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更具体地,涉及LD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理想情况下,作为功率半导体器件,可以在接近半导体的理论击穿电压下工作的器件是优选的。 因此,在通过集成电路控制采用高电压的外部系统的情况下,该集成电路需要一个用于控制高电压的内置器件,该内置器件设置有具有高击穿电压的结构。 即,在具有高电压直接施加其上的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中,要求漏极和源极与半导体衬底之间的穿通电压,以及漏极和源极与阱或衬底之间的击穿电压高于该高电压。 高电压半导体器件中,用于高电压的LDMOS (Lateral DiffusedMOS,横向扩散MOS)具有适于高电压的结构,因为该LDMOS具有由漂移区分开并由栅电极控制的沟道区和漏极电极。图1示出了示例性的L匿OS晶体管的截面图。 参照图1 ,为了调节聚集在栅极边缘的电场以提高漏极_源极击穿电压BVdss,在漂移区形成LOCOS 130。 尽管LOCOS 130对提高击穿电压BVdss是有效的,但与没有LOCOS应用到其上的LDMOS相比,鉴于漏极_源极之间的阻抗,LOCOS 130不是有利的。 然而,如果漂移区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DMOS晶体管,包括:P型本体区,形成在N阱中;源极区和源极接触区,形成在所述P型本体区中;漏极区,形成为与所述P型本体区隔开一个距离;LOCOS,形成在所述P型本体区和所述漏极区之间的所述N阱的表面上;主栅电极,形成在所述LOCOS和所述N阱上;以及辅栅电极,形成在所述源极区和所述源极接触区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8-10-1 10-2008-0096626一种LDMOS晶体管,包括P型本体区,形成在N阱中;源极区和源极接触区,形成在所述P型本体区中;漏极区,形成为与所述P型本体区隔开一个距离;LOCOS,形成在所述P型本体区和所述漏极区之间的所述N阱的表面上;主栅电极,形成在所述LOCOS和所述N阱上;以及辅栅电极,形成在所述源极区和所述源极接触区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DMOS晶体管,其中所述辅栅电极是形成在所述源极区和所 述源极接触区之间的沟槽型栅电极。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MOS晶体管,其中所述辅栅电极是通过在所述沟槽中埋置 氧化物形成的栅电极。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DMOS晶体管,其中所述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容,
申请(专利权)人: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