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44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横梁,其本体对应于前雾灯的位置设有缺口,当前保险杠向后移动直至其极限位置时,前雾灯相关的灯体部分自缺口穿越前横梁本体。前横梁上缺口的设立,使得前雾灯向后移动时不再因碰撞前横梁而限制前保险杠的移动,亦即前雾灯不再限制前保险杠的后退距离,在行人碰撞时,前保险杠有足够的后退后退空间,从而达到行人小腿保护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横梁
技术介绍
很多乘用车在前保险杠上安装有前雾灯,该类车型由于汽车造型和总布置的限 制,其前雾灯处在行人小腿碰撞区域范围内;目前不少这种结构的汽车,在汽车正面有行人 的小腿碰撞前保险杠时,前雾灯随前保险杠一起向后移动,当前保险杠向后移动时,因前雾 灯与前横梁间距较小,使得前雾灯与前横梁触碰而限制了前保险杠向后移动的距离,当前 保险杠可后移的距离过小(GTR法规经验值,此距离不小于65mm),则缺乏对行人小腿的有 效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由于前雾灯与前横梁间距较小而限制 前保险杠的移动距离,造成缺乏对行人小腿有效保护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横梁。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前横 梁,其包括设于在外力冲撞下可向后移动的前保险杠后方的前横梁本体,该前保险杠两端 固设有前雾灯,所述的前横梁本体两端对应于前雾灯的位置设有缺口,当前保险杠向后移 动直至其极限位置时,前雾灯相关的灯体部分自该缺口穿越前横梁本体。前横梁上缺口的 设立,使得前雾灯向后移动时不再因碰撞前横梁而限制前保险杠的移动,亦即前雾灯不再 限制前保险杠的后退距离,在行人碰撞时,前保险杠有足够的后退空间,从而达到行人小腿 保护的目的;由于前雾灯多对应于前横梁的下沿,故缺口较为易于加工成型。前保险杠向后 移动的极限位置是指前保险杠后移至触碰前横梁时的位置。本文所述的前后方向是指前雾 灯在前,前横梁在后。前横梁为内外板构成的结构,故缺口可采用切割或冲压等各不同的成型办法;为 了便于采用不同的成型方法,作为优选,所述的缺口轮廓为弧线形或折线形。作为优选,所述前横梁本体上的缺口系由冲压而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易于在前横 梁本体上加工成型。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制造等特点,尤其是具有可避免前雾灯与前 横梁碰撞而限制前保险杠的移动距离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前横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自然状态下前雾灯与前横梁的侧面示意图,附图3是前雾灯向后移动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技术一种汽车前横梁,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设于前保险杠 后方的前横梁本体1,该前保险杠两端固设有前雾灯3,在外力冲撞下,前雾灯3随前保险杠 一起向后移动,前横梁本体1对应于前雾灯3的位置设有缺口 4 ;缺口 4系由冲压而成的结 构,其轮廓为弧线形或折线形。如附图3所示,当前保险杠向后移动直至其极限位置时,前雾灯3相关的灯体部分 自缺口4穿越前横梁本体。由于前雾灯3相关的灯体部分自缺口 4穿越前横梁本体1,所以前保险杠有足够的 后退空间,满足行人保护小腿碰撞前保险杠时小腿X向后移65mm的GTR法规经验值,使小 腿三个评分项达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横梁,包括设于在外力冲撞下可向后移动的前保险杠后方的前横梁本体(1),该前保险杠两端固设有前雾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本体(1)两端对应于前雾灯(3)的位置设有缺口(4),当前保险杠向后移动直至其极限位置时,前雾灯(3)相关灯体部分自缺口(4)穿越前横梁本体(1)。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汽车前横梁,包括设于在外力冲撞下可向后移动的前保险杠后方的前横梁本体(1),该前保险杠两端固设有前雾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本体(1)两端对应于前雾灯(3)的位置设有缺口(4),当前保险杠向后移动直至其极限位置时,前雾灯(3)相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飞颜海棋吴成明刘卫国钱国强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