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7462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装置,包括进液主管路、出液主管路、所述进液主管路与出液主管路之间设置上液冷板总成,下液冷板总成,上液冷板总成包括上板进液管,上板出液管,所述上板进液管与上板出液管之间设置多个上冷却板,下液冷板总成包括下板进液管,下板出液管,下板进液管与下板出液管之间设置多个下冷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池包冷却装置可根据电池包的硬件排布进行灵活变更,冷却板模块化,能够为异形电池包提供完备的散热冷却效果,保证电磁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包的安全稳定性,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池包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普遍使用的动力电源,而这种电池往往都是利用小块的锂离子电池经过串并联组合而成,当它成为动力电源的那一刻起,温度适应灵敏、热失控等安全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从电池充放电的基本原理分析,电池充电实际是在补充电池内部的电子,而放电则是在消耗电池内部的电子,无论是充电还是放电都会伴随着电子的剧烈运动,这种剧烈运动带来的结果就是热效应,而且这种热效应是无法避免的。为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专门搭配一套电池冷却系统。
[0003]随时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电池充放电而带来的温度释放越来越大,因此对电池冷却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当中,为了节省空间,预留出尽可能大的电池布置空间,电池冷却系统的结构设置为纯平结构,然而现实情况的车辆的电池布置往往需要根据车身以及底盘的布置做出适应性的变更,在电池硬件排布密度较大的位置,纯平结构的电池冷却系统就不能提供完备的冷却作用,长时间电池包高温得不到散除,将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会引起电池过热自燃,危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装置,能够灵活排布在电池包的外围,根据车身以及底盘的布置做出适应性的变更,结构灵活多变,冷却板模块化,可根据电池包的硬件排布进行灵活变更,能够为异形电池包提供完备的散热冷却效果,保证电磁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包的安全稳定性,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0005]为了实现上方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冷却装置包括进液主管路、出液主管路、所述进液主管路与出液主管路之间设置上液冷板总成,下液冷板总成。
[0006]所述上液冷板总成包括上板进液管,上板出液管,所述上板进液管与上板出液管之间设置多个上冷却板,所述上板进液管通过第一导管与进液主管路连通,所述上板出液管通过第二导管与出液主管路连通。
[0007]所述下液冷板总成包括下板进液管,下板出液管,所述下板进液管与下板出液管之间设置多个下冷却板,所述下板进液管通过第一三通管与进液主管路连通,所述下板出液管通过第二三通管与出液主管路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冷却板内包括上冷却液分液通道,所述上冷却液分液通道两端分别与上板进液管、上板出液管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冷却板内包括下冷却液分液通道,所述下冷却液分液通道两端分别与下板进液管,下板出液管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冷却板与所述下冷却板均与电池包的短边方向平行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通管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主管路、下板进液管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板进液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三通管,覆盖下冷却板排列方向的两端,所述下板进液管的中部设置两个第一三通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通管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二三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出液主管路、下板出液管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板出液管的两端本别设置一个第二三通管,覆盖下冷却板排列方向的两端,所述下板出液管的中部设置两个第二三通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液冷板总成设置为多个,排列方向与下冷却板排列方向一致。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冷却液分液通道与所述下冷却液分液通道内设置多个隔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进液主管路、出液主管路、在所述进液主管路与出液主管路之间设置上液冷板总成与下液冷板总成,所述上液冷板总成与所述下液冷板总成包括多个用以贴合电池包的冷却板,冷却板内设置有冷却液分液通道,所述冷却板为模块化产品,并且能够叠加放置,满足不同电池包的尺寸要求,开发周期段,冷却效果好,电池包的局部温差底的优点。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池包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上液冷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下液冷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下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A

A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电池包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进液主管路10出液主管路20上液冷板总成30下液冷板总成40上板进液管31上板出液管32上冷却板33第一导管34第二导管35下板进液管41下板出液管42下冷却板43第一三通管44第二三通管45下冷却液分液通道46隔板47
[002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
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实施例一
[0032]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包冷却装置包括进液主管路10、出液主管路20、所述进液主管路10与出液主管路20之间设置上液冷板总成30,下液冷板总成40。可以理解的,上液冷板总成30与下液冷板总成40周围的空间内可以布置电池包结构,具体的,上液冷板总成30的顶部或/与底部可以设置电池包,下液冷板总成40的顶部或/与底部同样可以设置电池包,该布置方式能够尽可能的增大电池包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同时降低电池包的内部温差,提升电池包的稳定性,与耗损一致性。
[003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液冷板总成30包括上板进液管31,上板出液管32,所述上板进液管31与上板出液管32之间设置多个上冷却板33,所述上板进液管31通过第一导管34与进液主管路10连通,所述上板出液管32通过第二导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主管路、出液主管路、所述进液主管路与出液主管路之间设置上液冷板总成,下液冷板总成;所述上液冷板总成包括上板进液管,上板出液管,所述上板进液管与上板出液管之间设置多个上冷却板,所述上板进液管通过第一导管与进液主管路连通,所述上板出液管通过第二导管与出液主管路连通;所述下液冷板总成包括下板进液管,下板出液管,所述下板进液管与下板出液管之间设置多个下冷却板,所述下板进液管通过第一三通管与进液主管路连通,所述下板出液管通过第二三通管与出液主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板内包括上冷却液分液通道,所述上冷却液分液通道两端分别与上板进液管、上板出液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电池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冷却板内包括下冷却液分液通道,所述下冷却液分液通道两端分别与下板进液管,下板出液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板与所述下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亮林徐虎刘辉易义尹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