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79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车身连接技术领域中一种汽车车身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底梁、上连接件和车身连接板等,通过齿形凸起和齿形凹槽的相互咬合,使上连接件与车身顶梁位置相对固定,当上连接件受到外力时,通过其弧形右壁将力有效分解,然后传输至中部支撑柱、斜支撑柱和环形支撑件上,三者分别接受消耗来自不同方向的外力,外力在上连接件上得到有效的分解消耗,减轻了车身顶梁的承力压力,且保证车身顶梁和车身连接板之间的稳固连接,通过旋拧第一自攻螺钉和第二自攻螺钉可以使上连接件、车身连接板和下连接件与车身顶梁和车身底梁分离,从而进行更换或修理,三者作为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兼具稳固与便于更换的双重性能,可以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连接
,具体领域为一种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经济迅猛发展,汽车已成为多数人出行的必备工具,汽车车上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件,由数百种薄板经冲压成车门、翼子板和地板等不同的结构件,这些结构件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从而组成汽车车身,汽车车身的连接方式分为可拆卸型和不可拆卸型两种,可拆卸型连接件安装和拆卸均比较方便,因此可拆卸型的汽车车身连接结构在损坏后便于进行更换,但相比之下如果不经过精巧的结构设计,其强度较低,不适合做主要承力结构,不可拆卸的连接件虽然强度较高,但在损坏后不便进行更换只能在原基础上进行修复,现有汽车车身的可拆卸类型连接结构和不可拆卸类型连接结构结合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使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兼具稳固与便于更换的双重性能,进而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底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梁(1)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梁(2),所述车身底梁(1)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梁(3),所述第一连接梁(2)和所述第二连接梁(3)的上端分别与车身顶梁(4)的两端相连接,所述车身顶梁(4)的中部上下表面均设有齿形凹槽(5),所述车身顶梁(4)的中部右表面焊接有中部支撑柱(6),所述中部支撑柱(6)的两侧均设有斜支撑柱(7),所述斜支撑柱(7)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顶梁(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支撑柱(7)的一侧设有环形支撑件(8),所述环形支撑件(8)的侧壁与所述车身顶梁(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车身顶梁(4)的外部设有上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底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梁(1)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梁(2),所述车身底梁(1)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梁(3),所述第一连接梁(2)和所述第二连接梁(3)的上端分别与车身顶梁(4)的两端相连接,所述车身顶梁(4)的中部上下表面均设有齿形凹槽(5),所述车身顶梁(4)的中部右表面焊接有中部支撑柱(6),所述中部支撑柱(6)的两侧均设有斜支撑柱(7),所述斜支撑柱(7)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顶梁(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支撑柱(7)的一侧设有环形支撑件(8),所述环形支撑件(8)的侧壁与所述车身顶梁(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车身顶梁(4)的外部设有上连接件(9),所述上连接件(9)的上下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齿形凸起(10),所述齿形凸起(10)位于所述齿形凹槽(5)的内部,所述上连接件(9)的上壁中部与所述车身顶梁(4)的上壁通过第一自攻螺钉(11)相连接,所述上连接件(9)的右内壁与所述中部支撑柱(6)、所述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作民孙金岭朱玲芝付建鹏李晓峰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