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软管及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270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软管,包括管体及设于管体一端上的连接头,还包括设于连接头上的连接组件,连接头的中部设有一容置空腔,容置空腔的内壁上设有连通管体中空的连通孔,连接组件包括空心螺栓、及套设于空心螺栓上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第一垫片靠近空心螺栓的螺栓,第二垫片固设于空心螺栓上,空心螺栓上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于空心螺栓的轴线,第二通孔连通在第一通孔和空心螺栓的末端端面之间,空心螺栓从容置空腔内穿过连接头,第一通孔设于容置空腔内,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贴设于连接头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制动软管,占用空间小,不易在运输或安装时丢失零件,且节省了安装时间,成本低。

Brake hose and brak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软管及制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制动软管及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汽车上最基本的主动安全装备就要数制动系统了。制动系统一般包括制动卡钳、以及驱使制动卡钳产生夹合力的油压系统,制动时,油压系统往制动卡钳内注入液压油,使制动卡钳产生夹合力,以紧紧拥抱车辆,从而达到制动效果。具体来说,油压系统一般利用制动软管来向制动卡钳供压力油,因此在生产当中,通常需要涉及到制动卡钳与制动软管的装配。然而,现有技术当中,目前的装配方式为,制动软管一端设置螺帽式连接头,而制动卡钳上需突出一带外螺纹的连接管,连接头螺接在连接管上,缺点为突出式设计,占用空间大,易发生磕碰,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软管及制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制动软管和制动卡钳装配后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一种制动软管,包括管体及设于所述管体一端上的连接头,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头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头的中部设有一容置空腔,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的敞开口,所述容置空腔的内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管体中空的连通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空心螺栓、及套设于所述空心螺栓上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空心螺栓的螺栓,所述第二垫片固设于所述空心螺栓上,所述空心螺栓上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空心螺栓的轴线,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空心螺栓的末端端面之间,所述空心螺栓从所述容置空腔内穿过所述连接头,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贴设于所述连接头的两侧,以遮盖所述敞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空心螺栓采用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空心螺栓的轴向重合,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经过所述空心螺栓的轴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为圆形套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敞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置空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设有一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由所述管体的内壁向外肿胀形成,所述缓冲部靠近所述连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均为铜垫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在与所述述空心螺栓接触的部位上均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敞开口的直径。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卡钳,还包括上述的制动软管,所述制动卡钳上设有带内螺纹的进油孔,所述制动软管的空心螺栓的末端螺接在所述进油孔内。上述制动软管及制动系统,可采用螺栓与制动卡钳的进油孔螺接,不在是突出式设计,占用空间小,同时,垫片将连接组件和连接头压合成一体,不易在运输或安装时丢失零件,且节省了安装时间。同时巧妙的将螺栓设置成中空式结构,制动时,制动软管的压力油先进入连接头的容置空腔内,然后经螺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制动卡钳的进油孔内,形成制动,因此本制动软管无需额外再设计一套进油结构,节约成本,同时进一步降低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软管的装配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软管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管体与连接头的装配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空心螺栓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空心螺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制动软管的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垫片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管体10连接头20连接组件30容置空腔21敞开口22连通孔23空心螺栓31第一垫片32第二垫片33第一通孔311第二通孔312缓冲部11密封圈3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软管,包括管体10、设于所述管体10一端上的连接头20、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头20上的连接组件30。所述连接头20的中部设有一容置空腔21,所述连接头20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容置空腔21连通的敞开口22,所述容置空腔21的内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管体10中空的连通孔23。其中,所述连接头20为圆形套状结构。所述敞开口22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置空腔21的直径。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空心螺栓31、及套设于所述空心螺栓31上的第一垫片32和第二垫片33,所述第一垫片32靠近所述空心螺栓31的螺栓,所述第二垫片33固设于所述空心螺栓31上。所述空心螺栓31上设有第一通孔311及第二通孔312,所述第一通孔31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空心螺栓31的轴线,并经过所述空心螺栓31的轴线,所述第二通孔312连通在所述第一通孔311和所述空心螺栓31的末端(远离螺帽的一端)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二通孔312的轴向与所述空心螺栓31的轴向重合。所述空心螺栓31从所述容置空腔21内穿过所述连接头20,所述第一通孔311设于所述容置空腔21内,以与所述容置空腔21连通,所述第一垫片32和所述第二垫片33贴设于所述连接头20的两侧,以遮盖所述敞开口22,达到密封效果。其中,所述第二垫片33与所述空心螺栓31采用过盈配合,即铆接于所述空心螺栓31上,以和所述空心螺栓31形成一体,同时也将空心螺栓31、第一垫片32、第二垫片33及连接头20压合连成了一体,这样方便了后续安装,也解决了在安装或运输时,容易丢失零件的问题。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垫片32和所述第二垫片33结构相同,且均为铜垫片,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综上,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制动软管,后续可采用空心螺栓31与制动卡钳的进油孔螺接,不在是突出式设计,占用空间小,同时,垫片将连接组件30和连接头20压合成一体,不易在运输或安装时丢失零件,且节省了安装时间。同时巧妙的将螺栓设置成中空式结构,制动时,制动软管的压力油先进入连接头20的容置空腔21内,然后经螺栓的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312进入制动卡钳的进油孔内,形成制动,因此本制动软管无需额外再设计一套进油结构,节约成本,同时进一步降低占用空间。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制动软管,本实施例当中的制动软管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制动软管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管体10上设有一缓冲部11,所述缓冲部11由所述管体10的内壁向外肿胀形成,相当于一鼓包,所述缓冲部11靠近所述连接头20。可以理解的,由于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软管,包括管体及设于所述管体一端上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头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头的中部设有一容置空腔,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的敞开口,所述容置空腔的内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管体中空的连通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空心螺栓、及套设于所述空心螺栓上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空心螺栓的螺栓,所述第二垫片固设于所述空心螺栓上,所述空心螺栓上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空心螺栓的轴线,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空心螺栓的末端端面之间,所述空心螺栓从所述容置空腔内穿过所述连接头,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贴设于所述连接头的两侧,以遮盖所述敞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软管,包括管体及设于所述管体一端上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头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头的中部设有一容置空腔,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的敞开口,所述容置空腔的内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管体中空的连通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空心螺栓、及套设于所述空心螺栓上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空心螺栓的螺栓,所述第二垫片固设于所述空心螺栓上,所述空心螺栓上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空心螺栓的轴线,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空心螺栓的末端端面之间,所述空心螺栓从所述容置空腔内穿过所述连接头,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贴设于所述连接头的两侧,以遮盖所述敞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空心螺栓采用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杨林海江学勇梁庚法金志攀张弟熊和保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