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876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一端插入所述缸体内且可相对缸体移动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连接的外联接套、套设在活塞杆上且与外联接套连接的缓冲体、一端内嵌于缓冲体上且另一端自由延伸并套设在所述缸体上的防尘罩、以及套设于防尘罩外端且一端与外联接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相连的弹簧,其中,沿缓冲体的外围设置有与缓冲体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材质比缓冲体硬,所述防尘罩通过所述连接体与缓冲体相连接。与现有减震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器的防尘罩通过一较硬质材料的连接体与缓冲体相连接,车辆发生震动防尘罩随缓冲体一起向下移动时,防尘罩不会相对缓冲体发生偏移,使得外界的杂物颗粒不能侵入减震器的内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减震器。
技术介绍
悬架是车架与车身(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车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现代汽车的悬架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是一般由弹性元件、减震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中,减震器是最精密的部件。据统计,减震器质量问题中的漏油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泥浆、灰尘和沙粒等杂质侵袭入减震器内部,极大地损伤连杆和油封而最终导致漏油。这其中,有部分因素是防尘罩等减震器的外围保护部件设计装配不合理,造成外界的杂物颗粒容易侵入。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轿车用减震器,该减震器包括缸体、活塞杆、防尘罩、弹簧、弹簧上座组合、衬管组合和外联接套。外联接套上固接有螺栓。活塞杆的一端插入缸体内,另一端与弹簧上座相连接;活塞杆上附有缓冲体组合,缓冲体一端连接在衬管组合上;防尘罩包括具有一内腔的本体,以及本体上端与缓冲体组合中的缓冲体相嵌套的内弯部。这其中,由于缓冲体组合中的缓冲体对减震器起缓冲作用,在活塞杆快压縮到极限位置时起限位作用,所以材质较软,所以防尘罩上端内弯部与缓冲体组合中材质较软的缓冲体的嵌套将会是软接触,同时由于防尘罩下端与缸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车辆发生震动防尘罩向下移动时,防尘罩将会偏移,从而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防尘罩下端内圈一边与缸筒发生干涉,另一边与缸筒间隙变大,造成外界的杂物颗粒容易从间隙变大处侵入,影响了减震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减震器外界杂物颗粒容易从防尘罩与缸筒之间的间隙进入减震器内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减震器,使得外界杂物颗粒不容易从防尘罩与缸筒之间的间隙进入减震器内部,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一端插入所述缸体内且可相对缸体移动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连接的外联接套、套设在活塞杆上且与外联接套连接的缓冲体、一端内嵌于缓冲体上且另一端自由延伸并套设在所述缸体上的防尘罩、以及套设于防尘罩外端且一端与外联接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相连的弹簧,其中,沿缓冲体的外围设置有与缓冲体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材质比缓冲体硬,所述防尘罩通过所述连接体与缓冲体相连接。 与现有的减震器相比,本技术减震器的防尘罩通过一较硬质材料的连接体与 缓冲体相连接,当车辆发生震动防尘罩随缓冲体一起向下移动时,防尘罩不会相对缓冲体 发生偏移,使得外界的杂物颗粒不能侵入减震器的内部,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减震器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所示,减震器包括缸体7、一端插入所述缸体7内且可相对缸体7移动的活 塞杆4、与所述活塞杆4另一端连接的外联接套1、套设在活塞杆4上且与外联接套1连接 的缓冲体2、一端内嵌于缓冲体2上且另一端自由延伸并套设在所述缸体7上的防尘罩5、 以及套设于防尘罩5外端且一端与外联接套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7相连的弹簧6,其 中,沿缓冲体2的外围设置有与缓冲体2连接的连接体3,所述连接体3的材质比缓冲体2 硬,所述防尘罩5通过所述连接体3与缓冲体2相连接。 所述连接体3设置在缓冲体2轴向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连接体3朝向缓冲体2的 一端设有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为凸出端面的半圆弧结构,所述缓冲体2设置有与所述 连接体3过盈配合的凹槽21,所述凹槽21容纳所述连接体3设有连接部31的端面。所述 凹槽21的底部设有配合所述连接部31的装配槽211。当缓冲体2与缸体7发生柔性碰撞 时,凹槽21外围受到的冲击力平衡地作用于连接体3,使得连接体3不易相对缓冲体2发生 偏移;所述连接体3还设有与防尘罩5密闭配合的装配部32,所述装配部32呈现"L"型, 与防尘罩5的与缓冲体2所连接的端部内壁配合,装配部32与防尘罩5配合防止外界杂质 进入减震器内部。 所述防尘罩5、缓冲体2可以由本领域公知的各种缓冲材料形成,例如橡胶、塑料、 聚氨酯等;而连接体3的材料优选为P0M,又称赛钢、特灵。POM材料的硬度大于橡胶、塑料、 聚氨酯的硬度,当防尘罩5随缓冲体2 —起相对活塞杆4轴向移动时,防尘罩5不会相对缓 冲体2发生偏移,防尘罩5自由端内圈不会与缸体7发生干涉,也使得外界的杂物颗粒不能 通过防尘罩5与缸体7之间的间隙侵入减震器的内部。 防尘罩较宽松地套在该活塞杆4上。而缓冲体2与该活塞杆4之间的间隙较小。 在工作时,防尘罩5可以沿活塞杆4的轴向伸縮。所述防尘罩5的自由端延伸并套装在所 述缸体7上,在工作时,防尘罩5沿缸体7的轴向在缸体7外移动,而且,通常防尘罩5的该 自由端与缸体7的外周缘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利于散热。 使用时,通常将外联接套1安装到车辆的车身上,将缸体7安装到车辆的扭转梁 上,并在缸体7内注入压力油。当车辆受到震动时,弹簧6压縮,使得活塞杆4在缸体7内 作活塞运动,压力油反复地从缸体7的一个内腔通过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个内腔中,孔隙 壁与压力油间的磨擦以及油液分子间的摩擦便形成了对车架震动的阻尼力,使车架、车身 的震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并被油液和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发到大气中,并且缓冲体2与缸体 7发生柔性碰撞,从而减震器会消除震动。 与现有的减震器相比,本技术减震器的防尘罩5通过一较硬质材料的连接体 3与缓冲体2相连接,当车辆发生震动防尘罩5随缓冲体2 —起向下移动时,防尘罩5不会相对缓冲体2发生偏移,使得外界的杂物颗粒不能侵入减震器的内部,延长了减震器的使 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一端插入所述缸体内且可相对缸体移动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连接的外联接套、套设在活塞杆上且与外联接套连接的缓冲体、一端内嵌于缓冲体上且另一端自由延伸并套设在所述缸体上的防尘罩、以及套设于防尘罩外端且一端与外联接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相连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沿缓冲体的外围设置有与缓冲体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材质比缓冲体硬,所述防尘罩通过所述连接体与缓冲体相连接。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设置在缓冲体轴向的中间 位置处。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朝向缓冲体的一端设有连 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凸出端面的半圆弧结构。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体过盈 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容纳所述连接体设有连接部的端面。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配合所述连接部 的装配槽。6.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设有与防尘罩密闭配合的 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呈现"L"型,与防尘罩的与缓冲体所连接的端部内壁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一端插入所述缸体内且可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包括缸体、一端插入所述缸体内且可相对缸体移动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连接的外联接套、套设在活塞杆上且与外联接套连接的缓冲体、一端内嵌于缓冲体上且另一端自由延伸并套设在所述缸体上的防尘罩、以及套设于防尘罩外端且一端与外联接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相连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沿缓冲体的外围设置有与缓冲体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材质比缓冲体硬,所述防尘罩通过所述连接体与缓冲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周王宇飞吕高峰王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