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508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使得自动变速器的动力损失更小、结构更加紧凑、装配更加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优化设计了离合器、制动器、中央支撑的结构,合理布置了各行星齿轮组及换挡部件的位置,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依次排列,而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中央支撑、单向离合器等各换挡机构均布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外围,从而使得整个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装配更加方便,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只使用了两个离合器即可完成六档变速,使得摩擦损失更小,即动力损失更小。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of six gea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esent a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 six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hich makes th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less power loss, more compact structure, and more convenient assembly. The invention of the six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owertrain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tructure of clutch, brake, central support,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planetary gear set and shift the positions of the parts, so that the third planetary gear sets, the first planetary gear set and a second planetary gear set are arranged, and the first clutch, a second clutch shifting mechanism first, brake, brake, brake second third, the central support and a one-way clutch are arrang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planetary gear set, which makes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nsmission assembly is more compact, more convenient, and the invention only uses two clutches to complete the six speed, the friction loss is smaller, less power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到汽车的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箱的变速机构由多个行星齿轮组、传递和转换转速及扭矩的摩擦元件, 如各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及其伺服系统组成,它将液力变矩器传来的转速和 力矩变换后传送给输出轴,以驱动汽车。变速器的档数越多,变速器的速比就可以设 计的越理想,车辆也就可以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性能,但是档位越多,变速 箱的体积也就越大,这就使得前舱空间更加紧张。另外随着摩擦元件的增多,有的六 档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多达三个,因此由摩擦损失带来的效率降低也无可避免。因此, 人们一直在研究结构更紧凑、装配更方便,动力损失更小的自动变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使得自动变速器的动 力损失更小、结构更加紧凑、装配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具第一太阳轮、第一 齿圈和第一齿轮架的第一行星齿轮组;具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和第二齿轮架的第二 行星齿轮组;具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和第三齿轮架的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离合器、 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中央支撑、单向离合器,关键 在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离 合器、第二离合器固定在第三行星齿轮组前侧的变速器内毂上,所述内毂与变速器的 输入轴相连;第一太阳轮与输入轴固定连接,始终作为输入部件,第二齿轮架通过与 至少一个输出齿轮固定连接而始终作为输出部件,第三齿圈与第二齿轮架固定连接, 第三齿轮架与第一齿圈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架与第二齿圈固定连接;第三齿轮架通过 第二离合器与输入轴可变连接;第三太阳轮通过第一离合器与输入轴可变连接;第二 太阳轮通过第三制动器与变速器壳体可变连接;第三齿轮架还通过第二制动器与变速 器壳体可变连接;第一制动器固定在第一离合器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并与第一离合器共同支配第三太阳轮;第二制动器固定在第三行星齿轮组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第 三制动器通过中央支撑固定在第二行星齿轮组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单向离合器固定在第二制动器和中央支撑之间的变速器壳体上,并与第二制动器共同支配第三齿轮 架。上述变速器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 组依次排列,而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 中央支撑、单向离合器等各换挡机构均布置在行星齿轮组的外围,使得整个变速器的 结构更加紧凑,装配更加方便,另外本专利技术只使用了两个离合器即可完成六档变速, 使得摩擦损失更小,即动力损失更小。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径向基本对齐,第二离合器布置在第一离合器与第 三行星齿轮组之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的伺服机构分别安装在其离合器片组的 下方。具体地说,变速器的内毂环绕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包括平行于输入轴的水 平壁和垂直于输入轴并突出于水平壁的侧壁,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分列在侧 壁的两边,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片通过花键与水平壁连接,并通过侧壁 轴向限位,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伺服机构分别安装在其下方的水平壁与输 入轴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通过将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的伺服机构分别安装在其离 合器片组的下方,可以有效减少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所占用的轴向空间长度,从 而减少自动变速器的体积。所述第一制动器与第一离合器共用第一离合器毂,第一制动器通过花键固定在变 速器壳体上,并通过卡环轴向限位,第一制动器的伺服机构布置于变速器壳体的壳体 壁内,这样布置方便第一制动器与第一离合器共同支配第三太阳轮,进行档位变换。 所述第二制动器的伺服机构位于中央支撑内,该伺服机构的活塞穿过单向离合器 与第二制动器的摩擦片组相抵。这样的布置形式与现有技术中将第二制动器和单向离 合器分别布置在中央支撑两侧的方式相比,可以充分利用单向离合器的轴向空间来布 置第二制动器的活塞,不仅使得中央支撑的体积变小,还能够减小整个变速器的轴向 长度。所述第三制动器的摩擦片组及伺服机构均位于中央支撑内,所述中央支撑通过花 键与变速器壳体固接,并与第三制动器的摩擦片组的压板一起被卡环轴向限位于变速 器壳体上。这样的布置形式与将第三制动器的摩擦片组采用卡环固定在中央支撑内的 传统布置方式相比,可以减少一个固定第三制动器的摩擦片组的卡环,使装配更加简 单方便。所述单向离合器通过花键与变速器壳体固接,并通过挡圈轴向固定在变速器壳体 上,单向离合器与第二制动器共用第二制动器毂,这样方便单向离合器与第二制动器 共同支配第三齿轮架,使第二制动器的使用频次降低,提高变速器的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优化设计离合器、制动器、中央支 撑的结构,合理布置各行星齿轮组及换挡部件的位置,使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装配更加简单,动力损失更小。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l:如图l所示,本实施例的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H)、 具第一太阳轮(Sl)、第一齿圈(Rl)和第一齿轮架(Pl)的第一行星齿轮组(PC1); 具第二太阳轮(S2)、第二齿圈(R2)和第二齿轮架(P2)的第二行星齿轮组(PC2); 具第三太阳轮(S3)、第三齿圈(R3)和第三齿轮架(P3)的第三行星齿轮组(PC3); 第一离合器(Cl)、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l)、第二制动器(B2)、第三制 动器(B3)、中央支撑(CS)、单向离合器(0WC),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PC3)、第一 行星齿轮组(PC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C2)依次排列,第一离合器(Cl)、第二离 合器(C2)固定在第三行星齿轮组(PC3)前侧的变速器内毂上,所述内毂与变速器 的输入轴(CS)相连;第一太阳轮(Sl)与输入轴(IP)固定连接,始终作为输入部 件,第二齿轮架(P2)通过与至少一个输出齿轮(0P)固定连接而始终作为输出部件, 第三齿圈(R3)与第二齿轮架(P2)固定连接,第三齿轮架(P3)与第一齿圈(Rl) 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架(Pl)与第二齿圈(R2)固定连接;第三齿轮架(P3)通过第 二离合器(C2)与输入轴(IP)可变连接;第三太阳轮(S3)通过第一离合器(Cl) 与输入轴(IP)可变连接;第二太阳轮(S2)通过第三制动器(B3)与变速器壳体(H) 可变连接;第三齿轮架(P3)还通过第二制动器(B2)与变速器壳体(H)可变连接; 第一制动器(Bl)固定在第一离合器(Cl)旁侧的变速器壳体(H)上,并与第一离 合器(Cl)共同支配第三太阳轮(S3);第二制动器(B2)固定在第三行星齿轮组(PC3)旁侧的变速器壳体(H)上;第三制动器(B3)通过中央支撑(CS)固定在第二行星 齿轮组(PC2)旁侧的变速器壳体(H)上;单向离合器(0WC)固定在第二制动器(B2) 和中央支撑(CS)之间的变速器壳体(H)上,并与第二制动器(B2)共同支配第三 齿轮架(P3)。如图2所示,第三行星齿轮组14、第一行星齿轮组1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具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和第一齿轮架的第一行星齿轮组;具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和第二齿轮架的第二行星齿轮组;具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和第三齿轮架的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中央支撑、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固定在第三行星齿轮组前侧的变速器内毂上,所述内毂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第一太阳轮与输入轴固定连接,始终作为输入部件,第二齿轮架通过与至少一个输出齿轮固定连接而始终作为输出部件,第三齿圈与第二齿轮架固定连接,第三齿轮架与第一齿圈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架与第二齿圈固定连接;第三齿轮架通过第二离合器与输入轴可变连接;第三太阳轮通过第一离合器与输入轴可变连接;第二太阳轮通过第三制动器与变速器壳体可变连接;第三齿轮架还通过第二制动器与变速器壳体可变连接;第一制动器固定在第一离合器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并与第一离合器共同支配第三太阳轮;第二制动器固定在第三行星齿轮组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第三制动器通过中央支撑固定在第二行星齿轮组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单向离合器固定在第二制动器和中央支撑之间的变速器壳体上,并与第二制动器共同支配第三齿轮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具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和第一齿轮架的第一行星齿轮组;具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和第二齿轮架的第二行星齿轮组;具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和第三齿轮架的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中央支撑、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固定在第三行星齿轮组前侧的变速器内毂上,所述内毂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第一太阳轮与输入轴固定连接,始终作为输入部件,第二齿轮架通过与至少一个输出齿轮固定连接而始终作为输出部件,第三齿圈与第二齿轮架固定连接,第三齿轮架与第一齿圈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架与第二齿圈固定连接;第三齿轮架通过第二离合器与输入轴可变连接;第三太阳轮通过第一离合器与输入轴可变连接;第二太阳轮通过第三制动器与变速器壳体可变连接;第三齿轮架还通过第二制动器与变速器壳体可变连接;第一制动器固定在第一离合器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并与第一离合器共同支配第三太阳轮;第二制动器固定在第三行星齿轮组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第三制动器通过中央支撑固定在第二行星齿轮组旁侧的变速器壳体上;单向离合器固定在第二制动器和中央支撑之间的变速器壳体上,并与第二制动器共同支配第三齿轮架。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径向基本对齐,第二离合器布置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三阳林健赵刚李玉锋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