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27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能够防止水和灰尘的入 侵,部件数量少、简单且小型,外观优美。在搭载于自动两轮车的动力单 元(20)中,覆盖带式无级变速器(46)而将传动箱罩(36)从侧方覆盖 在传动箱(31L)上从而构成变速室(46C),在曲轴(40)的轴端设置冷 却风扇(48F),在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扇(48F)所相对的部分上形 成将冷却风导入变速室(46C)的冷却风导入口(36i),传动箱罩(36) 的冷却风导入口(36i)以及其周边被侧罩部件(92)从侧方覆盖,在侧罩 部件(92)的周壁的端面和传动箱罩(36)的对合部分上设置朝向上方开 口的外气导入口(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自动两轮车上的动力单元的带式无级变速器 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设置在车载动力单元中的这样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在 兼作支承内燃机的曲轴并使其旋转自如的曲轴箱的传动箱的侧方设置带 式无级变速器,覆盖该带式无级变速器而使传动箱罩从侧方覆盖在传动箱 上从而构成变速室,其中,在传动箱罩的冷却风扇所相对的部分上形成的 冷却风导入口被盖部件覆盖,在该盖部件上形成外气导入口 (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专利文献l:日本特公平6 — 33060号公报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从盖部件向斜上 后方延伸出管道,该管道的前端为外气导入口。该外气导入口也向斜上后方开口,所以为了不让水或灰尘进入外气导 入口,用伞覆盖外气导入口。这样,在专利文献l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形成用于外气 导入的管道,并且为了覆盖其前端的外气导入口而另外特别设置伞,因而 部件数量多,并且部件形状复杂化且大型化,对外观有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水或灰尘的 侵入,部件数量少、简单且小型,外观优美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 结构,其设在搭载于自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中,在兼作支承内燃机的曲轴 并使其旋转自如的曲轴箱的传动箱的侧方设置带式无级变速器,覆盖该带3式无级变速器而将传动箱罩从侧方覆盖在所述传动箱上从而构成变速室, 在所述曲轴的轴端设置冷却风扇,在所述传动箱罩的所述冷却风扇所相对 的部分上形成将冷却风导入所述变速室的冷却风导入口,所述传动箱罩的 所述冷却风导入口以及其周边被侧罩部件从侧方覆盖,其中,在所述侧罩 部件的周壁的端面和所述传动箱罩的对合部分上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外 气导入口。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 覆盖所述外气导入口的上方而配设空气过滤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 位于所述外气导入口的上方的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下部位于所述传动箱的 上面和所述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在第一 三方面任一方面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 冷却结构中,所述外气导入口位于所述传动箱的上面和所述曲轴箱的最上 部之间。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 所述外气导入口沿着与所述传动箱的上面相同的面设置。根据第一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在水和灰尘难以侵 入的部位即侧罩部件的周壁的端面和传动箱罩的对合部分设置外气导入 口,所以能够极力防止水和灰尘的侵入。由于外气导入口形成为在传动箱罩和侧罩部件的对合部分开口的结 构,所以不需要管道等导入管,部件数量少、简单且不限场所而难以从外 观看到,能够维持良好的外观。根据第二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覆盖外气导入口的 上方而配设空气过滤器,所以能够防止除水或灰尘外的其他杂质侵入外气 导入口。根据第三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位于外气导入口的 上方的空气过滤器的下部位于传动箱的上面和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所以 能够使空气过滤器的下部靠近外气导入口,能够极力防止杂质侵入外气导 入口,并且也能够降低空气过滤器的设置高度。根据第四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外气导入口位于传动箱的上面和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所以不会使外气导入口从曲轴箱突 出,外观性提高。根据第五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外气导入口沿着与 传动箱的上面相同的面设置,所以能够使外气导入口不显眼,能够提高外 观性,并且能够使传动箱罩和侧罩部件的形状简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两轮车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动力单元的整体侧视图。 图3是该动力单元的整体俯视图。 图4是内燃机的剖面图(图3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动力单元的剖面图(图2的V-V线剖面图)。 图6是该动力单元的剖面图(图2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传动箱罩的侧视图。 图8是管道罩的侧视图。图9是该管道罩的剖面图(图8的IX-IX线剖面图)。 图IO是侧罩的侧视图。图11是该侧罩的剖面图(图IO的XI-XI线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 20动力单元 26空气过滤器 30内燃机 31曲轴箱31L左曲轴箱(传动箱) 31R右曲轴箱 32气缸体 33气紅盖 34气缸盖罩536传动箱罩40曲轴46带式无级变速器46C变速室48a驱动带轮48b被动带轮48F冷却风扇49V型带91管道罩92侧罩92b周壁93螺栓95外气导入口96空隙97外气导入空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1 图1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两轮车1的侧 视图。车体前部lf和车体后部lr经由低的底部lc连接,构成车体骨架的车 体架大致由车架下舌3和主管4构成。艮卩,从车体前部lf的头管2向下方延伸出车架下舌3,该车架下舌3 在下端沿水平弯曲,经过底部lc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其后端连接左右 一对的主管4,主管4从该连接部向斜后方立起,在规定的高度沿水平弯 曲并向后方延伸。由该主管4支撑燃料罐5等,在其上方配置车座6。在一侧的车体前部lf中,在上方设置被头管2轴支的手柄11,前叉 12向下方延伸,在其下端轴支前轮13。在主管4的倾斜部的中央附近突出设置支架15,在该支架15上经由环部件16能够摆动地连接支撑动力单元20。动力单元20,其前部为单气缸4冲程的水冷式内燃机30,气缸体32 处于大幅度前倾至接近大致水平状态的姿势,从该曲轴箱31的上端向前 方突出的悬挂支架18的端部经由枢轴(枢支轴)19连接在所述环部件16 上。动力单元20从该内燃机30跨至后方形成带式无级变速器46,在设于 其后部的减速机构38的输出轴即后车轴21a上设置后轮21 。在立设于具有该减速机构38的动力单元20的后部的支架39和所述 主管4的后部间装入后缓冲器22。参照动力单元20的侧视图即图2以及其俯视图即图3,在动力单元 20的上部,吸气管23从内燃机30的较大前倾的气缸盖33的上部延伸出 并向后方弯曲,与该吸气管23连接的节流体25位于气缸体32的上方, 经由连接管23c连接在该节流体25上的空气过滤器26配置在带式无级变 速器46的上方。另外,在吸气管23上安装有朝向吸气孔喷射燃料的喷射器24。另一方面,从气缸盖33的下部向下方延伸的排气管27向后方弯曲并 偏向右侧而向后方延伸,与后轮21的右侧的消音器(未图示)连接。车体前部lf被前罩9a和腿遮护板9b从前后覆盖,通过前方底罩9c 从前后至左右侧方将下部覆盖,手柄ll的中央部被手柄罩9d覆盖。底部lc被侧罩9e覆盖,另外车体后部lr从左右侧方被体罩10覆盖。图4是内燃机30的剖面图(图3的IV-IV线剖面图),图5是动力单 元20的剖面图(图2的V-V线剖面图)。内燃机30通过连接杆43将在气缸体32的气缸衬垫44内往复运动的 活塞42和曲轴40的曲轴销40a连接。曲轴箱31通过将左右分割的左曲轴箱31L和右曲轴箱31R合体而成, 右曲轴箱31R构成曲轴箱部的半体,左曲轴箱31L,其前部构成曲轴箱部 的半体,并且向后方膨出,兼作收纳前后方向上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其设在搭载于自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中,在兼作支承内燃机的曲轴并使其旋转自如的曲轴箱的传动箱的侧方设置带式无级变速器,覆盖该带式无级变速器而将传动箱罩从侧方覆盖在所述传动箱上从而构成变速室, 在所述曲轴的轴端 设置冷却风扇, 在所述传动箱罩的所述冷却风扇所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将冷却风导入所述变速室的冷却风导入口, 所述传动箱罩的所述冷却风导入口以及其周边被侧罩部件从侧方覆盖, 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 罩部件的周壁的端面和所述传动箱罩的对合部分上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外气导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屋粒二堀井宣孝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