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帘式气囊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221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囊,包括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所述织物被缝合起来以便 构成外囊,所述外囊在未接收气体时是扁平的。所述外囊形成有进气 口,通过该进气口将充气气体导入到外囊窄,并使该外囊膨胀。所述 气囊进一步包括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所述织物被缝合起来以便构 成内囊,该内囊安装在所述外囊中。分别将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的 给定的部分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上,以便在内囊 与外囊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辆碰撞时保护车辆乘客的气嚢装置,更具体地说, 涉及在车辆侧碰撞时保护乘客的护帘式气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在轮式机动车辆领域,已经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护帘式 气嚢装置,并投入实际应用。通常,护帘式气囊装置安装在乘客室的 上侧部,在车辆碰撞(即,侧碰撞)时,装置的气嚢在乘客(即,乘 客的头部)与侧窗之间的空间内像帘幕一样迅速地膨胀,从而保护乘客不会受到碰撞的严重冲击。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7 -196856中,揭示了一种这样的气嚢装置。为了阐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简单地讨论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的护帘 式气嚢装置。该申请的护帘式气嚢装置通常包括长形的气嚢,该气嚢包括在 各自的边缘部相互连接起来、以便形成长形的嚢的长形的内侧和外侧 基底织物;长形的内部织物结构,所述内部织物结构安装在所述长形 的气嚢内,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长形的内部织物。为了将内 部织物结构置于气嚢内,将第一和第二内部织物的各前端和后端以及 第一和第二内部织物的上部和下部连接部连接到气嚢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上。通过将内部织物结构这样设置在气嚢内,在气嚢内形成多 个配置成三层的可膨胀室。从而,在车辆碰撞时,由在碰撞方向上基 本上重叠的至少两个膨胀的室实现对乘客头部的保护,这带来对乘客 令人满意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已知的护帘式气嚢装置中,利用粘合剂进行内部织物结构 向气嚢上的连接。尽管粘合剂对于在两个织物的相互连接部处获得可靠的密封是有效的,但是,利用这种粘合剂,有时不能提供具有令人 满意的粘结力的相互连接部。当然,使用强力粘合剂会不可避免地导 致气嚢装置的成本的增高。而且,当使用的粘合剂固化时,由于固化 的粘合剂的硬化,相互连接部的柔性变低。在这种情况下,气嚢的织 物材料的相互连接部和主要部分之间的柔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这 种情况下,在碰撞时,当将高的气压施加给所述室时,迫使相互连接 的硬化的部分经受应力集中。由于上述原因,选择实际上能够用于内 部织物结构与气嚢连接的粘合剂并不容易。而且,利用粘合剂进行这 种连接,直到粘合剂变得充分固化为止,要求避免气嚢本身的移动, 这将会导致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上述缺点的护帘式气嚢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另外 一 个目的是提供 一种制造没有上述缺点的护帘式气 嚢装置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嚢装置,所述气嚢装置包括气体发生 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在操作时产生气体;气嚢,在通过进气口接收到 气体时,所述气嚢膨胀,该气嚢在其为扁平状态时适合于沿着机动车 辆的乘客室的侧部安装;其中,所述气嚢包括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 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被结合起来以构成外嚢,在未接受气体时, 所述外嚢是扁平的,该外嚢形成有进气口;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所 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被结合起来以构成内嚢,该内嚢被安装在所述 外嚢中,在所述内嚢和所述外嚢之间保持给定的空间,将内侧和外侧 较小织物的给定的部分分别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 上,以便在内嚢与外嚢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嚢装置,所述气嚢装置包 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在操作时产生气体;气嚢,在通过 进气口接收到气体时,所述气嚢膨胀,该气嚢在其为扁平状态时适合 于沿着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侧部安装;其中,所述气嚢包括内侧和 外侧基底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皮相互缝合起来以 <更构成矩 形的外嚢,当接收气体时,该外嚢的形状是扁平的,该外嚢形成有进气口;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皮相互缝合起 来以构成矩形的内嚢,该内嚢被安装在外嚢中,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 的给定的部分被分别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上,以 便在内嚢与外嚢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所述内嚢具有暴露于外 嚢的内部的前部和后部开口端;第一直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一直的气 体通道被限定在内嚢的上脊部与外嚢的顶部之间,并从进气口向前方 延伸;第二直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二直的气体通道被限定在内嚢的下 边缘与外嚢的底部之间,并借助内嚢与第一直的气体通道间隔开;多 个开口 ,所述开口形成在内嚢的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中。 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 加清楚。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护帘式气嚢装置的展开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护帘式气嚢装置在膨胀时的部分剖去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护帘式气嚢装置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在生产过程中护帘式气嚢的一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A-A线截取的示意地表示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与图4类似的图示,但是,表示用于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气嚢装 置的改型的附加的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护帘式气嚢装置100。如可以从图l理解的那样,将护帘式气嚢装置IOO构造成在车辆 侧面碰撞等时像帘幕一样迅速膨胀为长形的气囊102,以便保护乘客 的头部。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当不使用时,护帘式气嚢装置100 被紧紧地巻起,并且被平整地容纳在沿着乘客室的顶棚的每一个侧边 延伸的长形的空间内。应当指出,图1所示的气嚢装置IOO是相对于相关机动车辆的行 进方向而言安装在乘客室的右上侧的类型的气嚢装置。如图1所示,长形的气嚢102包括长形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如图所示,两个基底织物la和lb被缝纫线2沿着其外周部相 互缝合到一起。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中的每一个由315旦尼 尔(denier)的66尼龙(商品名)纺织的织物制成,单位面积的质量 为200g/m2。当然,基底织物la和lb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材料。如从图l可以理解的那样,长形的气嚢102在其后上部形成有充 气进气口 3。长形的气嚢102的上边缘具有多个缝制在其上的安装凸 耳lc。安装凸耳lc被固定到相关机动车辆的车顶纵梁(未示出)上。如图1所示,在气嚢102的内部的上部部分中,形成有直的气体 通道ld,该气体通道从进气口 3向气嚢102的前部上端延伸。从而, 在车辆碰撞(即,侧面碰撞)时,充气气体从进气口 3沖进直的气体 通道ld。气体发生器(即,充气机)104安装在进气口 3附近,用于在车 辆碰撞时产生充气气体。气嚢102在其后方下部具有基本上为三角形的不能膨胀的织物部 分le。不能膨胀的织物部分le,通过只设置带有三角形切口 le'的内侧 基底织物la、并将该切口 1 e'的边缘区域与外侧基底织物lb缝合起来 而形成。当然,这样的不能膨胀的织物部分le,也可以通过只设置带 有切口 le'的外侧基底织物lb、并将该切口 le'的边缘区域与内側基底 织物la缝合起来而形成。应当指出,由于设置了这种不能膨胀的织物部分le,长形的气嚢 102的内部被划分成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和较小的后部可膨胀腔室1g。如图2所示,在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内,安装有长形的内嚢4。如图所示,长形的内嚢4的形状像一个套筒,并具有分别暴露于 较大的前部可膨胀部lf的前部和后部的前部和后部开口。长形的内嚢4包4舌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4a和4b,所述内侧和 外侧较小的织物沿着上部和下部匹配部或者重叠部被缝纫线5相互缝合起来。两个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材料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装置,包括: 气体发生器,当进行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以及 气囊,在通过进气口接收到气体时,所述气囊膨胀,该气囊在为扁平状态时适合于沿着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侧部安装; 其中,所述气囊包括: 内侧和外侧 基底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被缝合起来以便构成外囊,所述外囊在未接收气体时是扁平的,该外囊形成有进气口;以及 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被缝合起来以便构成内囊,该内囊安装在所述外囊中,在所述内囊与所述外囊之间保 持给定的空间,将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的给定的部分分别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上,以便在内囊与外囊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山拓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塑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