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连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13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支架,支架本体上部有与悬置支架配合连接的悬置连接部,支架本体下部有连接动力总成本体的总成本体连接部,该悬置连接部的上、下端面之间有连接孔穿连螺栓用于连接悬置支架,总成本体连接部包括位于高低位错位布置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的上、下端面之间设置螺栓连接孔,悬置连接部与总成本体连接部之间由曲面状筋板构成的槽壁和槽底连接着各连接孔和/或螺栓连接孔,所述的槽壁和槽底围成区域的敞口指向向下。上述方案中高低位错位布置的连接单元减少了应力集中有效降低了连接螺栓所受的减应力,这样有效提高了连接支架的结构强度,同时槽型结构的支架本体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本身重量。

Power assembly connect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总成连接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动力总成
,具体就是一种变速箱的悬置支架。
技术介绍
悬置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及减少动力总成的振动传递,提高汽车的乘坐品质,并减少发动机的晃动。悬置系统还是动力总成与车身的连接部件,对动力总成起着支承作用。动力总成的连接支架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重要的支承部件,动力总成的连接支架用于连接动力总成与悬置。动力总成的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动力总成相连,连接支架与动力总成的连接部一般布置有3-4个。现有技术中由于动力总成造型复杂且连接支架的各连接部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在动力总成上只能找到较小的平面与连接支架连接配合,这样其应力较为集中,在车辆紧急刹车、过坑等情况下,由于惯性的作用连接螺栓处易受力损坏,容易导致悬置支架发生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的动力总成连接支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支架,支架本体上部有与悬置支架配合连接的悬置连接部,支架本体下部有连接动力总成本体的总成本体连接部,该悬置连接部的上、下端面之间有连接孔穿连螺栓用于连接悬置支架,总成本体连接部包括位于高低位错位布置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的上、下端面之间设置螺栓连接孔,悬置连接部与总成本体连接部之间由曲面状筋板构成的槽壁和槽底连接着各连接孔和/或螺栓连接孔,所述的槽壁和槽底围成区域的敞口指向向下。上述方案中高低位错位布置的连接单元减少了应力集中有效降低了连接螺栓所受的减应力,同时曲面状筋板构成的槽壁和槽底避免了高低位错位形成的大折角段而造成的应力集中,这样有效提高了连接支架的结构强度,同时槽型结构的支架本体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本身重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与悬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3、4、5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支架,支架本体10上部有与悬置支架1配合连接的悬置连接部11,支架本体10下部有连接动力总成本体的总成本体连接部12,该悬置连接部11的上、下端面之间有连接孔穿连螺栓用于连接悬置支架1,总成本体连接部12包括位于高低位错位布置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的上、下端面之间设置螺栓连接孔,悬置连接部11与总成本体连接部12之间由曲面状筋板构成的槽壁15和槽底连接着各连接孔和/或螺栓连接孔,所述的槽壁15和槽底围成区域的敞口指向向下。上述方案适用于车辆上各处与动力总成相连的连接支架,尤其适用于变速箱左悬置的与动力总成相连的连接支架,其中的支架本体10通过螺栓与悬置支架1和动力总成相连,由于动力总成的结构复杂,高低位错位布置的连接单元可以与动力总成上高低错位的不同连接面分别连接,这样有效提高了各连接单元的分布间距增大了动力总成的受悬置力的面积减少了应力集中,各连接单元上的螺栓受剪力时其剪力方向不再位于同一平面同样避免了螺栓处的应力集中,同时曲面状筋板构成的槽壁15和槽底避免了高低位错位形成的大折角的材料脆弱段,这样有效提高了连接支架的结构强度,同时槽型结构的支架本体10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本身重量。总成本体连接部12围设在悬置连接部11所在区域的周边区域,悬置连接部11所在区域高于总成本体连接部12所在区域。这样悬置、连接支架、动力总成便构成悬吊式悬置而非承托式悬置。悬置连接部11的上端包括台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三个圆台部111且圆台部111中有一个布置有固定螺栓112,其余两个圆台部开设有孔芯竖向布置的第一、二连接孔113、114,第一、二连接孔113、114和固定螺栓112三者之间构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台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三个圆台部111便于加工制造,同时可以以该面为基准对错位连接单元的上下端面进行加工,降低连接支架的整体加工难度,且该处受力较小结构强度高其螺栓不易断裂。安装连接支架时可将连接支架与悬置支架通过固定螺栓112对安装孔进行初定位,再将固定螺栓112的螺帽拧紧即可。连接孔113和固定螺栓112的轴芯连线构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其中以固定螺栓112轴芯所在的角为顶角,该顶角≤60°,两连接孔113之间的轴线连线与固定螺栓112的轴芯连线,这样保证了圆台部111上连接螺栓的受力均衡防止某一螺栓受力较大出现断裂的情况。总成本体连接部12包括第一、二、三连接单元121、122、123,第一、二、三连接单元121、122、123为管柱状其下端面相互平行。相互平行的端面便于在以圆台部111台面为基准的情况下同步加工。所述第一、二、三连接单元121、122、123的螺栓连接孔孔芯之间构成了以第二连接单元122的螺栓连接孔孔芯为顶角的V型区域,所述固定螺栓112位于该V型区域内。悬置连接部11的垂向悬置力大致位于连接单元之间构成的该V型区域内或附近,这样支架本体10的上下端的悬置力水平距离较为靠近,防止上下端的力错位较远对支架本体10形成加大的弯矩,进一步保证了支架本体10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21与固定螺栓112的根部之间的支架本体10的内槽底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内的一底边中线位于该加强筋上,第二、三连接单元122、123与固定螺栓112的根部之间的支架本体10的内槽底上设置有加强筋。固定螺栓112根部的支架本体10未开孔其结构强度高,则连接单元上与其相连的加强筋14的提高了支架本体10的结构强度,而第一连接单元121与固定螺栓112之间的加强筋14位于第一、二连接孔113、114的中间位置保证了该加强筋14两侧的圆台部111结构强度大致相符。位于最低位的第一连接单元121上、下端面之间设置的螺栓连接孔为腰型孔。腰型孔的设置便于连接单元121与动力总成之间的安装定位。所述第一连接单元121外壁与第一连接孔113所在的圆台部111外壁之间、第一连接单元121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孔114所在的圆台部111外壁之间、第一连接孔113所在的圆台部111外壁与第三连接单元123的外壁之间、第二连接单元122的外壁与第三连接单元123的外壁之间、第二连接单元122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孔114所在的圆台部111外壁之间的槽壁15为曲率轴芯位于槽腔外的圆弧曲面状筋板,槽壁15的上下边沿高低错位的格局顺延布置蜿蜒起伏。即槽壁15的上下边之间的尺寸大小基本一致,只是其上下边沿为顺延布置的曲线以使其两端衔接到相临的连接单元,这样有效降低支架本体10的空腔大小,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支架本体10的重量。所述支架本体10为铸造成型。由于支架本体10具有较多的曲面构造不易冲压成型,故采用铸造的铁合金或铝合金材料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支架,支架本体(10)上部有与悬置支架(1)配合连接的悬置连接部(11),支架本体(10)下部有连接动力总成本体的总成本体连接部(12),其特征在于:该悬置连接部(11)的上、下端面之间有连接孔穿连螺栓用于连接悬置支架(1),总成本体连接部(12)包括位于高低位错位布置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的上、下端面之间设置螺栓连接孔,悬置连接部(11)与总成本体连接部(12)之间由曲面状筋板构成的槽壁(15)和槽底连接着各连接孔和/或螺栓连接孔,所述的槽壁(15)和槽底围成区域的敞口指向向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支架,支架本体(10)上部有与悬置支架(1)配合连接的悬置连接部(11),支架本体(10)下部有连接动力总成本体的总成本体连接部(12),其特征在于:该悬置连接部(11)的上、下端面之间有连接孔穿连螺栓用于连接悬置支架(1),总成本体连接部(12)包括位于高低位错位布置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的上、下端面之间设置螺栓连接孔,悬置连接部(11)与总成本体连接部(12)之间由曲面状筋板构成的槽壁(15)和槽底连接着各连接孔和/或螺栓连接孔,所述的槽壁(15)和槽底围成区域的敞口指向向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总成本体连接部(12)围设在悬置连接部(11)所在区域的周边区域,悬置连接部(11)所在区域高于总成本体连接部(12)所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悬置连接部(11)的上端包括台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三个圆台部(111)且圆台部(111)中有一个布置有固定螺栓(112),其余两个圆台部开设有孔芯竖向布置的第一、二连接孔(113、114),第一、二连接孔(113、114)和固定螺栓(112)三者之间构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总成本体连接部(12)包括第一、二、三连接单元(121、122、123),第一、二、三连接单元(121、122、123)为管柱状其下端面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支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鸣昊刘东澎朱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