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0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53
发动机前支架,包括减震筒和焊接在减震筒外壁的上支架、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焊接在减震筒外周面的上下两端,上、下支架靠近减震筒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减震筒的外周面相贴合的圆弧形缺口;上支架为弯折的U型板件,顶部为水平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固定有焊接螺母;下支架为弯折的U型板件,底部为水平的第二安装板,前后两板件分别为前板和后板,左端面与第二安装板的夹角小于右端面与第二安装板的夹角,第二安装板关于减震筒圆心不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固定有焊接螺母;本实用整体安装后平稳牢靠,能够保证长久有效的工作,能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Engine front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前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前支架。
技术介绍
发动机前支架是安装在发动机前段端的重要零件,具有承担把发动机总成安装在悬置上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减震降噪的作用,如果使用过程中发动机前安装支架发生断裂或失效等情况,将会对发动机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在设计发动机前支架时,保证其结构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发动机前支架在使用中容易产生振动,连接性能较差,从而使需固定的装置产生晃动,螺丝松动,长时间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发动机前支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发动机前支架,包括减震筒和焊接在减震筒外壁的上支架、下支架,所述减震筒为环形筒状体,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焊接在所述减震筒外周面的上下两端,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靠近减震筒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减震筒的外周面相贴合的圆弧形缺口;所述上支架形状为弯折的U型板件,所述上支架顶部为水平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减振筒的一侧固定有焊接螺母,所述上支架左右两个端面均为竖直面;所述下支架形状为弯折的U型板件,所述下支架底部为水平的第二安装板,所述下支架前后两板件分别为前板和后板,所述下支架左端面与第二安装板的夹角小于右端面与第二安装板的夹角,所述下支架第二安装板关于减震筒圆心不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下支架左端面一侧的第二通孔与圆心的距离大于右端面一侧与圆心的距离,所述第二通孔靠近减振筒的一侧固定有焊接螺母。进一步地,所述后板上开设有两个关于减振筒对称的减重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前支架总高128毫米,前后的总宽为40毫米,所述减震筒的内径为81毫米。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筒、上支架和下支架的材料均采用金属QSTE380T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发动机前支架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安装方便,结构轻便,减震筒与上下支架接触面积较大,连接牢固,整体安装后平稳牢靠,能够保证长久有效的工作,能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十分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动机前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发动机前支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发动机前支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发动机前支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减震筒;2-上支架;21-第一安装板;211-第一通孔;3-下支架;31-第二安装板;311-第二通孔;32-前板;33-后板;331-减重通孔;4-焊接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发动机前支架,包括减震筒1和焊接在减震筒1外壁的上支架2、下支架3,减震筒1为环形筒状体,上支架2和下支架3分别焊接在减震筒1外周面的上下两端,上支架2和下支架3靠近减震筒1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减震筒1的外周面相贴合的圆弧形缺口,以便与减震筒1无缝贴合,使上、下支架受力更加均匀;上支架2形状为弯折的U型钢板,顶部为水平的第一安装板21,第一安装板21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靠近减振筒的一侧固定有焊接螺母4,上支架2贯穿的左右两个端面均为竖直面,上支架2水平宽度小于下支架3;下支架3形状也为弯折的U型钢板,底部为水平的第二安装板31,前后两钢板分别为前板32和后板33,下支架3左右两个端面与第二安装板31的夹角不同,左端面与第二安装板31的夹角更小,即以减震筒1竖直方向两端点连线为中心线,第二安装板31左端面距离中心线距离更长,不对称的设计是为了安装更方便,更加匹配发动机形状,第二安装板31关于中心线不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311,左端面一侧的第二通孔311距离中心线距离更远,第二通孔311靠近减振筒的一侧固定有焊接螺母4,三个焊接螺母4空间上呈三角形分布,使得安装更加牢固,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减震降噪的效果。另外,后板33上开设有两个关于减振筒对称的减重通孔331,在已经满足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尽量减轻支架重量,使其更加轻便。具体地,本支架选用QSTE380TM材料压铸而成,总高128毫米,前后的宽度为40毫米,减震筒1的内径为81毫米。本技术发动机前支架通过螺栓将发动机前支架固定在发动机上,与车架上的发动机支撑架、螺栓等组合形成减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设计大小不同的上、下支架,更加便于安装,对减震降噪的效果也更好,在颠簸的汽车行驶环境中,可以有效地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发动机的安全运作,提高了发动机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能够防止发动机前支架的结构变形及螺丝松动现象。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筒(1)和焊接在减震筒(1)外壁的上支架(2)、下支架(3),所述减震筒(1)为环形筒状体,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分别焊接在所述减震筒(1)外周面的上下两端,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靠近减震筒(1)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减震筒(1)的外周面相贴合的圆弧形缺口;所述上支架(2)形状为弯折的U型板件,所述上支架(2)顶部为水平的第一安装板(21),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靠近减振筒的一侧固定有焊接螺母(4),所述上支架(2)左右两个端面均为竖直面;所述下支架(3)形状为弯折的U型板件,所述下支架(3)底部为水平的第二安装板(31),所述下支架(3)前后两板件分别为前板(32)和后板(33),所述下支架(3)左端面与第二安装板(31)的夹角小于右端面与第二安装板(31)的夹角,所述第二安装板(31)关于减震筒(1)圆心不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311),所述下支架(3)左端面一侧的第二通孔(311)与圆心的距离大于右端面一侧与圆心的距离,所述第二通孔(311)靠近减振筒的一侧固定有焊接螺母(4)。/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筒(1)和焊接在减震筒(1)外壁的上支架(2)、下支架(3),所述减震筒(1)为环形筒状体,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分别焊接在所述减震筒(1)外周面的上下两端,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靠近减震筒(1)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减震筒(1)的外周面相贴合的圆弧形缺口;所述上支架(2)形状为弯折的U型板件,所述上支架(2)顶部为水平的第一安装板(21),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靠近减振筒的一侧固定有焊接螺母(4),所述上支架(2)左右两个端面均为竖直面;所述下支架(3)形状为弯折的U型板件,所述下支架(3)底部为水平的第二安装板(31),所述下支架(3)前后两板件分别为前板(32)和后板(33),所述下支架(3)左端面与第二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祁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好格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