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式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2141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乘客头部向前方移动的帘式气囊装置。为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包括:发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的帘式气囊;以及,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的辅助气囊,其中,所述辅助气囊包括重叠部及气体引导部,所述重叠部配置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一侧面,所述气体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上侧且向所述重叠部引导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帘式气囊装置能够防止乘客的头部向前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帘式气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上沿前后方向延长设置的帘式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帘式气囊装置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左侧及右侧。具体来讲,所述帘式气囊装置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长地设置在配置于所述车辆侧面上侧的内侧板上。所述帘式气囊装置包括发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及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展开的帘式气囊。所述帘式气囊在所述车辆发生事故时从上向下展开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门与乘客(occupant)的头部之间,保护所述乘客的头部。另外,所述车辆还包括设置于方向盘的驾驶座气囊(driverairbag)。并且,所述车辆还包括副驾驶座气囊(passengerairbag),副驾驶座气囊设置在配置于副驾驶座前方的杂物箱上侧,用于保护所述副驾驶座上的乘客。通常,所述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驾驶座气囊及副驾驶座气囊展开,所述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或翻车时帘式气囊展开,所述车辆发生斜向碰撞时所述驾驶座气囊、副驾驶座气囊及帘式气囊展开。由于车辆发生上述事故时具有惯性,因此乘客的上身倾向前方、头部向前方移动。尤其在所述车辆发生斜向碰撞时,所述乘客的头部向前方斜向移动,夹在所述驾驶座气囊与帘式气囊之间或夹在所述副驾驶座气囊与帘式气囊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乘客头部向前方移动的帘式气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限于以上提及的目的,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技术方案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其发生气体;帘式气囊,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以及,辅助气囊,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其中,所述辅助气囊包括重叠部及气体引导部,所述重叠部配置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一侧面,所述气体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上侧且向所述重叠部引导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参见具体说明及附图。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帘式气囊装置,车辆发生事故时辅助气囊的重叠部比帘式气囊更向车舱内侧凸出以支撑乘客的头部,因此能够防止所述乘客的头部向前方移动。并且,所述帘式气囊及辅助气囊结合于一个气体发生器,所述辅助气囊通过直接从所述气体发生器流入的气体的膨胀,故能够使所述重叠部快速膨胀,因此能够提前防止所述乘客的头部向前方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不限于以上记载的内容,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方案明确理解未记载的其他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车辆的侧面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设置于车辆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显示根据图2中A-A线的剖面图;图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侧面图;图5为显示根据图4中B-B线的剖面图;图6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显示根据图6中C-C线的剖面图;图8及图9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制作顺序的示意图;图10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帘式气囊17:结合部17a:插入口17b:气体流入口20:气体发生器40:辅助气囊42:重叠部44:气体引导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及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便可明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特征及实现方法。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以不同的多种形态实现,本实施例只是使本专利技术的公开更加完整,使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由技术方案的范畴定义。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图1为显示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车辆的侧面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设置于车辆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显示根据图2中A-A线的剖面图。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在车辆1的上侧沿前后方向延长地配置。车辆1的侧面具有用于乘客(occupant,表示驾驶员及搭乘者)上下车的前门2及后门3。前门2的上侧配置有A柱(APillar)4,后门3的上侧配置有C柱(CPillar)5,前门2及后门3之间配置有沿上下方向延长地配置的B柱(BPillar,未示出)。帘式气囊装置100沿前后方向延长地装配于设置在A柱4及C柱5内侧的内侧板6。帘式气囊装置100包括发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20、连接于气体发生器20且在气体发生器20发生的所述气体流入时膨胀展开以保护所述乘客头部的帘式气囊(CURTAINAIRBAG)10。帘式气囊10折叠缝入气囊罩30内后,通过结合部件7装配在配置于A柱4及C柱5内侧的内侧板6上。帘式气囊装置100被头衬(headliner)8遮住,在车辆内侧看不到。其中,头衬8是指车舱内侧用于遮住车辆1的顶棚(roofpanel,未示出)的织物材料构成的部件。头衬8咬合于配置在内侧板6下端的密封条(weatherstrip)9,当帘式气囊10膨胀时通过帘式气囊10的膨胀力脱离密封条9并撑开,帘式气囊10从密封条9与头衬8之间的撑开缝钻出展开,并配置在前门2及后门3与所述乘客的头部之间保护所述乘客的头部。图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侧面图,图5为显示根据图4中B-B线的剖面图,图6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帘式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显示根据图6中C-C线的剖面图。参照图4至图7,帘式气囊10的上侧形成有多个装配至内侧板6所需的装配用接头(mountingtap)15。装配用接头15通过如图3所示的结合部件7装配在内侧板6上。并且,帘式气囊10的上侧中间形成有用于与气体发生器20结合的结合部17。气体发生器20发生的气体流入帘式气囊10的腔体19内,此时帘式气囊10膨胀展开。帘式气囊10的上侧形成有向帘式气囊10的内部空间即腔体19引导气体发生器20所发生气体的气体流入口17b。气体流入口17b比气体发生器20的前端部靠前配置为宜。帘式气囊10的前方结合有A柱束带16,A柱束带16固定于配置在A柱4内侧的内侧板6。帘式气囊10膨胀时前方受到A柱束带16的约束,因此能够避免展开时偏向后方。帘式气囊10由两个柔性板缝合形成。即,帘式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帘式气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发生器,其发生气体;帘式气囊,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以及辅助气囊,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其中,所述辅助气囊包括重叠部及气体引导部,所述重叠部配置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一侧面,所述气体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上侧且向所述重叠部引导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17 KR 10-2014-01411301.一种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体发生器,其发生气体;
帘式气囊,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以及
辅助气囊,其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
其中,所述辅助气囊包括重叠部及气体引导部,所述重叠部配置于所述帘式气
囊的一侧面,所述气体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上侧且向所述重叠部引导所述
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叠部从所述帘式气囊的上端配置至下端,
所述气体引导部沿所述帘式气囊的前后方向延长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叠部结合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下端,所述气体引导部与所述帘式气囊的上
侧形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叠部结合于所述帘式气囊的下端,所述气体引导部结合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锺聂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