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芳香磺酰胺前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0821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Ⅰ的具有杂芳香连接基团的磺酰胺前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这些前药的方法、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制备口服药物中的应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与碳酸酐酶结合并抑制这些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的磺酰胺前药:<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其中x是杂芳香性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这些前药的方法、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制备口服药物中的应用。技术背景WO 01/91797披露了通过基团-S02NRiRZ而与红细胞结合并累积于此 的甾体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浓度比为10-1000:1, 优选为30-1000:l,由此我们可称为红细胞中的长效制剂。因为这些化合 物与红细胞具有强的结合作用,所以可以避免在肝脏通过期间的代谢作 用。不利的是,尽管表明使用该制剂可降低代谢作用,但是并没有提供 治疗相关水平的活性化合物。其原因被认为是与红细胞的结合过强、酶 诱发的断裂以及低的溶解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新型的前药,其能够口服并且与现有技术对比 在低剂量下也能保证治疗相关水平的活性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该目的是通式(I)的杂环磺酰胺前药实现的,其中氨磺酰基经由杂芳 香间隔基X通过羧酸酯键连接在待释放的药物上,<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1),其中X 是未取代或取代的杂芳香基或者垸基杂芳香基,以及 Drug是可通过OH基团形成羧酸酯的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甾体化合物-抗疟剂、核苷、异类黄酮(isoflavanoids),它们可任选被取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杂芳香连接基团X的磺酰胺前药与红细胞结合, 易溶于水,而且在没有酶参与的情况下可被水解断裂。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杂芳香基例如是噻吩、吡啶、吡咯、呋喃或者被CL4-垸基或卤素取代的噻吩、吡啶、吡咯或呋喃。对于被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其可以是2-溴噻吩、2-乙基噻吩、N-甲基吡咯和2-溴吡啶。CM-烷基是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或异丙基。术语卤素在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内是指氟、氯、溴或碘原子,其中优选 氟、氯或溴。上述术语烷基杂芳香基是指通过Q.3-亚垸基而连接在所述酯官能团上的杂芳香基。杂芳香基是上述杂芳香基团中所述的基团。d.3-亚烷基是亚甲基、亚乙基或亚丙基桥优选的杂芳香基团是吡啶和噻吩。优选的化合物如下1) 3-羟基雌-l,3,5(10)-三烯-17(3-基6,-氨磺酰基烟酸酯(1),2) 3-羟基雌-l,3,5(10)-三烯-17(3-基5,-氨磺酰基烟酸酯(2),3) 3-羟基雌-l,3,5(10)-三烯-17P-基2,-乙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 (3),4) 3-羟基雌-l,3,5(10)-三烯-17卩-基2,-溴-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酉旨 (4),5) 3-氧代雄-4-烯-17(3-基6'-氨磺酰基烟酸酯(5),6) 3-氧代雄-4-烯-17卩-基5'-氨磺酰基烟酸酯(6),7) 3-氧代雄-4-烯-17(3-基2,-乙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8) 3-氧代雄-4-烯-17卩-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9) 3-羟基雌-l,3,5(10)-三烯-17p-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10) 3-羟基雌-l,3,5(10)-三烯-17P-基6,-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11) 3-氧代雄-4-烯-17(3-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12) 3-氧代-7ct-甲基雄-4-烯-17l3-基5'-氨磺酰基-烟酸酯,13) 3-氧代-7a-甲基雄-4-烯-17P-基6'-氨磺酰基-烟酸酯,14) 3-氧代-7a-甲基雄-4-烯-17P-基N-乙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15) 3-羟基雌-l,3,5(10)-三烯-17卩-基N-甲基-5,-氨磺酰基-lH-吡咯-2,-羧 酸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治疗有关的药物化合物是通过水解而由这些化合 物中释放的。体外实验a)碳酸酐酶抑制作用实验原则在微量滴定板上,借助于乙酸硝基苯基酯的酶促转化反应,颜色由 无色变为黄色,由此用光度法测定磺酰胺化合物或者氨基磺酸酯化合物对人碳酸酐酶i或n的抑制作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column></row><table>文献')C. Landolfi, M. Marchetti, G. Ciocci, and C. Mila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Methods 38, 169-172 (1997).已发现,通式(I)的氨磺酰基前药对碳酸酐酶II的抑制作用非常惊人 地好。由此可导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药在红细胞中的浓集。b)血液-血浆浓度比-实验原则和实验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物质中的S02-NH2基团,由于与碳酸酐酶的结合,可 导致在红细胞上的浓集。实验原则由大鼠中新得到的并且经肝素化的血液用限定量的活性化合物处 理。相对于经掺加的血浆的校准曲线(具有已知的活性化合物浓度),测 量所述活性化合物在由此得到的血浆中的浓度。由所测得的浓度以及理 论浓度计算血液-血浆比。表2:所选前药的血液/血浆比<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column></row><table>与WO 01/91797中公开的结果相反,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在红细胞和血浆 之间的浓度比不在10-1000:1的范围内,而是在<10:1的范围内。对于实现 治疗相关水平的活性化合物而言,这本身表明是一个关键性的缺陷。可 通过选择合适的连接基团来调节对于前药化合物为最佳的血液/血浆比。取决于Drug的定义,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的通式(I)化合物具 有治疗和/或预防不同综合征的各种可能性。例如,如果Dmg是甾体如 雄激素或者雌激素,则通式(I)的化合物可用于女性和男性中的激素替代 疗法(HRT)或者用于治疗男性中激素诱发的疾病(前列腺癌、乳腺癌、性 腺机能减退),以及女性中激素诱发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乳腺癌)。另 外,其中Drug例如是雄激素或雌激素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式(I)化合物可 用于男性或者女性中的节育。在治疗疟疾时,可使用其他活性化合物作为Drug,例如奎宁、辛 可尼丁、羟氯喹、伯氨喹或者甲氟喹甲氟喹。其中Drug为氢化可的松衍生物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式(I)化合物可用 于治疗和预防受免疫抑制剂和/或抗增殖剂影响的炎性疾病和/或变应性 疾病。其中Drug为核苷类化合物(齐多夫定、溴夫定、英地纲韦、奈芬纳 韦)的本专利技术前药可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疱疹、HIV)。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之通式(I)化合物以及任选地其他活性 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所述其他活性化合物例如是孕激素(炔诺酮、地 诺孕素、屈螺酮、左炔诺孕酮)、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奥那司酮)和/或孕酮受体调节齐U(中孕酮(mesoprogestins),如asoprisnil)。这些治疗组合物以及药物优选口服给药。除常规的载体和/或稀释剂 外,它们还包含至少一种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式Ⅰ的磺酰胺前药 *** 基团Z (Ⅰ),其中 X是未取代或取代的杂芳香基或者烷基杂芳香基,以及 Drug是可通过OH基团形成羧酸酯的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甾体化合物、抗疟剂、核苷类、异类黄酮,它们可任选被取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5-11-30 10 2005 057 421.11、通式I的磺酰胺前药其中X是未取代或取代的杂芳香基或者烷基杂芳香基,以及Drug是可通过OH基团形成羧酸酯的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甾体化合物、抗疟剂、核苷类、异类黄酮,它们可任选被取代。2、 根据权利要求l的磺酰胺前药,其中X是吡啶或噻吩基。3、 根据权利要求l的氨磺酰基磺酸酯前药,其中 Drug是甾体化合物,例如雌激素,如雌二醇或雌三醇,或者雄激素,如睾酮、MENT (7a-甲基-19-去甲睾酮)、eF-MENT (11-氟-7a-甲基-19-去甲睾酮)、苯丙酸诺龙、DHT(双氢 睾酮),或者 孕激素,例如炔诺酮、地诺孕素或左炔诺孕酮, 肾上腺皮质激素,例如氢化可的松, 抗疟剂,例如奎宁、辛可尼丁、羟氯喹、伯氨喹、甲氟喹,或 核苷类,其选自糖如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碱如腺嘌呤、鸟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或尿嘧啶,以及齐多夫定、溴夫定、英 地纲韦、奈芬纳韦, 异类黄酮,例如染料木黄酮。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氨磺酰基磺酸酯前药,其是(1),1) 3-羟基雌-1,3,5(10)-三烯-17|3-基6,-氨磺酰基烟酸酯(1),2) 3-羟基雌-l,3,5(10)-三烯-17p-基5,-氨磺酰基烟酸酯(2),3) 3-羟基雌-l,3,5(10)-三烯-17p-基2,-乙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3),4) 3-羟基雌-l,3,5(10)-三烯-17卩-基2,-溴-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4),5) 3-氧代雄-4-烯-17|3-基6'-氨磺酰基-烟酸酯(5),6) 3-氧代雄-4-烯-17卩-基5'-氨磺酰基-烟酸酯(6),7) 3-氧代雄-4-烯-17|3-基2,-乙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8) 3-氧代雄-4-烯-17卩-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9) 3-羟基雌-l,3,5(10)-三烯-17卩-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10) 3-羟基雌-l,3,5(10)-三烯-17卩-基6,-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11) 3-氧代雄-4-烯-17(3-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12) 3-氧代-7a-甲基雄-4-烯-17p-基5'-氨磺酰基烟酸酯,13) 3-氧代-7a-甲基雄-4-烯-17(3-基6'-氨磺酰基烟酸酯,14) 3-氧代-7a-甲基雄-4-烯-17P-基N-乙基-5,-氨磺酰基噻吩-3,-羧酸酯,15) 3-羟基雌-l,3,5(10)-三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维尔瓦R努比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拜耳先灵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