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37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具有不使车辆用前照灯整体大型化、大重量化地、根据车辆行走状况的各种最合适的配光图案形成功能。车辆用前照灯(100)包括:在灯室(15)内具有固定配置且确保主配光的光量的主灯组件(17)和以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并且作为可变更形成配光图案的辅助用灯的副灯组件(19,21)。副灯组件(19,21)分别具有使照射方向朝上下方向变更的上下变更机构、使照射方向朝左右方向变更的左右变更机构和使副灯组件的配光图案变更的图案变更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根据车辆行走环境将灯的配光(光度分布)控制 为最合适的车辆用前照灯,特別是,涉及一种可采用紧凑的结构形成各 种配光图案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车辆用前照灯希望能够准确地实现适应车辆的运行状况的各种配光 图案。由于从车辆用前照灯出射的光束照射前方中央部,因此在弯道行 走、左右弯折、行进路线变更等情况下,不能在行进路线方向的前方确 保充分的照射范围。在例如能够充分确保如此弯道行走时等情况下的光 束的照射范围,以获取良好的视野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存在着具有使灯 具组件向左右偏向(摆动)的机构的旋转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旋转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构成为,将灯具组件可向左右方向转动 地支承在由灯体支承的框架部件上,通过控制组件来根据相应车辆行走 状况转动控制灯具组件。由此,由灯具组件照射的光束朝向能够根据车 辆行走状况向左右方向变化,即使在弯道行走时等情况下,也能够充分 地确保光束的照射 >电围在回旋方向的之前,能够获得良好的视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888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是,在将AFS (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等根据行走环境 将灯的配光图案控制为最合适(可变)、以辨认性的提高和安全性的提 高为目的的配光可变机构装配进投影光学系灯组件(PES)中时,存在 着如下的问题。即,如果将具有能够形成所有的配光图案的光量的单一投影光学系3灯组件成为可动结构,该结构变得复杂,同时,为了使较大重量的投影 光学系灯组件可动,其驱动机构和驱动源也庞大,与结构部件强度的确 保一同考虑,会产生重量乘积性地增加的问题。另外,由于车辆用前照灯整体为大型化的一体制品,在外观设计上 受到制约,存在着很难获得良好的设计的问题。此外,在将具有放电发 光部的光源灯泡用作光源时,具有来自光源的发热变大,材质的选择幅 度变窄(设计自由度变低)的问题。并且,尽管也提出了一种将主灯组件的不足功能赋予分体的副灯组 件补充的车辆用灯具(参照专利文献1),但只是补充主灯组件光源的 色温度的副灯组件,不能变更配光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状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车辆用 前照灯整体大型化、大重量化,能够赋予形成根据车辆行走状况的各种 最合适的配光图案功能的车辆用前照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为,在由灯体和罩体形成的 灯室内具有主灯组件和副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灯组件的光源为 半导体发光元件,所述车辆用前照灯具有使副灯组件的照射方向朝上下 方向变更的上下变更机构,使副灯组件的照射方向朝左右方向变更的左 右变更机构,使副灯组件的配光图案变更的图案变更机构。才艮据上述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确保主配光的光量(分担主光 量)的主灯组件为固定构造,仅可变更地形成配光图案的作为辅助用灯 的副灯组件为可动构造,能够使各变更机构的组件驱动源(电机或驱动 器)紧凑,能够不会使车辆用前照灯整体大型化、大重量化地附加根据 车辆行走状况的各种良好的配光图案形成功能。另外,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希望所述副灯组件具有配置 在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上的投影透镜,配置在所述投影透镜的后方侧焦点的后方的光源,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线朝向前方以靠近所述光轴反射的反射器;所述各变更机构的组件驱动源配置于所述反射器的下方。根据如此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在反射器的下方配置组件驱动 源,能够有效地利用灯室内的空间,能够防止车辆用前照灯整体大型化 和大重量化。另外,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希望所述副灯组件具有配置 在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上的投影透镜,配置在所述投影透镜的后方侧焦点附近的光源。根据如此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光源直接配置于投影透镜的后方侧 焦点上,除了无需反射器外,还可节省车辆前后方向中的副灯组件安装 空间,并且还可使副灯组件轻量化。此外,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希望所述图案变更机构具有 在水平方向将所述投影透镜和所述光源包围的筒形的光学控制部件,使该光学控制部件围绕着垂直轴转动的光学控制部件转动机构。根据如此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将用于形成配光图案的光出射 的主要部件配置于成圆筒形的光学控制部件的内方,该光学控制部件由 光学控制部件转动机构围绕着垂直轴转动,可控制由投影透镜出射的光线。由此,能够使得作为出射光的控制机构的图案变更机构紧凑。此外,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希望所述光学控制部件具有 在圓周方向划分的多种的图案形成部。根据如此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光学控制部件由光学控制部件 转动机构围绕着垂直轴转动,在光学控制部件的圓周方向划分的多种图 案形成部中的任意一方,可根据转动角度有选择地配置于投影透镜的前 方。为此,可由简单的构造迅速地形成多种配光图案。并且,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希望所述光学控制部件的转 动轴与由所述左右变更机构产生的所述副灯组件的转动轴一致,所述光 学控制部件转动机构和所述左右变更机构固定在基座部件上。根据如此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使得转动轴一致的光学控制部 件转动机构和左右变更机构连动,能够形成与各种车辆行走状况相对应 的配光图案。例如,能够与旋转体连动地变更配光图案。此外,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希望所述上下变更机构仅所述投影透镜围绕着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水平轴转动。根据如此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为仅投影透镜可转动的构造, 与使配置于光轴上的光源与投影透镜一体转动的原来的上下变更机构相 比,能够使转动机构小型化且使用驱动输出小的驱动源,能够使上下变 更机构更紧凑的构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在灯室内具有固定配置且确保主案的副灯组件,仅作为变更形成配光图案的辅助用灯的副灯组件为可动 构造,能够使各变更机构的组件驱动源紧凑。因此,能够使车辆用前照灯整体不会大型化、大重量化地附加与车 辆行走状况相对应的的各种良好的配光图案形成功能。结果,能够由于 节省了前照灯安装空间而降低外观设计的制约,提高了设计性和行走安 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视图,图2为图i所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沿n - n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副灯组件的纵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副灯组件的动作说明图,图5为图2所示的第一副灯组件的动作说明图,图6为图1所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第二副灯组件的动作说明图,图8为图6所示的第二副灯组件的动作说明图,图9 U)—图9 (c)为示意地示出图6所示的光学控制部件的配光图案的水平剖视图,图10 (a) —图9 (c)为将图1所示的车辆用前照灯作为远光使用 时的配光图案为例的说明图,图11 (a)、图9 (b)为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各种行走 状况中的配光图案一例的说明图。6符号说明ll灯体,13透光罩(罩体),15灯室,17主灯组件,19第一副 灯组件,21第二副灯组件,25半导体发光元件(光源),27反射器, 29投影透镜,30基座部件,33, 65上下变更机构,35, 53左右变更机 构,37, 73图案变更机构,45, 51支承部件,55固定轴(光学控制部 件的转动轴,副灯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在由灯体和罩体形成的灯室内具有主灯组件和副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灯组件的光源是半导体发光元件,所述车辆用前照灯具有:使副灯组件的照射方向朝上下方向变更的上下变更机构、使副灯组件的照射方向朝左右方向变更的左右变更机构和使副灯组件的配光图案变更的图案变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多良直久堀宇司望月清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