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支架及其防变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49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支架及其防变形工装,其中发动机支架包括主板和设置在所述主板底部的加强筋,所述主板包括相对设置有竖板Ⅰ和竖板Ⅱ,以及横向设置在竖板Ⅰ和竖板Ⅱ一端的横板Ⅰ和横向设置在竖板Ⅰ和竖板Ⅱ之间的横板Ⅱ,所述横板Ⅱ与竖板Ⅰ和竖板Ⅱ的另一端形成U型口,所述加强筋的分布与所述主板的形状相同,分别设置在竖板Ⅰ、竖板Ⅱ、横板Ⅰ和横板Ⅱ的下表面,且与竖板Ⅰ、竖板Ⅱ、横板Ⅰ和横板Ⅱ的长度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支架结构简单,简化了制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由于在主板的每个方向均设置有加强筋,能够增加整个支架的支撑能力。

A kind of engine support and its anti deformation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支架及其防变形工装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支架及其防变形工装。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发动机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利用支架将其固定,但是传统的发动机支架支撑强度差,结构复杂,制作工序繁琐,不仅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另外有些发动机支架的焊接的过程中会因焊接应力导致变形,从而影响其质量,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支架及其防变形工装,以解决发动机支架支撑强度差和焊接应力变形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支架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支架,包括主板和设置在所述主板底部的加强筋,所述主板包括相对设置有竖板Ⅰ和竖板Ⅱ,以及横向设置在竖板Ⅰ和竖板Ⅱ一端的横板Ⅰ和横向设置在竖板Ⅰ和竖板Ⅱ之间的横板Ⅱ,所述横板Ⅱ与竖板Ⅰ和竖板Ⅱ的另一端形成U型口,所述加强筋的分布与所述主板的形状相同,分别设置在竖板Ⅰ、竖板Ⅱ、横板Ⅰ和横板Ⅱ的下表面,且与竖板Ⅰ、竖板Ⅱ、横板Ⅰ和横板Ⅱ的长度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竖板Ⅰ和竖板Ⅱ中间设置有倾斜面。进一步的,所述横板Ⅰ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竖板Ⅰ和竖板Ⅱ远离所述横板Ⅰ的端部以及所述横板Ⅱ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U型口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内圆角Ⅰ,顶部两侧设置有外圆角Ⅰ。进一步的,所述横板Ⅱ的中间设置有朝向所述横板Ⅰ方向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横板Ⅱ底部的加强筋上设置有一对连板,且连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其次,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上述发动机支架的防变形工装,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覆盖在所述横板Ⅱ上方的主板上,所述下板卡在所述U型口内,且与所述U型口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上设置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和下板通过螺栓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下板的朝向所述横板Ⅱ的侧边端部设置有外圆角Ⅱ,每个所述外圆角Ⅱ的同侧分别设置有内圆角Ⅱ。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公开的发动机支架结构简单,简化了制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由于在主板的每个方向均设置有加强筋,能够增加整个支架的支撑能力;(2)本技术提供的防变形工装能够卡在U型口中,从而利用其支撑力将加强筋焊接过程产生的应力抵消,防止发动机支架后期的变形,提高发动机支架的良品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支架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支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支架防变形工装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支架防变形工装的下板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支架与其防变形工装的配合的仰视图;图中:主板101,加强筋102,竖板Ⅰ103,竖板Ⅱ104,横板Ⅰ105,横板Ⅱ106,U型口107,倾斜面108,安装孔109,内圆角Ⅰ110,外圆角Ⅰ111,连接耳112,连板113,上板201,下板202,通孔203,连接孔204,外圆角Ⅱ205,内圆角Ⅱ2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发动机支架,包括主板101和设置在所述主板101底部的加强筋102,所述主板101包括相对设置有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以及横向设置在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一端的横板Ⅰ105和横向设置在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之间的横板Ⅱ106,所述横板Ⅱ106与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的另一端形成U型口107,所述加强筋102的分布与所述主板101的形状相同,分别设置在竖板Ⅰ103、竖板Ⅱ104、横板Ⅰ105和横板Ⅱ106的下表面,且与竖板Ⅰ103、竖板Ⅱ104、横板Ⅰ105和横板Ⅱ106的长度方向相同。由于横板Ⅰ105和横板Ⅱ106未处于同一平面内,为了两者同时连接在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上,所述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中间设置有倾斜面108。具体的,倾斜面108朝向所述横板Ⅰ105所在的方向倾斜。为了方便将发动机支架以及发动机的固定,所述横板Ⅰ105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09,所述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远离所述横板Ⅰ105的端部以及所述横板Ⅱ106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孔109。为了增加整个发动机支架的强度,所述U型口107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内圆角Ⅰ110,顶部两侧设置有外圆角Ⅰ111。除此之外,整个发动机支架的端部以及拐角处均为圆角设置,不仅能够增加发动机支架的美观性,而且能够提高其支撑强度。所述横板Ⅱ106的中间设置有朝向所述横板Ⅰ105方向的连接耳112,所述连接耳112上设置有安装孔109。位于所述横板Ⅱ106底部的加强筋102上设置有一对连板113,且连板1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109。在发动机支架中,由于位于横板Ⅰ105和横板Ⅱ106底部的加强筋102位于其中间位置,而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底部的加强筋102则靠近内侧边缘设置,由于这种不对称设置,在焊接加强筋时极易导致U型口107处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向内收缩,产生变形。因此,如图3-4所示,在上述发动机支架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变形工装,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板201和下板202,所述上板覆盖在所述横板Ⅱ106上方的主板101上,所述下板202卡在所述U型口107内,且与所述U型口107配合。所述上板201上设置有通孔203。如图5所示,具体的,主板101分为三部分,位于倾斜面108下方的部分即横板Ⅰ105所在的部分,倾斜面108部分以及倾斜面108上方的部分即横板Ⅱ106所在的部分,而上板201则安装在倾斜面108上方的部分,而通孔203与此部分的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上的安装孔109位置相对,在安装上板201时可以利用螺栓穿过通孔203和安装孔109将上板201固定在主板101上。为了方便上板201和下板202的拆卸和更换,所述上板201和下板202通过螺栓相连。具体的,下板202和上板201的相对位置设置有连接孔204,两者通过设置在连接孔204内的螺栓相连。采用这种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U型口107的形状更换下板202,以增加防变形工装的适用范围。为了与U型口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101)和设置在所述主板(101)底部的加强筋(102),所述主板(101)包括相对设置有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以及横向设置在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一端的横板Ⅰ(105)和横向设置在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之间的横板Ⅱ(106),所述横板Ⅱ(106)与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的另一端形成U型口(107),所述加强筋(102)的分布与所述主板(101)的形状相同,分别设置在竖板Ⅰ(103)、竖板Ⅱ(104)、横板Ⅰ(105)和横板Ⅱ(106)的下表面,且与竖板Ⅰ(103)、竖板Ⅱ(104)、横板Ⅰ(105)和横板Ⅱ(106)的长度方向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101)和设置在所述主板(101)底部的加强筋(102),所述主板(101)包括相对设置有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以及横向设置在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一端的横板Ⅰ(105)和横向设置在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之间的横板Ⅱ(106),所述横板Ⅱ(106)与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的另一端形成U型口(107),所述加强筋(102)的分布与所述主板(101)的形状相同,分别设置在竖板Ⅰ(103)、竖板Ⅱ(104)、横板Ⅰ(105)和横板Ⅱ(106)的下表面,且与竖板Ⅰ(103)、竖板Ⅱ(104)、横板Ⅰ(105)和横板Ⅱ(106)的长度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中间设置有倾斜面(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Ⅰ(105)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09),所述竖板Ⅰ(103)和竖板Ⅱ(104)远离所述横板Ⅰ(105)的端部以及所述横板Ⅱ(106)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孔(1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口(107)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内圆角Ⅰ(110),顶部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利纳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