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宪平专利>正文

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902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输入输出轴同轴线,并套装在一起。输入轴上固定有前后太阳轮,齿圈架套装在输入轴上。前盖上固定有前行星轴,前行星轮套装在前行星轴上。后行星架与输出轴为一体,在后行星架上固定有后行星轴,后行星轮套装在后行星轴上。积极效果是:因用两行星排间齿数差实现减速,故其零件少,体积小且速比大。与同级减速器相比,速比可提高5-10倍。传动比可在10∶1-300∶1之间选择。(*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传动中的变速机构,特别是一种行星齿轮传动的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目前,各类齿轮减速器普遍存在体积大,速比小等不足之处。而蜗轮蜗杆减速器虽然传动比较大,其不足之处是对材料和制造技术要求高,易磨损等。本技术之目的是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公开一种用两行星排之间的齿轮齿数差去实现大减速比的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它由输入轴3,前盖2,两排相联的行星轮系,输出轴12和壳体16组成。其中;输入轴3与输出轴12同轴线,并通过轴承套装在一起。在输入轴3上固定有前太阳轮5和后太阳轮11,同时,带有前齿圈7和后齿圈9的齿圈架8通过轴承套装在两太阳轮之间的输入轴3上。在前盖2上对称地固定有前行星轴6,前行星轮1通过轴承套装在前行星轴6上。后行星架14与输出轴12为一体,在后行星架14上对称固定有后行星轴15,后行星轮10通过轴承套装在后行星轴15上。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两行星排间齿数差实现减速的目的,故其零件少,体积小而且速比大。与同级减速器相比,速比可提高5-10倍。传动比可在10∶1-300∶1之间选择。 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行星轮2、前盖3、输入轴4、前油封 5、前太阳轮6、前行星轴7、前齿圈8、齿圈架9、后齿圈 10、后行星轮 11、后太阳轮 12、输出轴13、后油封14、后行星架 15、后行星轴 16、壳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由输入轴3,前盖2,两排相联的行星轮系,输出轴12和壳体16组成。其中;输入轴3与输出轴12同轴线,并通过轴承套装在一起。在输入轴3上固定有前太阳轮5和后太阳轮11,同时,带有前齿圈7和后齿圈9的齿圈架8通过轴承套装在两太阳轮之间的输入轴3上。在前盖2上对称地固定有前行星轴6,前行星轮1通过轴承套装在前行星轴6上。后行星架14与输出轴12为一体,在后行星架14上对称固定有后行星轴15,后行星轮10通过轴承套装在后行星轴15上。现以前齿圈7为100个齿,后齿圈9为101个齿,前后两太阳轮5和11均为40个齿为例,说明其传动情况。当输入轴3输入一个高转速时,因前行星轮1固定在前盖2上,它不能绕前太阳轮5公转。后齿圈9的齿数差就迫使后行星轮10及后行星架14反向转动(与输入轴同向),因后行星架14与输出轴12一体,故此时输出轴12产生低转速的输出。其转速为;齿圈架8每转动一圈,输出轴转动1/101圈,因此形成101∶1的速比。与此同时输入轴3上的太阳轮5在经过前行星轮1推动前齿圈7转动时已构成一级减速运动,所以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实际传动比为两种减速比的乘积。即当行星排自身减速比为2.5∶1,由两齿圈齿数差形成的速比为101∶1时,该减速器的减速比为(2.5*101)∶1=252.5∶1。其输出轴12转动方向为;前齿圈齿数少,则与输入轴同向;后齿圈齿数少,则与输入轴反向。权利要求1.一种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它由输入轴(3),前盖(2),两排相联的行星轮系,输出轴(12)和壳体(16)组成,其特征是;输入轴(3)与输出轴(12)同轴线,并通过轴承套装在一起,在输入轴(3)上固定有前太阳轮(5)和后太阳轮(11),同时,带有前齿圈(7)和后齿圈(9)的齿圈架(8)通过轴承套装在两太阳轮之间的输入轴(3)上,在前盖(2)上对称地固定有前行星轴(6),前行星轮(1)通过轴承套装在前行星轴(6)上。后行星架(14)与输出轴(12)为一体,在后行星架(14)上对称固定有后行星轴(15),后行星轮(10)通过轴承套装在后行星轴(15)上。专利摘要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输入输出轴同轴线,并套装在一起。输入轴上固定有前后太阳轮,齿圈架套装在输入轴上。前盖上固定有前行星轴,前行星轮套装在前行星轴上。后行星架与输出轴为一体,在后行星架上固定有后行星轴,后行星轮套装在后行星轴上。积极效果是因用两行星排间齿数差实现减速,故其零件少,体积小且速比大。与同级减速器相比,速比可提高5-10倍。传动比可在10∶1-300∶1之间选择。文档编号F16H3/44GK2221124SQ95204928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王宪平 申请人:王宪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联行星齿差减速器,它由输入轴(3),前盖(2),两排相联的行星轮系,输出轴(12)和壳体(16)组成,其特征是;输入轴(3)与输出轴(12)同轴线,并通过轴承套装在一起,在输入轴(3)上固定有前太阳轮(5)和后太阳轮(11),同时,带有前齿圈(7)和后齿圈(9)的齿圈架(8)通过轴承套装在两太阳轮之间的输入轴(3)上,在前盖(2)上对称地固定有前行星轴(6),前行星轮(1)通过轴承套装在前行星轴(6)上。后行星架(14)与输出轴(12)为一体,在后行星架(14)上对称固定有后行星轴(15),后行星轮(10)通过轴承套装在后行星轴(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宪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宪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