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838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器,其能够防止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的泄漏,从而维持适当的反作用力、衰减特性。减震器的活塞(20)将缸筒(10)内划分为开口端部(11)侧的第一室(A)与封闭端部(12)侧的第二室(B),并进行往复移动。活塞杆(30)在顶端部(31)上连结活塞(20),后端部(33)侧从缸筒(10)的开口端部(11)向外部突出。杆导向件(40)被固定于缸筒(10)的开口端部(11)处,并具有供活塞杆(30)以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插穿的贯穿孔(44)。设置于杆导向件(40)上的密封部(49)被设置在从贯穿孔(44)的滑动面(47)的外侧端部(Z)向第一室(A)侧离开比活塞杆(30)的最大行程宽度(S)更远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damper)。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现有的减震器。该减震器具备缸筒(cylinder)、活塞(piston)、活塞杆(piston rod)、杆导向件(rod guide)以及弹簧部件。缸筒为有底结构,且一侧的端部为开口的开口端部,另一侧的端部为封闭的封闭端部。活塞将缸筒内划分为开口端部侧的第一室与封闭端部侧的第二室,并进行往复移动。活塞杆将顶端部连结于活塞,后端部侧从开口端部向外部突出。杆导向件被固定于开口端部处,并且具有供活塞杆以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插穿的贯穿孔。另外,杆导向件具有被设置在与活塞杆的外周面接触的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外侧端部的附近的密封(seal)部。弹簧部件被收纳于第二室内。另外,该减震器在缸筒内封入了作为液体的具有压缩性的硅油(silicone oil)。该减震器通过硅油的液体弹簧效果与弹簧部件的组合,从而能够支承载荷。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96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减震器中,由于密封部被设置在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外侧端部的附近,因此存在硅油越过密封部而漏出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活塞杆于杆导向件的贯穿孔中进行往复移动时,活塞杆的外周面有时会与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外侧端部抵接,此时存在有在活塞杆的外周面上产生沿轴向延伸的伤痕的情况。如果活塞杆的外周面上的伤痕从第一室侧越过密封部而延伸至外侧,则硅油有可能顺着该伤痕而漏出。如果硅油泄漏,则减震器无法得到适当的反作用力、衰减特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的泄漏,从而维持适当的反作用力、衰减特性的减震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具备缸筒、活塞、活塞杆、杆导向件以及被设置于杆导向件上的密封部。缸筒为有底,并且具有一侧的端部开口的开口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封闭的封闭端部,在缸筒的内部封入有液体。活塞将缸筒内划分为开口端部侧的第一室与封闭端部侧的第二室,并进行往复移动。活塞杆在顶端部上连结活塞,后端部侧从缸筒的开口端部向外部突出。杆导向件被固定于缸筒的开口端部处,并且具有供活塞杆以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插穿的贯穿孔。密封部被设置于从与活塞杆的外周面接触的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外侧端部向第一室侧离开比活塞杆的最大行程(stroke)宽度更远的位置处。该减震器将密封部设置在从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外侧端部向第一室侧离开比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宽度更远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活塞杆于杆导向件的贯穿孔中进行了往复移动时,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外侧端部与活塞杆的外周面抵接而在活塞杆的外周面上产生了伤痕,该伤痕也不会越过密封部而向第一室侧移动。因此,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不会因在活塞杆的外周面上产生的伤痕而漏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能够防止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的泄漏,从而维持适当的反作用力、衰减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例1的减震器且表示最为伸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减震器且表示最为收缩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实施例2的减震器且表示最为伸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表不实施例2的减震器且表不最为收缩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实施例2的U型密封圈(packing)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中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的密封部可以被设置在从与活塞杆的外周面接触的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内侧端部向外侧离开比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宽度更远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活塞杆于杆导向件的贯穿孔中进行了往复移动时,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内侧端部与活塞杆的外周面抵接而在活塞杆的外周面上产生了伤痕,该伤痕也不会越过密封部而向外侧移动。因此,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不会因在活塞杆的外周面上产生的伤痕而漏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的贯穿孔具有:第一扩径部,其朝向杆导向件的外侧端面而逐渐扩径;和等径部,其从该第一扩径部的内侧起以同一直径向杆导向件的内侧端面侧延伸。该第一扩径部与等径部的边界部分为滑动面的外侧端部,贯穿孔在从该外侧端部向第一室侧离开比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宽度更远的位置处形成有绕内周面一周的凹部。密封部可以通过在凹部中嵌入密封圈而被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在凹部中嵌入密封圈而形成密封部,因此即使活塞杆在杆导向件的贯穿孔中进行往复移动,也能够防止密封圈发生偏移的情况,并且因滑动面的外侧端部抵接而在活塞杆上产生的伤痕不会越过密封部而向第一室侧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的泄漏。该密封圈具有绕活塞杆的外周面所抵接的内周面一周的凸状的唇(lip)部。减震器的唇部可以位于从滑动面的外侧端部向第一室侧离开比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宽度更远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防止了因在活塞杆上产生的伤痕而导致唇部受损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的泄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的贯穿孔具有与等径部连续且朝向杆导向件的内侧端面而逐渐扩径的第二扩径部。该第二扩径部与等径部的边界部分为滑动面的内侧端部,贯穿孔可以在从该内侧端部向外侧离开比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宽度更远的位置处形成有所述凹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因滑动面的内侧端部抵接而在活塞杆上产生的伤痕不会超过密封部而向外侧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的泄漏。该密封圈具有绕活塞杆的外周面所抵接的内周面一周的凸状的唇(lip)部。减震器的唇部可以位于从滑动面的外侧端部向第一室侧离开比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宽度更远的位置且从滑动面的内侧端部向外侧离开比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宽度更远的位置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防止了因在活塞杆上产生的伤痕而导致唇部受损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封入在缸筒内的液体的泄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以及2进行说明。〈实施例1>如图1以及图2所不,实施例1的减震器具备缸筒10、活塞20、活塞杆30、杆导向件40、密封部49、作为弹簧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50以及被封入缸筒10内且作为液体的具有压缩性的硅油60。缸筒10为有底的圆筒形状。缸筒10的一侧的端部为开口的开口端部11,另一侧的端部为封闭的封闭端部12。在开口端部11的内周面上刻有螺纹牙,从而形成了内螺纹部13。缸筒10在封闭端部12的内表面的中央部处形成有以圆盘状突出的凸部14。缸筒10被形成为,与大致中央部相比靠开口端部11侧的第一区域X的内径小于与大致中央部相比靠封闭端部12侧的第二区域Y的内径。缸筒10在封闭端部12处具有在与缸筒10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贯穿的安装孔15。该安装孔15在将减震器安装于对象物上时供未图示的安装销(pin)插穿。活塞20具有:圆筒状的中心部21 ;和从中心部21的外周面的中央部起连续向外侧扩张的圆环状的外周部22。夕卜周部22的外径与缸筒10的第一区域X的内径相比稍小。活塞20在第一区域X内进行往复移动,并将缸筒10内划分为开口端部11侧的第一室A与封闭端部12侧的第二室B。活塞杆30具有顶端部31、中间部32和后端部33。顶端部31以及中间部32为圆柱形状,连续地以同轴的方式被形成。活塞杆30的顶端部31具有与活塞20的中心部21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活塞杆30的中间部32具有与活塞20的中心部21的内径相比较大的外径。活塞20以如下方式连结于活塞杆30上。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底的缸筒,其具有一侧的端部开口的开口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封闭的封闭端部,并且在所述缸筒的内部封入有液体;活塞,其将该缸筒内划分为开口端部侧的第一室与封闭端部侧的第二室,并进行往复移动;活塞杆,其具有顶端部以及后端部,在所述顶端部上连结所述活塞,所述后端部侧从所述开口端部向外部突出;杆导向件,其被固定于所述开口端部处,并且具有供所述活塞杆以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插穿的贯穿孔;密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杆导向件上,并且被设置于从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接触的所述贯穿孔的滑动面的外侧端部向所述第一室侧离开比所述活塞杆的最大行程宽度更远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内敦士中里雅一关根伸一齐藤靖福沢祐二
申请(专利权)人:萱场工业株式会社KYBY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