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583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包括两组控制臂本体、一个调节螺栓和两个锁紧螺母,所述控制臂本体为冲压合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衬套连接部和杆体,所述衬套连接部用于装配衬套,所述衬套连接部靠近所述杆体的端部的接合处固定接合在一起,所述杆体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栓的两端,所述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两所述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拧紧在所述杆体的端部,所述杆体的接合缝处设有两块平行的翻边,两块所述翻边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螺栓能够方便有效地对控制臂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车轮角度的调整,通过锁紧螺母对控制臂的长度进行锁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独立悬架结构在SUV车型中被普遍应用,四连杆独立悬架属于独立悬架中的一种,其承载能力及对车轮运动轨迹的控制能力,相比其他结构的独立悬架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开发应用中更受青睐。现有的四连杆独立悬架通常需要用到一种控制臂,该控制臂为了调节长度以实现对车轮角度的调整,通常需要在车架上设置偏心孔及一套与偏心孔配合的偏心螺栓,再通过偏心螺栓来调节控制臂的长度,使车轮的角度得到调整。然而上述车架上设置的偏心结构往往因尺寸链及材料匹配不合理,导致该处力矩衰减,控制不足,从而影响控制臂对车轮角度的控制精度,同时也因车架偏心结构的增加,使得整车重量得到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车架上设置的偏心结构因尺寸链及材料匹配不合理,导致该处力矩衰减,控制不足,从而影响控制臂对车轮角度的控制精度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包括两组控制臂本体、一个调节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包括两组控制臂本体、一个调节螺栓和两个锁紧螺母,所述控制臂本体为冲压合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衬套连接部和杆体,所述衬套连接部用于装配衬套,所述衬套连接部靠近所述杆体的端部的接合处固定接合在一起,所述杆体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栓的两端,所述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两所述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拧紧在所述杆体的端部,所述杆体的接合缝处设有两块平行的翻边,两块所述翻边紧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包括两组控制臂本体、一个调节螺栓和两个锁紧螺母,所述控制臂本体为冲压合件,包括一体成型的衬套连接部和杆体,所述衬套连接部用于装配衬套,所述衬套连接部靠近所述杆体的端部的接合处固定接合在一起,所述杆体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栓的两端,所述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两所述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拧紧在所述杆体的端部,所述杆体的接合缝处设有两块平行的翻边,两块所述翻边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翻边通过紧固螺栓紧固连接,侧部与所述杆体的端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一块所述翻边背离另一块所述翻边的侧面焊接有一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栓插接在两块所述翻边上,并与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悬架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中间一体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金泉李文玲纪衽美李文涛邱在根黄灿杨林海梁庚法廖程亮尹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