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616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该叉车包括:底盘和设在底盘上的车身,底盘上设有前车桥和后车桥,前车桥的两端设有前轮,后车桥的两端设有后轮;门架立柱,门架立柱包括两个子立柱且设在车身前端,两个子立柱之间设有提升装置;门架框架,门架框架设在门架立柱前侧,提升装置与门架框架相连以带动门架框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叉架,叉架设在门架框架上,其中门架框架和叉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称量货物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用于显示称重传感器的承重值的显示屏,显示屏设在车身的车厢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叉车,该叉车的驾驶员可以精准地判断叉车是否过载,进而降低了驾驶员驾驶叉车的难度,而且可以降低由叉车过载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叉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叉车。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叉车驾驶员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判定叉车是否过载。但是这样增加了驾驶员的操作难度,而且易由过载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叉车,该叉车的驾驶员可以精准地判断叉车是否过载,进而可以降低驾驶员驾驶叉车的难度,而且可以降低由叉车过载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根据本技术的叉车,该叉车包括: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车身,所述底盘上设有前车桥和后车桥,所述前车桥的两端设有前轮,所述后车桥的两端设有后轮;门架立柱,所述门架立柱包括两个子立柱且设在所述车身前端,所述两个子立柱之间设有相对于所述门架立柱上下移动的提升装置;门架框架,所述门架框架设在所述门架立柱前侧,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门架框架相连以带动所述门架框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叉架,所述叉架设在所述门架框架上,其中所述门架框架和所述叉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称量货物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用于显示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承重值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在所述车身的车厢内。 根据本技术的叉车,通过在门架框架或者叉架上设置称重传感器,叉车的驾驶员可以通过显示屏得到放置在叉架上的货物的重量值,从而精准地判断叉车是否过载,进而降低了驾驶员驾驶叉车的难度,而且可以降低由叉车过载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门架立柱、门架框架和叉架的正视图; 图2是门架立柱、门架框架和叉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叉车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叉车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叉车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叉车100 ; 车身I ;前轮11 ;后轮12 ; 门架立柱2 ;提升装置21 ;子立柱22 ; 门架框架3 ;安装横梁31 ; 叉架4 ;安装段41 ;置物段42 ;连接段43 ; 称重传感器5 ;前摄像头6 ; 车身摄像头7 ;侧部摄像头71 ;如侧部摄像头711 ;后侧部摄像头712 ;后部摄像头72 ; 纵向中心线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叉车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叉车100包括:底盘、车身1、门架立柱2、门架框架3、叉架4和显示屏。 叉车100的车身I设置在底盘上方,底盘对车身I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车身I的车厢内设置有用来承载驾驶员的座椅和供驾驶员操作叉车100的操作系统。底盘上设置有前车桥和后车桥,如图5所示,前车桥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前轮11,后车桥的两端设置有后轮12,前轮11和后轮12对底盘和底盘上方的车身I起到支撑作用。 门架立柱2设置在车身I的前端,也就是说在前后方向上,门架立柱2设置在驾驶员正视的前方。如图1所示,门架立柱2包括两个子立柱22,而且两个子立柱22相互平行设置。具体地,门架立柱2的两个子立柱22是垂直设置的,也就是说门架立柱2是与水平面垂直设置的,而且门架立柱2上设有提升装置21,提升装置21设置在两个门架子立柱22之间。提升装置2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运动,或者说,提升装置21可以在叉车100的驾驶员的控制下完成上下运动的操作。提升装置21设置在两个门架子立柱22之间,这样可以对提升装置21进行保护。提升装置21是与门架框架3相连的,而且门架框架3设置在门架立柱2的前侧,可以理解的是,叉车100驾驶员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控制提升装置21运动,进而通过提升装置21控制门架框架3在门架立柱2上进行上下运动。 叉架4设置在门架框架3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叉架4上放置好货物后,驾驶员驾驶叉车100到指定放置货物区域,可以通过提升装置21控制门架框架3和叉架4向上运动,也就是说将货物提升到高处,然后将货物放置在预定位置上,再控制提升装置21将门架框架3向下运行到初始位置,从而完成一次对货物的运输和码放。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叉架4成对设置在门架框架3上,这样成对叉架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加大叉架4承载货物的重量,进而可以提升叉车100的承载性能,另一方面提升叉车100插起和放置货物的安全性。 而且门架框架3和叉架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称重传感器5,称重传感器5用于称量放置在叉架4上的货物重量。也就是说,叉车100可以在门架框架3上设有称重传感器5,或者在叉架4上设置称重传感器5,或者在门架框架3和叉架4上均设置有称重传感器5。 叉车100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设置在车身I的车厢内,具体地,显示屏可以设置在驾驶员前方的仪表板上,这样便于驾驶员观察到显示屏的内容。显示屏与称重传感器5相连接,而且称重传感器5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放在叉架4上货物的称重值,这样驾驶员可以准确地获得叉车100是否过载的信息,进而可以降低驾驶员驾驶叉车100的难度,而且可以降低由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车身,所述底盘上设有前车桥和后车桥,所述前车桥的两端设有前轮,所述后车桥的两端设有后轮;门架立柱,所述门架立柱包括两个子立柱且设在所述车身前端,所述两个子立柱之间设有相对于所述门架立柱上下移动的提升装置;门架框架,所述门架框架设在所述门架立柱前侧,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门架框架相连以带动所述门架框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叉架,所述叉架设在所述门架框架上,其中所述门架框架和所述叉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称量货物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用于显示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承重值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在所述车身的车厢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车身,所述底盘上设有前车桥和后车桥,所述前车桥的两端设有前轮,所述后车桥的两端设有后轮; 门架立柱,所述门架立柱包括两个子立柱且设在所述车身前端,所述两个子立柱之间设有相对于所述门架立柱上下移动的提升装置; 门架框架,所述门架框架设在所述门架立柱前侧,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门架框架相连以带动所述门架框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叉架,所述叉架设在所述门架框架上,其中所述门架框架和所述叉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称量货物重量的称重传感器; 用于显示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承重值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在所述车身的车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为L形且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段和与所述安装段垂直且水平向前延伸的置物段,所述安装段与所述门架框架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感器设在所述置物段的上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感器设在所述安装段与所述门架框架之间,所述安装段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门架框架上设有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穿过所述安装通孔设置,所述称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刘艳郭强陈奎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