有效空间、不改变工艺的前提下,增加顶盖前横梁截面积,提高顶盖前横梁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布置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
技术介绍
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形式主要通过室内前顶灯处截面和遮阳板处截面体现,室内前顶灯处截面指的是顶盖前横梁区域在车辆中心平面处的截面,遮阳板处截面指的是顶盖前横梁区域在驾驶员中心平面处的截面。现有的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如图1、图2所示,顶盖前横梁与顶盖外板形成的空腔为类似矩形的截面结构,在该截面结构下转配上室内前顶灯、遮阳板等内饰零部件后均不能超出前方上视野线的边界。在不改变现有的矩形截面结构及增加顶盖前横梁厚度的前提下,若要提高顶盖前横梁的刚度,只能增加顶盖前横梁宽度或者深度,不管哪个方向增加空间,必然会减少乘员舱的头部空间或者影响前方上视野。室内前顶灯处截面如图1所示,室内前顶灯安装在顶盖前横梁上,并与顶棚之间有相互配合的关系,顶棚结构必须在前方上视野线的上方。遮阳板处截面如图2所示,遮阳板及顶棚均必须在前方上视野的上方,遮阳板与顶棚之间、顶棚与顶盖前横梁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装配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目的是优化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提高刚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包括顶棚、室内前顶灯和与顶棚及室内前顶灯围合形成空间腔体的顶盖前横梁,所述顶盖前横梁的前端设有朝向空间腔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顶棚设有与第一凸起结构匹配的第二凸起结构,且第二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处于前方上视野线的上方。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为8mm×20mm的凸台。所述顶盖前横梁为一体冲压成型的结构。所述顶盖前横梁的前端与顶盖外板的前端焊接,所述顶盖前横梁的后端设有靠近顶盖外板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挤胶槽,通过挤在挤胶槽内的膨胀胶将顶盖前横梁的后端与顶盖外板粘接。所述顶盖前横梁的内表面设有衬板。所述衬板设有凸焊螺母,通过螺栓与凸焊螺母的配合将衬板与顶盖前横梁进行紧固安装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现有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基础上,通过截面优化,在不提高成本、不影响有效空间、不改变工艺的前提下,增加顶盖前横梁截面积,提高顶盖前横梁刚度。同时也没有影响乘用空间、车型高度等有效空间。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现有室内前顶灯处截面示意图;图2是现有遮阳板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室内前顶灯处截面示意图;图4是现有遮阳板处截面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顶棚,2、室内前顶灯,3、顶盖前横梁,4、顶盖外板,5、前方上视野线,6、前风挡玻璃,7、遮阳板,8、第一凸起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3至图4所示,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包括顶棚1、室内前顶灯2、顶盖外板4、前风挡玻璃6和与顶棚1及室内前顶灯2围合形成空间腔体的顶盖前横梁3,此空间腔体的区域内是既没有零部件布置又不能用来作为乘员舱空间的区域,此区域为一个无用空间,顶盖前横梁3的前端设有朝向空间腔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结构8。此第一凸起结构8可以采用左右贯穿顶盖前横梁前端的凸筋,其类似于加强筋的功能作用,能够提高顶盖前横梁的刚度。第一凸起结构是在空间腔体内设计增加的结构,不会对其他有用的空间造成影响。第一凸起结构优选为8mm×20mm的凸台,截面积增加160平方毫米,该尺寸可以随不同的车型进行微调,截面积增加与凸台对车身刚度也起到提升的作用。在遮阳板处截面中,保持原有遮阳板7位置不变,遮阳板7正上方的顶棚1位置也保持不变,前方上视野线5、顶棚1、遮阳板7三者之间也形成有无用空间,为了便于第一凸起结构的布置安装,顶棚1设有与第一凸起结构8匹配的第二凸起结构,且第二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处于前方上视野线5的上方。同上述第一凸起结构类似,第二凸起结构为顶棚朝向前方上视野线5、顶棚1、遮阳板7三者之间形成的无用空间凸出的截面结构,能够为顶盖前横梁前端设置第一凸起结构提供空间,进一步实现结构的优化改进。通过以上对顶盖前横梁截面的优化设计,顶盖前横梁整体的结构从现有的“几”字型结构,优化为在“几”字型结构前端增加一根左右贯穿的凸筋,同时顶棚利用无用空间略微调整即可。在不增加成本、有用空间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刚度的目的。此外,顶盖前横梁为一体冲压成型的结构,与现有的顶盖前横梁为焊接总成相比,降低了重量,从而控制整车重量及成本。作为进一步改进,顶盖前横梁3的前端与顶盖外板的前端焊接,顶盖前横梁的后端设有靠近顶盖外板4的翻边,翻边上设有挤胶槽,通过挤在挤胶槽内的膨胀胶将顶盖前横梁的后端与顶盖外板粘接,与现有技术中顶盖前横梁为单件且其后侧不与顶盖外板连接的结构相比,明显提高了整车的扭转刚度以及顶盖前横梁的模态。为了降低顶盖前横梁的振动频率,顶盖前横梁的内表面设有衬板,衬板最好设于顶盖前横梁的内表面中部位置。衬板优选为矩形结构,衬板的两端设置有凸焊螺母,通过螺栓与凸焊螺母的配合将衬板与顶盖前横梁进行紧固安装连接。衬板可以为3mm后的钢板,用以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包括顶棚(1)、室内前顶灯(2)和与顶棚(1)及室内前顶灯(2)围合形成空间腔体的顶盖前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3)的前端设有朝向空间腔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结构(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包括顶棚(1)、室内前顶灯(2)和与顶棚(1)及室内前顶灯(2)围合形成空间腔体的顶盖前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3)的前端设有朝向空间腔体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结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1)设有与第一凸起结构(8)匹配的第二凸起结构,且第二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处于前方上视野线(5)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8)为8mm×20mm的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乘用车顶盖前横梁截面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章霖刘向红李云霆汪建安马思伟裴敬松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