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14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13
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包括定位轴、涉及机动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减震层和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减震层的四周设置有减震骨架,减震层和减震骨架之间形成减震空间;所述减震层包括第一减震层、第二减震层和第三减震层,第一减震层、第二减震层和第三减震层呈三级阶梯分布;相应的,减震骨架包括第一减震骨架、第二减震骨架和第三减震骨架,减震骨架包括第一减震骨架、第二减震骨架和第三减震骨架呈三级阶梯分布;所述第三减震骨架的上端连接第三减震层,下端连接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设置有安装孔。具有增强发动机减震缓冲效果的积极效果。

Suspension cushions for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用悬置软垫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用悬置软垫。
技术介绍
悬置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目前,火车、电车、军工坦克、潜艇、轮船等水上运载器、空用运载器以及大中型拖拉机等行走机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主要采用纯橡胶外加金属骨架的单一结构进行减震,其减震缓冲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用悬置软垫,以达到增强发动机减震缓冲效果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包括定位轴、减震层和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减震层的四周设置有减震骨架,减震层和减震骨架之间形成减震空间;所述减震层包括第一减震层、第二减震层和第三减震层,第一减震层、第二减震层和第三减震层呈三级阶梯分布;相应的,减震骨架包括第一减震骨架、第二减震骨架和第三减震骨架,减震骨架包括第一减震骨架、第二减震骨架和第三减震骨架呈三级阶梯分布;所述第三减震骨架的上端连接第三减震层,下端连接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设置有安装孔。本技术所提供的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定位轴设置有定位孔,可以通过定位孔将定位轴与发动机连接。安装底座设置有安装孔,可以通过安装孔将安装底座安装在车架上。减震层的四周设置有减震骨架,减震层和减震骨架之间形成减震空间,避免了由于车辆紧急制动而造成的对减震层的损伤,从而避免了发动机缓冲失效造成的车身抖动异响等问题,实现了发动机有效减震和缓冲的目的。减震层和减震骨架均呈三级阶梯分布,实现减震缓冲效果的优化。因此,本技术具有增强发动机减震缓冲效果的积极效果。附图说明附图部分公开了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其中,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包括定位轴1、减震层2和安装底座5,定位轴1设置有定位孔11;减震层2的四周设置有减震骨架3,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之间形成减震空间;减震层2包括第一减震层21、第二减震层22和第三减震层23,第一减震层21、第二减震层22和第三减震层23呈三级阶梯分布;相应的,减震骨架3包括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减震骨架3包括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三减震骨架33的上端连接第三减震层23,下端连接安装底座5;安装底座5设置有安装孔51。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定位孔11将定位轴1与发动机连接,通过安装孔51将安装底座5安装在车架上。定位轴1与安装底座5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不是本申请的改进点,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不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减震层2的四周设置有减震骨架3,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之间形成减震空间。减震层2包括第一减震层21、第二减震层22和第三减震层23,第一减震层21、第二减震层22和第三减震层23呈三级阶梯分布;相应的,减震骨架3包括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减震骨架3包括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呈三级阶梯分布。减震层2采用天然橡胶进行硫化成型,减震骨架3采用铝合金制作而成。将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按照图1、2所示的位置固定好,加入天然橡胶进行硫化成减震层2,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连接一体,其内侧形成空腔,即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之间形成减震空间。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简化车辆悬架承载结构,第一减震骨架31采用铝合金制作而成,更好的实现了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在车辆动态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散发,延长了橡胶的老化周期,在满足承载需求的同时实现整车轻量化,间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减震骨架3避免了由于车辆紧急制动而造成的对减震层2的损伤,从而避免了发动机缓冲失效造成的车身抖动异响等问题,实现了发动机有效减震和缓冲的目的。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均呈三级阶梯分布,实现减震缓冲效果的优化。作为优选,上述定位轴1和减震层2之间设置有定位层4。定位层4的上端连接定位轴1,定位层4的下端连接减震层2,定位层4可以固定定位轴1,使定位轴1和减震层2之间更加连接紧密,方便定位轴1进行定位和减震层2进行减震缓冲。作为优选,上述减震骨架3的外侧和内侧覆盖有橡胶层,即橡胶层将减震骨架3包裹在其内。先将减震骨架3固定好,然后加入天然橡胶进行硫化,天然橡胶硫化覆盖在减震骨架3上,同时天然橡胶硫化成减震层2、定位层4和安装底座5,定位轴1、减震层2、减震骨架3、定位层4和安装底座5为加工一体成型,可以增强发动机减震缓冲效果。作为优选,上述第一减震骨架31的两端凸显在第一减震层21的四周,第一减震骨架31的高度略高于第一减震层21的厚度,第一减震层21连接在第一减震骨架31的中间位置,第一减震骨架31的上端凸显在第一减震层21的上端5~10mm,第一减震骨架31的下端凸显在第一减震层21的下端5~10mm。第二减震骨架32的两端凸显在第二减震层22的四周;第二减震骨架32的高度略高于第二减震层22的厚度,第二减震层22连接在第二减震骨架32的中间位置,第二减震骨架32的上端凸显在第二减震层22的上端5~10mm,第一减震骨架31的下端凸显在第二减震层22的下端5~10mm。第三减震骨架33的上端凸显在第三减震骨架33的四周,第三减震骨架33的上端高于第三减震骨架33约5~10mm,第三减震骨架33的下端连接安装底座5。减震骨架3需要进行电泳防锈处理,以增强发动机减震缓冲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机动车用悬置软垫,不仅适用于各类重型卡车的发动机悬置系统,还适用于汽车、火车、电车、中型拖拉机等行走机械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其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的减震Z向承载1-2.5t,X、Y向承载0.5-1t;锥形层叠橡胶减震Z向变形在15-30mm,X、Y向变形在1-3mm;产品硬度(邵氏A型):75±5HA;拉伸强度(Mpa):≥18;扯断伸长率(%):≥350%,其性能满足增强发动机减震缓冲效果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包括定位轴(1)、减震层(2)和安装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1)设置有定位孔(11);所述减震层(2)的四周设置有减震骨架(3),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之间形成减震空间;所述减震层(2)包括第一减震层(21)、第二减震层(22)和第三减震层(23),第一减震层(21)、第二减震层(22)和第三减震层(23)呈三级阶梯分布;相应的,减震骨架(3)包括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减震骨架(3)包括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呈三级阶梯分布;所述第三减震骨架(33)的上端连接第三减震层(23),下端连接安装底座(5);所述安装底座(5)设置有安装孔(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用悬置软垫,包括定位轴(1)、减震层(2)和安装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1)设置有定位孔(11);所述减震层(2)的四周设置有减震骨架(3),减震层(2)和减震骨架(3)之间形成减震空间;所述减震层(2)包括第一减震层(21)、第二减震层(22)和第三减震层(23),第一减震层(21)、第二减震层(22)和第三减震层(23)呈三级阶梯分布;相应的,减震骨架(3)包括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减震骨架(3)包括第一减震骨架(31)、第二减震骨架(32)和第三减震骨架(33)呈三级阶梯分布;所述第三减震骨架(33)的上端连接第三减震层(23),下端连接安装底座(5);所述安装底座(5)设置有安装孔(5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中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驼风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