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3978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置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悬置系统包括:多个悬置衬套;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框边、后框边、右框边和前框边,所述左框边、所述右框边、所述前框边和所述后框边的至少三个设有所述悬置衬套;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于所述副车架内且分别与多个所述悬置衬套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系统,通过将悬置衬套集成设置于副车架上,节约了悬置系统的成本,且降低了安装工序。

Suspension system and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置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悬置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车辆的悬置系统由左前悬置衬套、左前悬置支架、右前悬置衬套、右前悬置支架、左后悬置衬套、左后悬置支架、右后悬置衬套、右后悬置支架八个件组成,一套悬置系统的成本很高、重量较大。此外,动力总成需与四个悬置同时对正才能装配,装配便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悬置系统,该悬置系统制造成本低、安装工序简单。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悬置系统的车辆,该车辆的制造成本低、安装工序简单。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悬置系统,包括:多个悬置衬套;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框边、后框边、右框边和前框边,所述左框边、所述右框边、所述前框边和所述后框边的至少三个设有所述悬置衬套;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于所述副车架内且分别与多个所述悬置衬套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系统,通过将悬置衬套集成设置于副车架上,节约了悬置系统的成本,且降低了安装工序。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框边、所述右框边和所述后框边均设有安装孔,所述悬置衬套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可选实施例,所述悬置衬套为圆筒状,所述悬置衬套的一端嵌入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所述悬置衬套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悬置衬套包括:外骨架,所述外骨架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容置腔;内芯,所述内芯嵌设于所述外骨架内,所述内芯的外表面与所述外骨架的内表面构设出缓冲腔;橡胶夹层,所述橡胶夹层设于所述缓冲腔内。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骨架、所述内芯和所述橡胶夹层均设有同轴的通孔,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可选示例中,所述外骨架的内圈为多边形。可选示例中,所述橡胶夹层的一端设有唇边,所述唇边夹设在所述外骨架端面和所述限位板之间。可选示例中,所述限位板铆接于所述内芯上。可选示例中,所述外骨架上形成有与所述缓冲腔相通的网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悬置系统,由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系统将悬置衬套集成于副车架上,降低了悬置系统的制造成本,且减少了悬置系统的安装工序,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成本低、安装工序简单。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悬置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悬置衬套的分解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悬置系统的装配图。附图标记:悬置系统100;悬置衬套10;限位板11;外骨架12;容置腔121;网孔122;内芯13;橡胶夹层14;唇边141;通孔15;副车架20;左框边21;后框边22;右框边23;前框边24;安装孔25;动力总成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系统100,该悬置系统100用于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噪音,保证车辆平稳运行。如图4所示,悬置系统100包括:多个悬置衬套10、副车架20和动力总成30。具体地,副车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框边21、后框边22、右框边23和前框边24,左框边21、右框边23、前框边24和后框边22的至少三个设有悬置衬套10,动力总成30设于副车架20内且分别与多个悬置衬套10连接。也就是说,多个悬置衬套10集成设置于副车架20上,动力总成30被框设在副车架20内且分别与多个悬置衬套10连接。如此,悬置衬套10与动力总成30的连接无需单独设置悬置支架,减少了安装工序。副车架20设置的悬置衬套20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例如,如图4所示,左框边21、右框边23和后框边22设有悬置衬套10;或者左框边21、右框边23和前框边24设有悬置车套;或者前框边24、后框边22和右框边23设有悬置车套;或者前框边24、后框边22和左框边21的悬置衬套10,或者左框边21、右框边23、后框边22和前框边24均设有悬置衬套10。换言之,副车架20可以构成三点悬置布置或者四点悬置布置,从而在动力总成30的左右和前后方向进行限位,提高车辆的平衡性。现有的悬置系统100至少包括四个悬置衬套10和四个悬置支架,不仅重量大,成本高,而且安装工序复杂。本技术的悬置系统100将悬置支架集成设置于副车架20上,优选三个悬置衬套10,没有悬置支架与动力总成30连接,制造成本较低,安装工序简单。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系统100,通过将悬置衬套10集成设置于副车架20上,节约了悬置系统100的成本,且降低了安装工序。其中,三个悬置衬套10的形状结构相同,即三个悬置衬套10通用,如此,进一步减少开发模具的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左框边21、右框边23和后框边22均设有安装孔25,悬置衬套10嵌设于安装孔25内。换言之,悬置系统100装载于安装孔25内,从而通过副车架20来承载悬置系统100。其中,悬置系统100装配时,可以先将悬置衬套10装配于安装孔25内,接着将动力总成30吊装于副车架20内,最后将悬置衬套10与动力总成30连接,当然上述装配顺序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对本技术悬置系统100装配方式的限制。可选地,外骨架12为尼龙材质制备而成,副车架20为铸铁铝制备而成。如此,可以降低悬置系统100的整体重量,且尼龙材质较软,外骨架12插入安装孔25内时,也不容易引发安装孔25开裂的问题。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4所示,悬置衬套10为圆筒状,悬置衬套10的一端嵌入安装孔25内与动力总成30连接,悬置衬套10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的长度大于安装孔25的直径。通过限位板11将悬置衬套10限定在安装孔25内,防止其过分位移。可选示例中,悬置衬套10包括:外骨架12、内芯13、橡胶夹层14和限位板11。如图2结合图1所示,外骨架12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容置腔121,内芯13嵌设于外骨架12内,内芯13的外表面与外骨架12的内表面构成缓冲腔,橡胶夹层14设于缓冲腔内。即悬置衬套10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骨架12、橡胶夹层14和内芯13,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悬置衬套;/n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框边、后框边、右框边和前框边,所述左框边、所述右框边、所述前框边和所述后框边的至少三个设有所述悬置衬套;/n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于所述副车架内且分别与多个所述悬置衬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悬置衬套;
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左框边、后框边、右框边和前框边,所述左框边、所述右框边、所述前框边和所述后框边的至少三个设有所述悬置衬套;
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于所述副车架内且分别与多个所述悬置衬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边、所述右框边和所述后框边均设有安装孔,所述悬置衬套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衬套为圆筒状,所述悬置衬套的一端嵌入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所述悬置衬套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衬套包括:
外骨架,所述外骨架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容置腔;
内芯,所述内芯嵌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