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879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不损坏行驶性能或作业性能的情况下抑制车身外形尺寸的大型化,从而确保机动性的叉车。所述叉车具备:由发动机(1)驱动的行驶用液压泵(10)及作业设备用液压泵(50);通过从行驶用液压泵(10)供给的油来进行动作的液压马达(20),所述叉车通过将液压马达(20)的动力向前车轴(2)传递而行驶,其中,在发动机(1)的输出轴(1a)附设PTO单元(40),经由PTO单元(40)向各液压泵(10、50)传递动力,并且行驶用液压泵(10)以泵输入轴(10a)相对于发动机(1)的输出轴(1a)偏移的状态配置,由此液压马达(20)与行驶用液压泵(10)相互并列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尤其涉及通过液压马达的驱动而行驶的叉车。
技术介绍
就叉车而言,提供了通过液压马达的驱动而行驶的叉车。在这种叉车中,在作为驱动轮的前车轮分别连结左右独立的液压马达,通过从行驶用液压泵向各液压马达供给油来进行行驶。液压马达以驱动轴沿着车身的左右方向的姿态搭载在车身上。行驶用液压泵通过发动机来驱动,且配设在发动机的输出轴的延长线上。发动机以输出轴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搭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然而,在叉车中,使叉上下运动的主工作缸通常安装在收容驱动车轴的车轴壳体上。上述那样在前车轮连结有液压马达的叉车与没有设置液压马达的叉车相比,车轴壳体 大径化,因此主工作缸的位置相对于驱动车轴向前方侧移动。在使主工作缸向前方侧移动的情况下,需要将配重的重量设定得较大以确保货物装卸中的稳定性,即使所处理的货物的最大重量相同,与现有的没有设置液压马达的叉车相比,也存在车身的外形尺寸高大化且回旋半径增大等问题,对机动性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考虑有构成为将液压马达的动力向左右的前车轮分配而传递的结构。具体而言,构成为在左右的驱动车轴与液压马达之间夹设差动齿轮,经由差动齿轮将液压马达的动力向左右的前车轮传递这样的结构为好。根据这样的叉车,由于只要在从差动齿轮至前车轮之间配设驱动车轴即可,因此车轴壳体不会大径化。由此,驱动轮与主工作缸的距离也能够与现有技术同等地设定,能够在不使配重增大化的情况下通过液压马达的驱动来进行行驶。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0-3189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发动机与驱动车轴之间不仅配设有用于向液压马达供给油的行驶用液压泵,还配设有用于向主工作缸或倾倒用工作缸供给油的作业设备用液压泵。因而,为了在不使车身的外形尺寸高大化的情况下在发动机与驱动车轴之间配设液压马达,而不得不使行驶用液压泵或作业设备用液压泵小型化,从行驶性能或作业性能这点来说恐怕不利。因此,考虑有通过将液压马达相对于行驶用液压泵在车身的左右或上下并列设置,由此来确保行驶用液压泵或作业设备用液压泵的期望的容量的方法。然而,作为重量物的液压马达配置在从车身的中心线大幅偏移的位置处,在重量平衡这点上不能说是优选,可能对机动性带来影响。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损坏行驶性能或作业性能的情况下抑制车身外形尺寸的大型化,从而确保机动性的液压马达驱动的叉车。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叉车具备以输出轴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搭载的发动机;由发动机驱动的行驶用液压泵及作业设备用液压泵;通过从所述行驶用液压泵供给的油来进行动作的液压马达,所述叉车通过将所述液压马达的动力向驱动车轴传递而行驶,所述叉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附设PTO单元,经由所述PTO单元向各液压泵传递动力,并且所述行驶用液压泵以输入轴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偏移的状态配置,由此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行驶用液压泵相互并列设置。另外,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的叉车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用液压泵及所述作业设备用液压泵以输入轴相互偏移的状态配置。另外,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的叉车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TO单元中,在与所述液压马达对置的第一面安装有所述行驶用液压泵,在安装有所述发动机的第二面安装有所述 作业设备用液压泵。另外,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的叉车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收容驱动车轴的车轴壳体,所述液压马达以驱动轴沿着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配置的状态安装在所述车轴壳体。另外,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的叉车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以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及所述行驶用液压泵的输入轴分别偏移的状态配置。另外,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的叉车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用液压泵及所述液压马达分别为可变容量型,通过将所述行驶用液压泵与所述液压马达之间利用液压闭合回路连接而构成HST。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行驶用液压泵以输入轴相对于发动机的输出轴偏移的状态配置,因此能够在不破坏重量平衡的情况下将行驶用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并列设置。因而,能够在不损坏行驶性能或作业性能的情况下抑制车身外形尺寸的大型化,从而确保机动性。附图说明图I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I所示的叉车的从发动机至驱动车轴的传动系统的配置的俯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I所示的叉车的从发动机至驱动车轴的传动系统的配置的仰视图。图4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B-B线剖视图。图6是图2中的C-C线剖视图。图7是从下方观察图I所示的叉车的从发动机至驱动车轴的传动系统而得到的骨架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叉车的优选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图I 图3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这里所例示的叉车以前车轮FW为驱动轮且以后车轮RW为转向轮而进行行驶,且通过在车身BD的前方设置的叉F来进行货物的装卸或搬运。叉F由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的柱M支承。叉F通过在与柱M之间设置的主工作缸MC的驱动而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虽然未在图中明示,但柱M的下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身BD绕着沿左右方向的水平轴进行旋转。柱M通过在与车身BD之间设置的倾倒用工作缸TC的驱动而能够成为前倾姿态或后倾姿态。在该叉车上,在搭载于车身BD的发动机I与收容作为驱动车轴的前车轴2的车轴壳体3之间配设有行驶用液压泵10、液压马达20、传递装置30。发动机I是使汽油或轻油等燃料燃烧来进行驱动的内燃机。如图2及图3所示,该发动机I以输出轴Ia沿着车身BD的前后,且发动机I的输出轴Ia的前端在车身BD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朝向前方的状态搭载于车身BD。行驶用液压泵10为能够任意地变更排量的可变容量型的泵。该行驶用液压泵10以泵输入轴IOa沿着车身BD的前后且泵输入轴IOa的前端朝向车身BD的后方的状态安装 在PTO单元40的单元壳体41上。PTO单元40为用于将发动机I的动力向外部输出的结构体,在覆盖发动机I的输出轴Ia的单元壳体41的内部构成。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PTO单元40形成为第一泵齿轮44及第二泵齿轮45经由空转齿轮43而与在发动机I的输出轴Ia上设置的驱动齿轮42啮合的结构。该PTO单元40在发动机I进行驱动时能够经由驱动齿轮42及空转齿轮43向第一泵齿轮44及第二泵齿轮45传递动力。第一泵齿轮44及第二泵齿轮45以各自的轴心在从发动机I的输出轴Ia偏移的位置处沿着车身BD的前后的方式设置。更详细而言,空转齿轮43设置在相对于发动机I的输出轴Ia向车身BD的右侧 偏移的位置处。第一泵齿轮44相对于发动机I的输出轴Ia位于车身BD的右上方,其下部周面与空转齿轮43的上部周面啮合。第二泵齿轮45相对于发动机I的输出轴Ia位于车身BD的右下方,其上部周面与空转齿轮43的下部周面啮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泵齿轮44设置在行驶用液压泵10的泵输入轴IOa上,第二泵齿轮45设置在作业设备用液压泵50的泵输入轴50a上。行驶用液压泵10安装在单元壳体41中的与车轴壳体3对置的前表面上。作业设备用液压泵50用于对主工作缸MC或倾倒用工作缸TC供给油。如图2 图5所示,该作业用液压泵50以与发动机I并列设置的状态安装在单元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一显有泉耕一小松努深田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