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且特别涉及一种栅极结构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半导体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已经历快速的发展。随着IC材料 与设计上的发展,使得IC每一个世代拥有比前一个世代小且复杂的电路。 然而,这些发展也提高了IC工艺的复杂度,为了实现这些先进IC,在IC的 工艺上也需要对等的发展。IC发展的过程中,当IC几何尺寸(亦即工艺所能得到的最小元件(或线)) 逐渐縮小的同时,功能元件的密度(亦即每单位芯片面积中的内连线元件)随 之逐渐增加。尺寸縮小的好处在于增加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与降低 相关工艺成本。然而,尺寸的縮小也产生相对较高的耗电量(power dissipation),此问题可通过使用低耗电元件而解决,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 导体(CMOS)元件。CMOS元件一般包括栅极氧化层与多晶硅栅极电极。当 元件尺寸逐渐縮小时,为了增进元件的效能,需要将栅极氧化层与多晶硅栅 极金属分别置换成高介电常数(high-k)栅极介电层与金属栅极电极。然而,当 整合高介电常数介电层/金属栅极电极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元件,包括: 一半导体基材;以及 一晶体管,形成于该半导体基材之中,其中该晶体管包括: 一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形成于该半导体基材之上,其中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具有一第一长度,且该第一长度是从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的一侧壁测量到另一侧 壁; 一金属栅极,形成于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之上,其中该金属栅极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是从该金属栅极的一侧壁测量到另一侧壁,而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8-8-25 61/091,650;US 2009-4-21 12/427,2221.一种半导体元件,包括一半导体基材;以及一晶体管,形成于该半导体基材之中,其中该晶体管包括一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形成于该半导体基材之上,其中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具有一第一长度,且该第一长度是从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的一侧壁测量到另一侧壁;一金属栅极,形成于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之上,其中该金属栅极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是从该金属栅极的一侧壁测量到另一侧壁,而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其中该晶体管还包括一第一密封层与一第二密封层,该第一密封层用以密封该金属栅极的每一侧壁,而该第二 密封层用以密封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的每一侧壁。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元件,其中该第一密封层包括一氧气吸收 材料。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元件,其中该第一密封层与该第二密封层 各自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碳化硅、硅或硅化锗。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元件,其中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包括一延 伸部分超过该金属栅极的每一侧壁,且该延伸部分具有倾斜的轮廓。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元件,其中该延伸部分各自具有一延伸长 度为约20-100埃。7. —种半导体元件的制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半导体基材;形成一高介电常数介电层于该半导体基材之上; 形成一金属栅极于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之上;移除部分该金属栅极,以形成一栅极结构的第一部分,其中该第一部分 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一长度是从部分被移除的金属栅极的一侧壁延伸至另一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豪,侯永田,林纲正,黄国泰,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