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1),具有通过手动操作能够形成变速指令的手动变速模式(Mmode),在该手动变速模式(Mmode)中,手动挡控制单元(51)在通过换挡手柄(21)进行手动降挡操作时,判定例如道路坡度和拐角形状等作为道路状况,并按照所判定的道路状况决定降挡后的变速挡进行降挡。仅执行一次通过手动操作形成的降挡指令,就能够进行与道路状况对应的降挡,而操作简单,迅速地降挡为驾驶员希望的变速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安装在车辆等上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详细地说,涉及除了 能够执行基于车辆的行驶状态自动地进行变速的自动变速模式之外,还能够执行基于通过 手动操作形成的指令进行变速的手动变速模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安装在车辆等上的自动变速器中,特别是在前进行驶中,基于油门开度和车速 自动地判断变速比(变速挡),在驾驶员不进行变速操作的情况下,就能够以适宜的变速比 行驶,但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例如轻便地行驶的要求和细微选择发动机制动力的要求等, 提出了能够由驾驶员自由地选择变速比(变速挡),即,能够进行所谓的手动挡操作的自动 变速器(参照日本特开平10-3241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近年来,在有级式自动变速器中要求降低车辆的油耗等,例如能够实现前进 6挡以上的多挡化的自动变速器逐渐成为主流,另外,即使在带式CVT等进行无级变速的自 动变速器中也将变速比细分化(例如细分为6个挡以上),而能够选择模拟的变速挡。但是,在设定了这样细分化(多挡化)了的变速比(变速挡)的自动变速器中,为 了在下坡行驶时或要紧急制动时等时获得大的发动机制动力,需要进行例如2 3个挡的 变速比(变速挡)的变化,特别是在进行上述的手动挡操作时,具有如下的问题,即,驾驶员 需要在短时间内连续进行多次手动挡操作,操作变得烦杂,从而车辆的操作性不好。另外,考虑在进行上述的手动挡操作时,通过例如将操作杆等持续按压在降挡指 令位置的所谓长按压操作来进行多挡的变更指令,由此减轻操作的烦杂度,但如果考虑用 于为了不产生误操作等而进行判定的长按压时间的设定,则到完成变速指令的时间变长, 缺乏响应性,不仅不适于轻便行驶,而且结果变成变速指令一挡一挡地增加,因此作为自动 变速器的变速如6-5-4-3那样一挡一挡地进行而形成连续的变速,从而存在操作性不好的 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在利用手动操作单 元进行降挡指令的操作时,能够消除操作的烦杂度且迅速地降挡为驾驶员希望的变速比。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变速器(3)的控制装置⑴(例如参照图1 图9),能够执行自 动变速模式(Amode)和手动变速模式(Mmode),所述自动变速模式(Amode)基于车辆的行驶 状态(例如油门开度、车速)自动地选择变速比,所述手动变速模式(Mmode)基于通过对手 动操作单元(21)的手动操作而形成的升挡指令(例如“ + ”)以及降挡指令(例如“_”), 对变速比进行变更,其特征在于,具有手动挡控制单元(51),在所述手动变速模式(Mmode) 中,该手动挡控制单元(51)在通过所述手动操作单元(21)进行所述降挡指令的操作时,按 照道路状况(例如坡路、拐角形状等)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向该被变更设定的变速比 进行降挡。4由此,在手动变速模式中,手动挡控制单元在通过手动操作单元进行降挡指令的 操作时,按照道路状况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向该被变更设定的变速比进行降挡,由 此,通过手动操作单元仅进行一次降挡指令的操作就能够进行与道路状况对应的降挡,也 就是说操作简单,且能够迅速地降挡为驾驶员希望的变速比。另外,本专利技术(例如参照图1、图4 图6)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判定行驶中的道 路坡度的道路坡度判定单元(61),所述手动挡控制单元(51)具有道路坡度反映单元(52), 该道路坡度反映单元(52)按照作为所述道路状况的所述道路坡度变更设定所述降挡后的 变速比。由此,因为道路坡度反映单元按照道路坡度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所以例如 在上坡道路驾驶员需要驱动力时或在下坡道路需要发动机制动力等时,能够可靠地反映于 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的降挡,以使变速比变为与道路坡度对应的变速比。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例如参照图1、图4 图6)的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坡度反映单 元(52)以所述道路坡度越大降挡前后的变速比幅度越大的方式变更设定所述降挡后的变 速比。由此,道路坡度反映单元以道路坡度越大降挡前后的变速比幅度越大的方式变更 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因而能够以驱动力在上坡道路比在平坦道路大且发动机制动力在下 坡道路比在平坦道路大的方式进行降挡,能够迅速地降挡为驾驶员希望的变速比。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例如参照图1、图4 图6)的特征在于,具有道路坡度反映 表(53),该道路坡度反映表(53)中针对降挡前的变速比预先存储有与道路坡度、车速(V) 对应的所述降挡后的变速比。由此,因为具有针对降挡前的变速比预先存储了与道路坡度、车速对应的降挡后 的变速比的道路坡度反映表,所以在通过手动操作进行降挡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能 够迅速地进行与道路坡度对应的降挡。另外,因为能够使车速反映于降挡后的变速比,所以 能够按照车速可靠地产生需要大小的驱动力或发动机制动力,从而能够提高驾驶性,并且 在手动操作进行降挡时还能够确保行驶安全性。另外,本专利技术(例如参照图1、图4 图6)的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挡控制单元(51) 具有变速比变更设定单元(56),该变速比变更设定单元(56)在通过所述手动操作单元 (21)进行所述降挡指令的操作时,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所述道路坡度反映单元(52) 按照作为所述道路状况的所述道路坡度对已由所述变速比变更设定单元(56)设定的所述 降挡后的变速比进行修正,来变更设定所述降挡后的变速比。由此,因为道路坡度反映单元通过按照作为道路状况的道路坡度对已由变速比变 更设定单元设定的降挡后的变速比进行修正,来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所以能够按照 例如驾驶员的减速意图程度或驱动类型等,将变速比变更设定单元已设定的降挡后的变速 比成为又附加了道路坡度的降挡,也就是说,能够可靠地降挡为驾驶员希望的变速比。另外,本专利技术(例如参照图1、图7 图9)的特征在于,还具有用于判定行驶中 的拐角形状的拐角形状判定单元(62),所述手动挡控制单元(51)具有拐角形状反映单元 (54),该拐角形状反映单元(54)按照作为所述道路状况的所述拐角形状变更设定所述降 挡后的变速比。由此,因为拐角形状反映单元按照拐角形状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所以例如在拐角驾驶员需要发动机制动等情况,能够将与拐角形状对应的变速比可靠地反映于通过 手动操作进行的降挡。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例如参照图1、图7 图9)的特征在于,所述拐角形状反映单 元(54)以使降挡前后的变速比幅度在缓拐角比在直行道路和急拐角大的方式变更设定所 述降挡后的变速比。由此,因为拐角形状反映单元以降挡前后的变速比幅度在缓拐角比在直行道路和 急拐角大的方式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所以能够以发动机制动力和驱动力在缓拐角比 在直行道路大的方式进行降挡,另外,在急拐角能够以防止产生大的发动机制动力而确保 车辆的行驶稳定性的方式来进行降挡,也就是说,能够可靠地降挡为驾驶员希望的变速比。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例如参照图1、图7 图9)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拐角形状反 映表(55),该拐角形状反映表(55)中针对降挡前的变速比预先存储有与拐角形状和车速 (V)对应的所述降挡后的变速比。由此,因为具有针对降挡前的变速比预先存储有与拐角形状和车速对应的所述降 挡后的变速比的拐角形状反映表,所以在手动操作进行降挡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就 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能够执行自动变速模式和手动变速模式,所述自动变速模式基于车辆的行驶状态自动地选择变速比,所述手动变速模式基于通过对手动操作单元的手动操作而形成的升挡指令以及降挡指令,对变速比进行变更,其特征在于,具有手动挡控制单元,在所述手动变速模式中,该手动挡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手动操作单元进行所述降挡指令的操作时,按照道路状况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向被变更设定的该变速比进行降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12-27 2007-338148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能够执行自动变速模式和手动变速模式,所述自动变速模式基于车辆的行驶状态自动地选择变速比,所述手动变速模式基于通过对手动操作单元的手动操作而形成的升挡指令以及降挡指令,对变速比进行变更,其特征在于,具有手动挡控制单元,在所述手动变速模式中,该手动挡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手动操作单元进行所述降挡指令的操作时,按照道路状况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向被变更设定的该变速比进行降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判定行驶中的道路坡度的道路坡度判定单元,所述手动挡控制单元具有道路坡度反映单元,该道路坡度反映单元按照作为所述道路 状况的所述道路坡度变更设定所述降挡后的变速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坡度反映单元以所述道路坡度越大降挡前后的变速比幅度越大的方式变更 设定所述降挡后的变速比。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道路坡度反映表,该道路坡度反映表中针对降挡前的变速比预先存储有与道路坡 度、车速对应的所述降挡后的变速比。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挡控制单元具有变速比变更设定单元,该变速比变更设定单元在通过所述手 动操作单元进行所述降挡指令的操作时,变更设定降挡后的变速比,所述道路坡度反映单元通过按照作为所述道路状况的所述道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浦忠,武居洋辅,小笠原秀明,筒井洋,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