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160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它包括动力单元(1)、司机室(4)、桅杆(2)、货叉(7),桅杆(2)设置在司机室(4)的后面与车架(8)连接,且该桅杆在垂直方向有一个倾角α;桅杆(2)与提升单元(3)连接,提升单元(3)上有提升梁(5),提升梁(5)与货叉(7)连接。动力单元(1)在司机室(4)下面,并与车架(8)连接。提升梁(5)设置在司机室(4)的两外侧,提升梁(5)通过提升臂(6)与货叉(7)连接。货叉(7)为L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司机操作的视野开阔,其作业准确性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改善;桅杆在垂直方向的倾角,使得桅杆因货物重量引起的倾斜及重心偏移现象改善,叉车装载货物及行走更为安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叉车
技术介绍
叉车作为现代工业的搬运车辆,已经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 间、仓库等地方。人们使用叉车进行短途搬运货物、堆垛、装货、卸货等作业。多年来,常见 的叉车结构是货叉及桅杆都设置在司机室的前面,这种结构在搬运、装卸等作业的过程中, 会限制司机的视线,进而影响到作业准确性和安全性。再者,叉车装载货物后,由于货物重 量会引起叉车的重心偏转和桅杆倾斜,存在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叉车,该叉车结构合理,司机操作视野 开阔,作业准确性和安全性好,并能够改善由于货物重量引起的重心偏转和桅杆倾斜现象, 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动力单元、司机室、桅杆、货叉,桅杆设置在司机室的后面并与车架连接,且该桅杆在垂直方向有一个倾角,桅杆与提升单元连接,提升单元上有提升梁,提升梁与货叉连接。桅杆在垂直方向的倾角为0° 5° 。 动力单元设置在司机室下面,与车架连接。 提升梁设置在司机室的两外侧。 提升梁通过提升臂与货叉连接。 货叉为L型结构。 作业时,司机根据需要可操作提升单元作上下垂直运动,操作提升臂作左右的水 平运动,操作货叉作倾斜转动。 由于桅杆设置在司机室的后面,在进行搬运、装卸等作业时,司机的视野开阔;与 现有技术的普通叉车相比,其作业准确性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改善。由于桅杆在垂直方向有 一个倾角,使得桅杆因货物重量引起的倾斜及重心转移现象得到平衡和改善,叉车装载货 物及行走更为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l所示意,本技术包括动力单元1、司机室4、桅 杆2、货叉7,桅杆2设置在司机室4的后面并与车架8连接,且该桅杆在垂直方向有一个倾 角a ;桅杆2与提升单元3连接,提升单元3上有提升梁5,提升梁5与货叉7连接。 桅杆在垂直方向的倾角a为0° 5° ,即桅杆可作5。以内的向后倾斜,以平衡 装载货物时引起的重心偏移。 动力单元1设置在司机室4下面,与车架8连接。 提升梁5设置在司机室4的两外侧,并延伸至司机室的前方区域。 提升梁5通过提升臂6与货叉7连接。 货叉7为L型结构。 作业时,司机根据需要可操作提升单元3沿附图中A所示意的箭头方向作上下垂 直运动,操作提升臂6并带动货叉7沿附图中B所示意的箭头方向作水平运动,操作货叉7 沿附图中C所示意的箭头方向作倾斜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车,它包括动力单元(1)、司机室(4)、桅杆(2)、货叉(7),其特征在于:桅杆(2)设置在司机室(4)的后面并与车架(8)连接,且该桅杆在垂直方向有一个倾角α;桅杆(2)与提升单元(3)连接,提升单元(3)上有提升梁(5),提升梁(5)与货叉(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叉车,它包括动力单元(1)、司机室(4)、桅杆(2)、货叉(7),其特征在于桅杆(2)设置在司机室(4)的后面并与车架(8)连接,且该桅杆在垂直方向有一个倾角α;桅杆(2)与提升单元(3)连接,提升单元(3)上有提升梁(5),提升梁(5)与货叉(7)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桅杆在垂直方向的倾角a为0° 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日桂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双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