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253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在由在胎面踏面(1)上向轮胎圆 周方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沟(圆周方向沟(3)及宽度方 向沟(5)形成的多个花纹块(7)上,形成有比上述沟细的刀槽花纹 (9),其特征在于,在刀槽花纹(9)的一侧壁面(13)上的刀槽花纹 (9)的深度方向的中间区域(M)设置多个突起(21),使该多个突 起(21)向刀槽花纹(9)的另一侧壁面(15)侧突出的方向、即突出 方向各不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具体涉及一种在由向轮胎圆周 方向以及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沟形成的多个花紋块上形成 有比该沟细的刀槽花紋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关于提高抓着力(所谓边缘效应)、提高冰雪路面上 的行驶性能(例如操纵稳定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和排水性能) 的充气轮胎,即所谓无镶钉轮胎提出有各种各样的方案。例如,公开了在由向轮胎圆周方向以及轮胎宽度方向延伸 的多条沟形成的多个花紋块上,形成有比沟细的的刀槽花紋的 充气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在该充气轮胎中,不但能够提 高边缘效应,还能使接地面(胎面踏面与路面之间)的水、雪等 进入到刀槽花紋中(积存水、雪等),因而能确保轮胎在冰雪路 面上的行驶性能。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充气轮胎中,由于在花紋块上形成有 刀槽花紋,因而该花紋块被刀槽花紋分割,因而降低了花紋块 的刚性,使花紋块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刀槽花紋随着花紋块的变形而发生倒入,使刀槽花 紋的 一 侧壁面与另 一 侧壁面紧密接触,因而难以确保刀槽花紋 内的用于积存水、雪等的空间,使排水性能下降。由此,无法 使水、雪等进入到刀槽花紋中,降低了边缘效应,因而降低了 行驶性能,特别是降低了操纵稳定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1—191740号7^净艮(第2页_第3 页,第l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水雪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特别是操纵稳 定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排水性能的充气轮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的充气轮胎包括多个花紋块,该多个花紋块是由在胎面踏面上向轮胎圆周 方向以及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沟划分而成的;刀槽花紋, 其形成于上述花紋块上,且比上述沟细;多个突起,该多个突 起设置于上述刀槽花紋的至少一侧壁面的上述刀槽花紋的深度 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且该多个突起向上述刀槽花紋的另 一侧壁 面侧突出的突出方向各不相同。因而,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通过在刀槽花紋 的至少一侧壁面侧设置多个突出方向不同的突起,能够使突出 方向不同的突起在花紋块发生变形时阻止刀槽花紋的倒入,从 而能防止刀槽花紋的一侧壁面与另 一侧壁面紧密相接。另外,通过在刀槽花紋的至少一个侧壁面的中间区域设置 多个突出方向不同的突起,即使在因磨损而削薄了花紋块的胎 面踏面侧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花紋块的刚性下降,并且能防止 刀槽花紋的 一 侧壁面与另 一 侧壁面紧密相接。此外,在刀槽花紋的至少一侧壁面的中间区域设置多个突 出方向不同的突起,与在刀槽花紋的 一侧壁面的整个区域设置 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刀槽花紋内的积存水、雪等的空间 的体积。这样,增大了刀槽花紋内的积存水、雪等的空间,并且能 防止刀槽花紋的 一 侧壁面与另 一 侧壁面紧密相接,由此能提高 边缘效应,从而能提高轮胎在冰雪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特别是操纵稳定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和排水性能。从属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的第2技术方案以上述 充气轮胎为基础,将上述突起设置于距离上述刀槽花紋的底面为上述刀槽花紋深度的20 80%的位置,作为更优选的条件, 期望设置于30 70%的位置。因此,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通过将突起设置 于距离刀槽花紋的底面为刀槽花紋深度的20 ~ 80%(更优选的 条件为30 ~ 70%)的位置,即使在因磨损而削薄了花紋块的胎面 踏面侧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花紋块的刚性下降,并且能防止刀 槽花紋的一侧壁面与另 一侧壁面紧密相接。从属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第3技 术方案以上述充气轮胎为基础,使上述刀槽花紋一边向轮胎圆 周方向弯折一边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因此,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通过使上述刀槽 花紋 一 边向轮胎圆周方向弯折 一 边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能提 高轮胎在水雪路面上的抓着力(所谓边缘效应),能提高在冰雪 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特别是操纵稳定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 以及排水性能,并且还能使接地面(胎面踏面与路面之间)的水 等进入到刀槽花紋中,从而能防止轮胎发生水漂现象即水膜滑 行(hydroplaning)。从属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至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 一技术方案的第4技术方案以上述充气轮胎为基础,使上述刀 槽花紋一边向轮胎圓周方向弯折一边沿轮胎径向延伸。因此,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通过使上述刀槽 花紋 一 边向轮胎圓周方向弯折 一 边沿轮胎径向延伸,能够抑制 在花紋块发生变形时刀槽花紋的 一 侧壁面与另 一 侧壁面紧密相 接而造成刀槽花紋倒入,因而能进 一 步抑制花紋块的刚性下降。6另外,通过使刀槽花紋一边向轮胎圆周方向弯折一边沿轮 胎径向延伸,与使刀槽花紋沿轮胎径向直线延伸的情况相比, 增大了刀槽花紋内的积存水、雪等的空间的体积。从属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至第4技术方案中的任 一技术方案的第5技术方案以上述充气轮胎为基础,上述刀槽 花紋的向胎面宽度方向或轮胎径向延续的连续部分以在各弯折 部处向轮胎圆周方向具有振幅的锯齿状形成。因此,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通过使连续部分 以向轮胎圆周方向具有振幅的锯齿状形成,即形成所谓的三维 刀槽花紋(以下称为3 D刀槽花紋),能抑制在花紋块发生变形时 刀槽花紋的一侧壁面与另 一侧壁面紧密相接而造成刀槽花紋倒 入,因而能进一步抑制花紋块的刚性下降。从属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至第5技术方案中的任 一技术方案的第6技术方案以上述充气轮胎为基础,使上述突 起的突出方向与在刀槽花紋的 一侧壁面上沿胎面宽度方向相邻 的上述突起的突出方向不同。因此,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通过使上述突起 的突出方向与在刀槽花紋的一侧壁面上沿胎面宽度方向相邻的 突起的突出方向不同,不仅能在进行制动、牵引时引起的前后 方向受力的情况下抑制花紋块的刚性下降,而且能进一步在拐 弯时引起的横向、倾斜方向受力的情况下抑制花紋块的刚性下 降,并且能够提高轮胎在水雪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特别是操纵 稳定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以及排水性能。从属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l技术方案至第6技术方案中的任 一技术方案的第7技术方案以上述充气轮胎为基础,在上述刀 槽花紋的另 一侧壁面上的、与设置于上述刀槽花紋的一侧壁面 上的上述突起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上述突起。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l技术方案至上述第7技术方 案,能提供一种能提高冰雪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特别是操纵稳 定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以及排水性能的充气轮胎。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 图2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踏面的花紋块的 立体图。图3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踏面的花紋块的 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的(a)以及图4的(b)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 面踏面的花紋块的剖视图,图4的(a)是图3的IVA- IVA剖视图, 图4的(b)是图3的IVB- 1VB剖视图。图5的(a)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踏面的刀槽花紋的侧壁面的一部分(l个单元)的展开图,图5的(b)表示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踏面的刀槽花紋的侧壁面的单元的主视图。图6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踏面的花紋块的 主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包括: 多个花纹块,该多个花纹块是由在胎面踏面上沿轮胎圆周方向以及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沟划分而成的; 刀槽花纹,其形成于上述花纹块上,且比上述沟细; 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设置于上述刀槽花纹的至少一 侧壁面的上述刀槽花纹的深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且该多个突起向上述刀槽花纹的另一侧壁面侧突出的突出方向各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8.30 JP 234378/20061. 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包括多个花纹块,该多个花纹块是由在胎面踏面上沿轮胎圆周方向以及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沟划分而成的;刀槽花纹,其形成于上述花纹块上,且比上述沟细;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设置于上述刀槽花纹的至少一侧壁面的上述刀槽花纹的深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且该多个突起向上述刀槽花纹的另一侧壁面侧突出的突出方向各不相同。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将上述突起设置于距离上述刀槽花紋的底面为上述刀槽花紋深度的20~ 80%的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刀槽花紋一边向轮胎圓周方向弯折一边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4.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亮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