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刹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1521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动刹车系统,包括有第一刹车操作装置、第二刹车操作装置、第一刹车产生装置、第二刹车产生装置、第一刹车导线、第二刹车导线以及一刹车油管。第一刹车操作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以第一枢接点枢接于第一固定架的第一操作杠杆以及以第二枢接点枢接于第一操作杠杆的平衡件,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平衡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定位部与一第四定位部,其中,第四定位部设置于第一枢接点、第二枢接点以及第二定位部三点所相连而成的区块范围内,当骑乘者按压第一操作杠杆时,可具有较佳的操作施力放大比例,增加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及第二刹车产生装置的刹车力。

Tandem brak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动刹车系统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连动刹车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动力车辆的连动刹车系统。
技术介绍
为符合车辆安全相关法令,车辆须安装连动刹车系统,请参阅图8,为现有连动刹车系统的架构图。图中出示一种现有连动刹车系统,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91、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92、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94、一第一刹车导线95、一第二刹车导线96以及一刹车油管98。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其分别为现有连动刹车系统的部分剖视图以及第一刹车操作装置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第一刹车操作装置91包括一第一固定架912、一第一操作杠杆911以及一平衡件913,第一固定架912设置于一把手99上,把手99枢接于车架(未显示)上,可供骑乘者操控车辆行驶方向。第一固定架912设有一第一定位部9121与一第二定位部9122。第一操作杠杆911依序分为一端部9111、一握部9112和一根部9113,端部9111常是成球状以避免事故时危害他人或骑乘者安全,握部9112是供骑乘者以手操作刹车部位,根部9113是第一操作杠杆911枢接于第一固定架912位置(第一枢接点914),根部9113也是平衡件913枢接于第一操作杠杆911位置(第二枢接点915),所述平衡件913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定位部9131与一第四定位部9132,第二枢接点915位于第三定位部9131与第四定位部9132之间。第二刹车操作装置92包括有一刹车总泵922、一第二操作杠杆921、一摇臂923以及一拖板924,刹车总泵922设置于一把手99上,包括有一缸体9223、一柱塞9221、一油室9224以及一回弹弹簧9222,柱塞9221及回弹弹簧9222容置于油室9224内,并可容纳部分液压油,回弹弹簧9222位于柱塞9221与缸体9223之间并受压迫长时间对柱塞9221施一弹簧力。摇臂923枢接于刹车总泵922,转动时可推动柱塞9221移动,使油室9224内的液压油因柱塞9221运动而产生油压,第二操作杠杆921枢接于刹车总泵922,当第二操作杠杆921转动时可推动摇臂923转动。拖板924枢接于摇臂923上,当拖板924受连动作用移动时可使摇臂923转动。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为一鼓式刹车装置,装置有一第一刹车摇臂931、一刹车盘935、二刹车蹄片933、一轮毂936以及一第一刹车固定架937,刹车盘935装置有一刹车凸轮932及一销934,当第一刹车摇臂931受力转动时,将使第一刹车凸轮932同步转动,此时刹车蹄片933以销934为支点而被刹车凸轮932撑开,受撑开后的刹车蹄片933将与轮毂936接触发生摩擦,使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产生刹车力。第二刹车产生装置94为一碟式刹车装置,装置有一刹车卡钳941以及一刹车碟盘942,当刹车卡钳941被输入一油压时,刹车卡钳941将夹持刹车碟盘942,使第二刹车产生装置94产生刹车力。第一刹车导线95包括一第一内线951以及包覆于第一内线951外部的一第一套管952,第一内线951一端连接第三定位部9131,另一端可驱动该第一刹车摇臂931,第一套管952一端抵接第一定位部9121,另一端抵接第一刹车固定架937;第二刹车导线96包括一第二内线961以及包覆于第二内线961外部的一第二套管962,第二内线961一端连接第四定位部9132,另一端连接拖板924,可驱动摇臂923转动,第二套管962一端抵接第二定位部9122,另一端抵接刹车总泵922。刹车油管98连接油室9224的一出油口9225以及刹车卡钳941,以此将缸体9223内油压传输至刹车卡钳941。骑乘者操作第二刹车操作装置92,将使第二刹车产生装置94产生刹车,骑乘者操作第一刹车操作装置91,将同时使第一刹车产生装置93及第二刹车产生装置94产生刹车。然而,如图10所示,在第一刹车操作装置91配置中第一枢接点914至第二枢接点915的距离为第一长度L1,以及第一枢接点914至端部9111的距离为第二长度L2,是关系着骑乘者操作的施力经由第一操作杠杆911所产生的施力放大比L2/L1,然而第一操作杠杆911与第一枢接点914在第一操作杠杆911外缘必须有一定的厚度H1,同样在第一操作杠杆911与第二枢接点915在第一操作杠杆911外缘也必须有一定的厚度H4,平衡件913的第四定位部9132由于和第二内线961接合,在考量第二内线961与平衡件913结构强度分别也会有相当的厚度H3与厚度H2,以上厚度H1、厚度H2、厚度H3和厚度H4的累积厚度将影响第一长度L1的设计距离,由于施力放大比L2/L1将影响操作施力输出,若第一长度L1无法适当的缩短距离将影响骑乘者施力无法被放大而最终导致刹车力不足问题。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专利技术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连动刹车系统,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连动刹车系统,通过调整第一固定架、第一操作杠杆、平衡件及第一刹车导线的相对配置位置,使得在不影响结构强度及第一操作杠杆长度的情况下,仍可通过上述方式增加操作施力放大比率,维持刹车产生装置的刹车力。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连动刹车系统设置于一车辆上,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一刹车导线、一第二刹车导线以及一刹车油管。第一刹车操作装置包括一设置于一把手上的第一固定架、一以一第一枢接点枢接于第一固定架的第一操作杠杆以及一以一第二枢接点枢接于第一操作杠杆的平衡件,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平衡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定位部与一第四定位部,第二枢接点位于第三定位部与第四定位部之间。第二刹车操作装置包括有一设置于一把手上刹车总泵以及一枢接于刹车总泵上的第二操作杠杆,刹车总泵包括有一缸体、一柱塞、一油室以及一连接缸体与柱塞的回弹弹簧,柱塞运动时,使刹车总泵产生一油压。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为一鼓式刹车装置,装置有一第一刹车摇臂以及一第一刹车固定架,故当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受施力驱动时,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将产生刹车力;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为一碟式刹车装置,装置有一刹车卡钳以及一刹车碟盘,故当第二刹车产生装置受油压驱动时,第二刹车产生装置将产生刹车力。第一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一内线以及包覆于第一内线外部的一第一套管,第一内线一端连接第三定位部,另一端可驱动第一刹车摇臂,第一套管一端抵接第一定位部,另一端抵接第一刹车固定架,亦即,第一刹车导线连接于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与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之间。第二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二内线以及包覆于第二内线外部的一第二套管,第二内线一端连接第四定位部,另一端可驱动柱塞运动,第二套管一端抵接第二定位部,另一端抵接该刹车总泵,亦即,第二刹车导线连接于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与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之间,提供连动刹车的效果。刹车油管连接油室的一出油口以及刹车卡钳,以此将缸体内油压传输至刹车卡钳。其中,第四定位部设置于第一枢接点、第二枢接点以及第二定位部三点所相连而成的区块范围内,当骑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动刹车系统,设置于一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包括一设置于一把手上的第一固定架、一以一第一枢接点枢接于该第一固定架的第一操作杠杆以及一以一第二枢接点枢接于该第一操作杠杆的平衡件,该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该平衡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定位部与一第四定位部,该第二枢接点位于该第三定位部与第四定位部之间;/n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包括有一设置于一把手上刹车总泵以及一枢接于该刹车总泵上的第二操作杠杆,该刹车总泵包括有一缸体、一柱塞、一油室以及一连接该缸体与该柱塞的回弹弹簧,该柱塞运动时,使该刹车总泵产生一油压;/n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为一鼓式刹车装置,装置有一第一刹车摇臂以及一第一刹车固定架;/n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为一碟式刹车装置,装置有一刹车卡钳以及一刹车碟盘;/n一第一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一内线以及包覆于该第一内线外部的一第一套管,该第一内线一端连接该第三定位部,另一端可驱动该第一刹车摇臂,该第一套管一端抵接该第一定位部,另一端抵接该第一刹车固定架;/n一第二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二内线以及包覆于该第二内线外部的一第二套管,该第二内线一端连接该第四定位部,另一端可驱动该柱塞运动,该第二套管一端抵接该第二定位部,另一端抵接该刹车总泵;以及/n一刹车油管,连接该油室的一出油口以及该刹车卡钳;/n其中,该第四定位部设置于该第一枢接点、该第二枢接点以及该第二定位部三点所相连而成的区块范围内,当骑乘者按压第一操作杠杆时,可具有较佳的操作施力放大比例,增加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及第二刹车产生装置的刹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动刹车系统,设置于一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包括一设置于一把手上的第一固定架、一以一第一枢接点枢接于该第一固定架的第一操作杠杆以及一以一第二枢接点枢接于该第一操作杠杆的平衡件,该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该平衡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三定位部与一第四定位部,该第二枢接点位于该第三定位部与第四定位部之间;
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包括有一设置于一把手上刹车总泵以及一枢接于该刹车总泵上的第二操作杠杆,该刹车总泵包括有一缸体、一柱塞、一油室以及一连接该缸体与该柱塞的回弹弹簧,该柱塞运动时,使该刹车总泵产生一油压;
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为一鼓式刹车装置,装置有一第一刹车摇臂以及一第一刹车固定架;
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为一碟式刹车装置,装置有一刹车卡钳以及一刹车碟盘;
一第一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一内线以及包覆于该第一内线外部的一第一套管,该第一内线一端连接该第三定位部,另一端可驱动该第一刹车摇臂,该第一套管一端抵接该第一定位部,另一端抵接该第一刹车固定架;
一第二刹车导线,包括一第二内线以及包覆于该第二内线外部的一第二套管,该第二内线一端连接该第四定位部,另一端可驱动该柱塞运动,该第二套管一端抵接该第二定位部,另一端抵接该刹车总泵;以及
一刹车油管,连接该油室的一出油口以及该刹车卡钳;
其中,该第四定位部设置于该第一枢接点、该第二枢接点以及该第二定位部三点所相连而成的区块范围内,当骑乘者按压第一操作杠杆时,可具有较佳的操作施力放大比例,增加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及第二刹车产生装置的刹车力。


2.一种连动刹车系统,设置于一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包括一设置于一把手上的第一固定架、一以一第一枢接点枢接于该第一固定架的第一操作杠杆以及一以一第二枢接点枢接于该第一操作杠杆的平衡件,该第一固定架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该平衡件两端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