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275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包括动力输入盘、外罩、主动摩擦盘和从动摩擦盘,动力输入盘通过缓冲橡胶套在圆周方向与外罩端面啮合,所述缓冲橡胶套包括橡胶套I和橡胶套II,橡胶套I的硬度小于橡胶套II;橡胶套I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或外罩之间间隙配合,橡胶套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外罩之间无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啮合传动瞬间橡胶套I先受力后橡胶套II继续受力传动,啮合传动过程中根据传动状态合理分配缓冲橡胶套的受力,能够有效降低啮合瞬间的冲击力造成的振动和顿挫感,传动平稳,降低啮合传动的噪声,避免因缓冲橡胶套损坏导致的离合器使用寿命和连接件由于啮合冲击造成损坏的现象,提高啮合传动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机械离合器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
技术介绍
离合器是动力机械用于操作控制的重要部件,摩擦片式离合器由于具有较低的成 本和可靠的使用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摩托车等轻便机动车辆,成本不高,工作 条件较为恶劣,普遍采用摩擦片式离合器。 摩擦片式离合器的结构包括外罩和从动件总成,从动件总成包括主动摩擦片、从 动摩擦片和压紧弹簧等部件,主动摩擦片与外罩在圆周方向固定配合,外罩与动力机械的 动力输出端连接,动力由外罩输入经主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由与从动摩擦盘在圆周方向 固定配合的从动盘组件输出。 现有技术上述结构的摩擦片式离合器中,动力通过动力输入盘通过端面啮合输入 外罩,并通过主动摩擦片输出,由于在分离和结合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冲击力,顿挫感较强, 对变速器内的齿轮等传动副损害较为严重,啮合噪音也较大。 为解决以上问题,动力输入盘和外罩啮合面之间的加装缓冲橡胶套,用于缓冲啮 合瞬间出现的冲击力,减少顿挫感,减轻对传动副造成的损害。这种结构为了保证传动效 果,橡胶套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虽然有一定的缓冲效果,但是由于对硬度有一定的要 求,因而缓冲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在过度工况下的瞬间硬态接触,引起的振动噪声偏大,特 别是在受冲击载荷时,具有一定硬度的缓冲橡胶套长时间反复挤压,容易疲劳损坏而破裂, 起不到缓冲作用,反而会造成啮合面加剧损坏。 因此,需要对离合器外罩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有效降低啮合瞬间的冲击力造成的 振动和顿挫感,传动平稳,降低啮合传动的噪声,避免因缓冲橡胶套损坏导致的离合器使用 寿命和连接件由于啮合冲击造成损坏的现象,提高啮合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能够有效降低啮合瞬间的冲击力造成的振动和顿挫感,传动平稳,降低啮合传动的噪声,避免因缓冲橡胶套损坏导致的离合器使用寿命和连接件由于啮合冲击造成损坏的现象,提高啮合传动效率。 本技术的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包括动力输入盘和外罩,所述动力输入盘通过缓冲橡胶套在圆周方向与外罩端面啮合,所述缓冲橡胶套包括橡胶套I和橡胶套II,所述橡胶套I的硬度小于橡胶套II ;所述橡胶套I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或外罩之间间隙配合,橡胶套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外罩之间无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橡胶套I和橡胶套II外表面均设置横截面为弧形的纵向槽;由于橡胶在压縮时需要有膨胀空间,因而设置本结构,利于缓冲啮合冲击力; 进一步,所述橡胶套I数量占缓冲橡胶套总数的1/6-1/3 ;既能保证啮合时的缓冲作用,避免对橡胶套II的冲击,降低啮合噪声,又能保证啮合后正常传动; 进一步,所述橡胶套I的纵向槽数量多于橡胶套II的纵向槽数量;由于软橡胶和 动力输入盘和外罩无间隙配合,本结构利于保证橡胶套I具有足够的变形膨胀空间,保证 缓冲和传动效果; 进一步,所述橡胶套I的纵向槽沿圆周方向均布,加工简单方便,受力均匀,利于 延长使用寿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采用不同硬度的 缓冲橡胶套结构,啮合传动瞬间,橡胶套I先受力后橡胶套II继续受力传动,啮合传动过程 中根据传动状态合理分配缓冲橡胶套的受力,没有冲击过程,能够有效降低啮合瞬间的冲 击力造成的振动和顿挫感,传动平稳,降低啮合传动的噪声,避免因缓冲橡胶套损坏导致的 离合器使用寿命和连接件由于啮合冲击造成损坏的现象,提高啮合传动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 的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包括动力输入盘2和外罩l,所述动力输入盘2通过缓冲橡胶套 在圆周方向与外罩1端面啮合,所述缓冲橡胶套包括橡胶套14和橡胶套113,所述橡胶套 14的硬度小于橡胶套113 ;所述橡胶套113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2和\或外罩1之间 间隙配合,预留空间使橡胶套14先于橡胶套113啮合,橡胶套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 和外罩之间无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罩轴向设置柱状凸起,橡胶套14和橡胶套113 分别套在各自的柱状凸起并插入动力输入盘的轴向孔内使动力输入盘和外罩之间传动啮 合;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套II3间隙配合套在柱状凸起上,当然,也可以使橡胶套II3外圆 与动力输入盘的轴向孔之间间隙配合,都能达到技术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套I4和橡胶套II3外表面均设置横截面为弧形的纵向槽, 图中分别为纵向槽41和纵向槽31。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套I 4数量占缓冲橡胶套总数的1/6-1/3 ;本实施例中共有 6个缓冲橡胶套沿圆周方向均布,其中橡胶套14为1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套14的纵向槽41数量多于橡胶套113的纵向槽31数量; 由于软橡胶和动力输入盘和外罩无间隙配合,本结构利于保证橡胶套14具有足够的变形 膨胀空间,保证缓冲和传动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套14的纵向槽沿圆周方向均布。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包括动力输入盘和外罩,所述动力输入盘通过缓冲橡胶套在圆周方向与外罩端面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橡胶套包括橡胶套I和橡胶套II,所述橡胶套I的硬度小于橡胶套II;所述橡胶套I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或外罩之间间隙配合,橡胶套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外罩之间无间隙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I和橡胶 套II外表面均设置横截面为弧形的纵向槽。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I数量占 缓冲橡胶套总数的1/6-1/3。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I的纵向 槽数量多于橡胶套II的纵向槽数量。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I的纵向 槽沿圆周方向均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包括动力输入盘、外罩、主动摩擦盘和从动摩擦盘,动力输入盘通过缓冲橡胶套在圆周方向与外罩端面啮合,所述缓冲橡胶套包括橡胶套I和橡胶套II,橡胶套I的硬度小于橡胶套II;橡胶套I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或外罩之间间隙配合,橡胶套I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外罩之间无间隙配合,本技术啮合传动瞬间橡胶套I先受力后橡胶套II继续受力传动,啮合传动过程中根据传动状态合理分配缓冲橡胶套的受力,能够有效降低啮合瞬间的冲击力造成的振动和顿挫感,传动平稳,降低啮合传动的噪声,避免因缓冲橡胶套损坏导致的离合器使用寿命和连接件由于啮合冲击造成损坏的现象,提高啮合传动效率。文档编号F16D13/58GK201513483SQ20092012852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外罩总成,包括动力输入盘和外罩,所述动力输入盘通过缓冲橡胶套在圆周方向与外罩端面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橡胶套包括橡胶套Ⅰ和橡胶套Ⅱ,所述橡胶套Ⅰ的硬度小于橡胶套Ⅱ;所述橡胶套Ⅱ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或外罩之间间隙配合,橡胶套Ⅰ在圆周方向与动力输入盘和外罩之间无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元伟王腾谢正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