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635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型材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和车辆。该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包括角形连接件,并且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彼此交叉设置;角形连接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板部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板部;还包括容纳部和第一插槽部,容纳部用于容纳并定位第二型材的连接端,容纳部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槽部,第一板部插入到第一插槽部中;第二型材上设置有第二插槽部,第二板部插入到第二插槽部中;第二型材与角形连接件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该车辆包括该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该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和该车辆,使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之间的高效自锁连接,且定位精准,且能够保留型材的高强度特性。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for profi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型材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制造行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轻量化有助于提升操控性、动力性和燃油利用率。车身轻量化是实现整车轻量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采用铝合金型材骨架再蒙皮的车身结构,是实现车身轻量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焊接得到铝合金型材骨架的方案,由于铝合金对于焊接工艺要求高,所以存在焊接难度大、焊接变形大、焊接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焊接对工作环境要求高等问题,尤其对于高强度铝合金经过焊接后,焊后强度损失大,焊缝疲劳性能差,因而通过焊接铝合金得到铝合金型材骨架不是很好的选择。另外,通过螺栓连接得到铝合金型材骨架的方案,一方面存在结构适应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连接难度,降低了连接效率,另一方面存在结构增重大的问题,不利于车身轻量化。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以保留型材的高强度特性、提高型材的连接效率和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以保留型材的高强度特性、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第一型材(1)和第二型材(2)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角形连接件(30),并且所述第一型材(1)与所述第二型材(2)彼此交叉设置;/n所述角形连接件(3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板部(30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板部(30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交叉设置;/n所述第一型材(1)还包括容纳部(33)以及第一插槽部(31),所述容纳部(33)用于容纳并定位所述第二型材(2)的连接端,所述容纳部(33)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插槽部(31),所述第一板部(301)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槽部(31)中;/n所述第二型材(2)的面向所述第一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第一型材(1)和第二型材(2)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角形连接件(30),并且所述第一型材(1)与所述第二型材(2)彼此交叉设置;
所述角形连接件(3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板部(30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板部(30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型材(1)还包括容纳部(33)以及第一插槽部(31),所述容纳部(33)用于容纳并定位所述第二型材(2)的连接端,所述容纳部(33)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插槽部(31),所述第一板部(301)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槽部(31)中;
所述第二型材(2)的面向所述第一插槽部(31)所在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插槽部(32),所述第二板部(302)插入到所述第二插槽部(32)中;
固定部,所述第二型材(2)与所述角形连接件(30)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铆接件(34),所述第一型材(1)和所述第二型材(2)分别通过所述铆接件(34)与所述角形连接件(3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粘接件,所述粘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槽部(31)与所述第一板部(301)之间,并且所述粘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槽部(32)与所述第二板部(30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型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1)的面向所述第二插槽部(32)所在侧的侧壁为第一对接侧壁(10),所述第一对接侧壁(10)上设置有两个具有L形状截面的第一肋状部(310),两个所述第一肋状部(310)朝向所述第二插槽部(32)所在侧凸出于所述第一对接侧壁(10),所述第一插槽部(31)由所述第一对接侧壁(1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两个所述第一肋状部(310)形成,两个所述第一肋状部(310)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对接侧壁(10)的两个边缘延伸;
所述第二型材(2)的面向所述第一插槽部(31)所在侧的侧壁为第二对接侧壁(20),所述第二对接侧壁(20)上设置有两个具有L形状截面的第二肋状部(320),两个所述第二肋状部(320)朝向所述第一插槽部(31)所在侧凸出于所述第二对接侧壁(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宜王兴宇狄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