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731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包括前轮制动系统和后轮制动系统,所述后轮制动系统包括后刹主泵、后刹分泵、后刹油管和后制动盘,所述后刹分泵上安装有用于摩擦后制动盘的刹车片,所述后刹分泵与后刹主泵之间通过后刹油管连通;所述前轮制动系统包括前刹主泵、前刹第一油管、前刹分泵和前制动盘,所述前刹分泵上安装有用于摩擦前制动盘的刹车片,所述前刹主泵与前刹分泵之间通过第一油管连通;所述前刹分泵还通过前刹第二油管与后刹主泵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实现对前、后轮的同时制动,使刹车距离减短,刹车更平稳,减少后刹甩尾的风险,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由汽油机或者电池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制动性能是摩托车行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摩托车行驶的安全性,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摩托车动力性的充分发挥。现有的摩托车大多时采用前制动手柄控制前轮,后制动脚踏控制后轮;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同时进行前轮和后轮的制动,才能较好的实现紧急刹车,但由于驾驶者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手和脚同时操作,因此前轮和后轮同时制动难以实现,特别是在紧急刹车的情况下,驾驶员可能会因为太紧张而只进行手上的动作,即只使用了前制动手柄来进行前轮制动,若前轮先于后轮制动或单独的前轮制动,则容易导致摩托车发生倾翻事故,同时若摩托车前轮和后轮不能够同时制动,在摩托车转向时,也容易发生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造成翻车或者摔倒的情况,不利于驾驶者的安全而出现事故;现有的制动器一般由刹车分泵进行控制,若刹车分泵只有一个活塞对制动器进行控制,当该活塞失效时,也会导致刹车不灵,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包括前轮制动系统和后轮制动系统,所述后轮制动系统包括后刹主泵、后刹分泵、后刹油管和后制动盘,所述后刹分泵上安装有用于摩擦后制动盘的刹车片,所述后刹分泵与后刹主泵之间通过后刹油管连通;所述前轮制动系统包括前刹主泵、前刹第一油管、前刹分泵和前制动盘,所述前刹分泵上安装有用于摩擦前制动盘的刹车片,所述前刹主泵与前刹分泵之间通过第一油管连通;所述前刹分泵还通过前刹第二油管与后刹主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前刹分泵包括三个活塞:活塞A、活塞B和活塞C,所述活塞B所在的通道与活塞C所在的通道连通,所述活塞B所在的通道以及活塞C所在的通道均与活塞A所在的通道隔离。前刹分泵主要用于对前制动器上的刹车片进行控制,而刹车片主要是通过前刹分泵上的活塞进行控制,通过在前刹分泵上设置三个活塞:活塞A、活塞B和活塞C,可以提高前刹分泵的容错率,防止只设置一个活塞失效后失去对刹车片的控制,将活塞B所在的通道与活塞C所在的通道连通,并保持活塞B所在的通道以及活塞C所在的通道均与活塞A所在的通道隔离,当前刹主泵工作时,带动前刹分泵上的B活塞、C活塞工作,推动刹车片进行制动,当后刹主泵工作时,带动前刹分泵上的A活塞工作,推动刹车片进行制动,前刹主泵和后刹主泵分别控制前刹分泵上不同的活塞工作,避免了前刹主泵和后刹主泵同时工作时对前刹分泵所造成的命令冲突,同时防止了其中一个活塞失效后所造成的的制动安全问题,提高了制动的准确性,保证了行车安全。进一步地,所述后轮制动系统还包括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铰接在车身上,所述制动踏板的末端通过制动拉杆与后刹主泵的活塞连接。后刹主泵在整个刹车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方便对后刹主泵进行控制,在摩托车的车身上设置有制动踏板,为了方便踩踏,一般将制动踏板设置在车身中下部,为了便于对后刹主泵的活塞进行控制,将制动踏板铰接在车身上,同时将制动踏板的末端通过制动拉杆与后刹主泵的活塞连接,使制动踏板形成一个杠杆,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带动制动拉杆运动,制动拉杆推动后刹主泵的活塞,将刹车油压传至后刹分泵和前刹分泵中,带动后刹分泵和前刹分泵工作,从而进行制动;当松开制动踏板时,为了使制动踏板复原,可在制动踏板的前部设置弹簧,制动踏板的复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进一步地,所述后刹主泵上连接有三岔接头,所述三岔接头通过制动软管与后刹主泵连通,所述三岔接头上还分别连接有后刹油管和前刹第二油管。当后刹主泵只有一个连接端口时,由于后刹油管与前刹第二油管均需要与后刹主泵进行连通,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在后刹主泵的连接端口上连接有三岔接头,后刹主泵与三岔接头之间通过制动软管连接,然后分别将后刹油管和前刹第二油管连接在三岔接头的另外两个连接端口上,实现后刹主泵同时对后刹分泵和前刹分泵的控制,实现对前后轮的同时制动,使刹车距离减短,刹车更平稳,减少后刹甩尾的风险,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进一步地,还包括铰接设置于车头上的前制动手柄,所述前制动手柄通过拉索与与前刹主泵的活塞连接。前刹主泵在整个前轮制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方便对前刹主泵进行控制,在摩托车的车头上设置有制动手柄,制动手柄一般设置于车把的前端,方便控制,将制动手柄铰接在车头上,同时将制动手柄的末端通过拉索与前刹主泵的活塞连接,使制动手柄形成一个杠杆,当握下制动手柄时,制动手柄拉动拉索,拉索拉动前刹主泵的活塞,将刹车油压传至前刹分泵中,带动前刹分泵工作,从而实现对前轮的制动。进一步地,所述后刹油管、前刹第二油管、前刹第一油管以及制动软管上均设置有保护套。后刹油管、前刹第二油管、前刹第一油管以及制动软管均属于制动油管,由于后刹油管、前刹第二油管和制动软管需要将后刹总泵的制动液传递到后刹分泵和前刹分泵中,前刹第一油管需要将前刹主泵中的制动液传递到前刹分泵中,因此制动油管是刹车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件,上述的制动油管采用制动软管,制动软管一般都采用内含尼龙、金属丝网的橡胶软管制成,为了对上述制动油管进行更好的保护,以保证制动的精确性,在上述的后刹油管、前刹第二油管、前刹第一油管以及制动软管上均设置有保护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在后轮制动系统中设置后刹分泵、后刹主泵,后刹分泵主要用于控制摩擦片运动,以对后制动盘进行制动,后刹主泵主要用于控制后刹分泵工作,当控制后刹主泵工作时,带动后刹分泵工作,从而对后轮进行制动;同理,设置前刹主泵和前刹分泵也主要是用于对前轮进行制动;而通过前刹第二油管将前刹分泵与后刹主泵连通,当控制后刹主泵工作时,即可同时控制前刹分泵与后刹分泵工作,实现对前、后轮的同时制动,使刹车距离减短,刹车更平稳,减少后刹甩尾的风险,提高行车的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在前刹分泵上设置三个活塞:活塞A、活塞B和活塞C,且将活塞B所在的通道与活塞C所在的通道连通,并保持活塞B所在的通道以及活塞C所在的通道均与活塞A所在的通道隔离,当前刹主泵工作时,带动前刹分泵上的B活塞、C活塞工作,推动刹车片进行制动,当后刹主泵工作时,带动前刹分泵上的A活塞工作,推动刹车片进行制动,前刹主泵和后刹主泵分别控制前刹分泵上不同的活塞工作,避免了前刹主泵和后刹主泵同时工作时对前刹分泵所造成的命令冲突,同时防止了其中一个活塞失效后所造成的的制动安全问题,提高了制动的准确性,保证了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在摩托车上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前刹分泵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后刹主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刹分泵;2-后刹油管;3-后刹主泵;4-制动踏板;5-前刹第二油管;6-前刹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制动系统和后轮制动系统,所述后轮制动系统包括后刹主泵(3)、后刹分泵(1)、后刹油管(2)和后制动盘(10),所述后刹分泵(1)上安装有用于摩擦后制动盘(10)的刹车片,所述后刹分泵(1)与后刹主泵(3)之间通过后刹油管(2)连通;所述前轮制动系统包括前刹主泵(7)、前刹第一油管(6)、前刹分泵(8)和前制动盘(9),所述前刹分泵(8)上安装有用于摩擦前制动盘(9)的刹车片,所述前刹主泵(7)与前刹分泵(8)之间通过第一油管(6)连通;所述前刹分泵(8)还通过前刹第二油管(5)与后刹主泵(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制动系统和后轮制动系统,所述后轮制动系统包括后刹主泵(3)、后刹分泵(1)、后刹油管(2)和后制动盘(10),所述后刹分泵(1)上安装有用于摩擦后制动盘(10)的刹车片,所述后刹分泵(1)与后刹主泵(3)之间通过后刹油管(2)连通;所述前轮制动系统包括前刹主泵(7)、前刹第一油管(6)、前刹分泵(8)和前制动盘(9),所述前刹分泵(8)上安装有用于摩擦前制动盘(9)的刹车片,所述前刹主泵(7)与前刹分泵(8)之间通过第一油管(6)连通;所述前刹分泵(8)还通过前刹第二油管(5)与后刹主泵(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刹分泵(8)包括三个活塞:活塞A、活塞B和活塞C,所述活塞B所在的通道与活塞C所在的通道连通,所述活塞B所在的通道以及活塞C所在的通道均与活塞A所在的通道隔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鼎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