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16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该护轮板包括本体第一部和与本体第一部连接的本体第二部;本体第一部与本体第二部呈夹角设置;本体第一部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本体安装件;其中,本体第一部的内侧面为靠近本体第二部的一面。该护轮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和护轮板;安装支架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本体安装件配合连接的支架安装孔;本体第二部与安装支架的内轴面固定连接。该车辆包括侧围外板;还包括护轮板或者护轮板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轮板安装件外露、不美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市场上商用汽车为增大承载,后轮使用大轮胎或双胎,为满足相关法规,后轮位置需安装护轮板,以能够保护其他车辆和行人尽可能地不受到车辆车轮甩出的石子、泥沙、冰雪及水的袭击,并减少其他车辆和行人由于接近运动的车轮所产生的危险。但市场上多采用自攻钉的方式将护轮板直接固定在侧围外板上,致使护轮板安装件外露、不美观。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以提高护轮板安装整体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轮板安装件外露、不美观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护轮板,包括本体第一部和与所述本体第一部连接的本体第二部;所述本体第一部与所述本体第二部呈夹角设置;所述本体第一部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本体安装件;其中,所述本体第一部的内侧面为靠近所述本体第二部的一面。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本体第二部设置有本体安装结构;和/或,所述护轮板包括本体第三部;所述本体第一部的端部与所述本体第二部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本体第三部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第三部设置有本体安装结构;所述本体安装结构包括安装通孔、卡扣或者卡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本体安装件为卡扣、销钉或者螺钉;和/或,所述本体安装件采用的材质为塑料、不锈钢或者铸钢;所述护轮板采用的材料为塑料。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护轮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和护轮板;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本体安装件配合连接的支架安装孔;所述本体第二部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内轴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面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内轴面相邻且呈夹角设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护轮板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本体第二部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内轴面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自攻钉、螺钉或者子母扣;所述安装支架采用的材料为钢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台和/或凹槽;和/或,所述安装支架的边缘设置有翻边。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支架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凸台上。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包括侧围外板;还包括护轮板;所述护轮板的本体安装件与所述侧围外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护轮板的本体第二部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轴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侧围外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轴面相邻且呈夹角设置;或者,还包括护轮板安装结构;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面与所述侧围外板固定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本体第二部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轴面通过点焊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侧围外板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本体第二部与所述侧围外板的焊接面上涂设有点焊密封胶;或者,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侧围外板的焊接面上涂设有点焊密封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通过护轮板的本体第一部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本体安装件,以便于护轮板通过本体安装件安装在车辆的侧围外板或者与车辆侧围外板固定连接的安装结构上;该本体安装件为暗装结构,极大提高了护轮板的美观度,进而极大提高了车辆的美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轮板安装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轮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轮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护轮板);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护轮板的A区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安装支架的B区放大图。图标:100-护轮板;110-本体第一部;111-本体安装件;120-本体第二部;130-本体第三部;140-本体安装结构;200-安装支架;210-支架安装孔;300-侧围外板;400-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轮板、护轮板安装结构及车辆;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轮板安装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轮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显示结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省略护轮板的护轮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3显示了部分侧围外板。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显示结构,图5为图4所示的护轮板的A区放大图,图7为图6所示的安装支架的B区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本体安装件111为虚线显示,该本体安装件设置在本体第一部110的内侧面。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护轮板,用于汽车,尤其用于汽车的后轮。参见图1-图5所示,所述护轮板,包括本体第一部110和与本体第一部110连接的本体第二部120;本体第一部110与本体第二部120呈夹角设置;可选地,本体第一部110与本体第二部120之间的夹角为80°-115°。可选地,本体第一部110与本体第二部120呈直角或者近似直角设置。可选地,本体第一部110用于设置在车辆的外侧面,本体第二部120用于与车辆的轮胎间隔配合。本体第一部110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本体安装件111;其中,本体第一部110的内侧面为靠近本体第二部120的一面。通过本体安装件111,以便护轮板100直接安装在车辆的侧围外板300上,或者护轮板100通过安装支架、安装板等安装结构与车辆的侧围外板300连接;该本体安装件111为暗装结构,极大提高了护轮板100的美观度,可使护轮板100的整体造型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第一部(110)和与所述本体第一部(110)连接的本体第二部(120);所述本体第一部(110)与所述本体第二部(120)呈夹角设置;所述本体第一部(110)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本体安装件(111);其中,所述本体第一部(110)的内侧面为靠近所述本体第二部(120)的一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第一部(110)和与所述本体第一部(110)连接的本体第二部(120);所述本体第一部(110)与所述本体第二部(120)呈夹角设置;所述本体第一部(110)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本体安装件(111);其中,所述本体第一部(110)的内侧面为靠近所述本体第二部(120)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第二部(120)设置有本体安装结构(140);和/或,所述护轮板包括本体第三部(130);所述本体第一部(110)的端部与所述本体第二部(120)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本体第三部(130)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第三部(130)设置有本体安装结构(140);所述本体安装结构(140)包括安装通孔、卡扣或者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安装件(111)为卡扣、销钉或者螺钉;和/或,所述本体安装件(111)采用的材质为塑料、不锈钢或者铸钢;所述护轮板采用的材料为塑料。4.一种护轮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200)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护轮板(100);所述安装支架(200)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本体安装件(111)配合连接的支架安装孔(210);所述本体第二部(120)与所述安装支架(200)的内轴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支架(200)的外侧面与所述安装支架(200)的内轴面相邻且呈夹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轮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400);所述本体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孙保华李维增冯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