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283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55
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制动空气管、底盘制动系统与散热空气管道,所述散热空气管道的一端依次与制动空气管、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散热空气管道的另一端与底盘制动系统相连接,散热空气管道的中部缠绕于车上已有部件外部或穿经车上已有部件而过,当车上已有部件为护风圈时,护风圈上凸圈环面的环侧围上缠绕有中部环管,凸圈环面的内空腔中设置有散热扇片。本设计不仅不需要预留额外空间,有利于底盘零部件布置,而且能在护风圈上集成制动空气通道,增强制动空气散热效果。

A Brake Pipeline Arrangement System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系统布置结构,属于一般车辆的制动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具体适用于不需要预留额外空间、有利于底盘零部件布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制动压缩空气从空气压缩机出来为高温空气,为保证空气干燥器以及制动系统各种阀类的性能和寿命,制动管路需要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而现有技术大部分在干燥器前端采用一段螺旋钢管或在底盘上/发动机机体上增加钢管管路走向来增加管路长度,以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现有技术的缺陷如下:(1)、布置螺旋管或者在发动机集体上布置,零部件数量多,同时占用底盘布置空间,导致其他系统布置不方便,高温钢管与油路、电路一起布置,存在干涉和可靠性风险;(2)、制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独立设计,集成化水平低。授权公告号为CN202294785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7月4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中冷器与制动气源系统,制动气源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干燥器,空气压缩机出气口通过管路与干燥器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中冷器包括水箱,以及用于给中冷器的水箱散热的冷却风扇,所述的管路设置在中冷器的水箱与所述的冷却风扇的缝隙之间。虽然该设计通过将管路设置在水箱与冷却风扇之间,借用冷却风扇吹过的气流带走管路内气体的热量,进而降低气体的温度,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中为了配合冷却风扇的气流,将管道专门设计为来回曲折的蛇形延长管,增加了制动管路所占的空间,需要预留专门的空间来设置蛇形延长管,从而导致底盘布置空间的进一步缩小,易给底盘其余零部件的设置造成干涉。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预留额外空间、不利于底盘零部件布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预留额外空间、有利于底盘零部件布置的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制动空气管与底盘制动系统,所述空气压缩机输出的气流经制动空气管与底盘制动系统相通;所述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还包括散热空气管道,所述散热空气管道的一端依次与制动空气管、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散热空气管道的另一端与底盘制动系统相连接,散热空气管道的中部缠绕于车上已有部件外部或穿经车上已有部件而过。所述散热空气管道的中部缠绕于车上已有部件外部时,散热空气管道的形状为环型、椭圆型、橄榄型、多边体或螺旋型,所述散热空气管道的中部穿经车上已有部件而过时,散热空气管道的形状为直管型、波浪管型或螺旋管型。所述车上已有部件包括小环面与大环面,小环面的直径小于大环面的直径,小环面的底环边与大环面的内环边垂直连接,且大环面的内环边的直径小于大环面的直径;所述散热空气管道为环型结构,包括中部环管、进气支管与出气支管,所述中部环管的一端经进气支管与制动空气管相连接,中部环管的另一端经出气支管与底盘制动系统相连接,且中部环管缠绕于小环面的环侧围上。所述车上已有部件为护风圈,该护风圈包括垂直连接的凸圈环面与平圈环面,凸圈环面为一种小环面,平圈环面为一种大环面,凸圈环面的环侧围上缠绕有中部环管。所述护风圈还包括与平圈环面的外环围相连接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的正面与进气支管、出气支管的外端相连接,进气支管内端、中部环管的交接处与出气支管内端、中部环管的交接处之间夹设有空白环围,该空白环围与中部环管所缠绕的环侧围部位共构成一个完整的环侧围。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凸字型,包括内宽板与外窄板,内宽板的一侧与平圈环面的外环围相连接,内宽板的另一侧与外窄板的一侧垂直连接,外窄板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内宽板的高度大于外窄板的高度,内宽板、外窄板之间夹成有上板口、下板口,上板口、下板口内分别设置有上气座、下气座,进气支管的外端经上气座与制动空气管相连接,出气支管的外端经下气座与底盘制动系统相连接。所述上气座、下气座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外座体及其内部开设的弧管腔、圆管腔,进气支管的外端或出气支管的外端依次经弧管腔、圆管腔后与对应的制动空气管或底盘制动系统相连接。所述外座体上与进气支管的外端或出气支管的外端相接触的侧面为进气侧面,外座体上与制动空气管或底盘制动系统相接触的侧面为出气侧面,且进气侧面与出气侧面垂直连接。所述圆管腔的直径大于弧管腔的直径。所述护风圈还包括散热扇片,该散热扇片设置于凸圈环面的内空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中,增设了散热空气管道,该散热空气管道两端分别与制动空气管、底盘制动系统相连接,布置时,散热空气管道的中部缠绕于车上已有部件外部或穿经车上已有部件而过,该种布置既利于延长整个空气管道的长度,利于管道内气体的降温,而且不会占用已有的空间,也就不需要预留额外空间,不会与其余零部件的安装、布置相干涉,利于底盘零部件布置。因此,本技术不仅不需要预留额外空间,而且有利于底盘零部件布置。2、本技术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中,当将车上已有部件选定为护风圈时,该护风圈包括垂直连接的凸圈环面与平圈环面,布置时,充分利用护风圈中的凸圈环面的环侧围,在其上缠绕有散热空气管道中的中部环管,既延长了散热空气管道的总长度,利于降低管内空气的温度,而且充分利用了护风圈这个部件上的自带空间,完全不需要额外预留空间,不会与其余零部件的安装、布置相干涉,利于底盘零部件布置,此外,采用环形结构的散热空气管道布置在护风圈上,结构更加清晰、简洁。因此,本技术可在护风圈上布置制动管路,结构简洁,兼具制动空气散热与利于底盘零部件布置的优点。3、本技术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中,在护风圈的外环围上连接有支撑板,该支撑板的正面与进气支管、出气支管的外端相连接,支撑板上特设有上板口、下板口以安装上气座、下气座,该设计不仅利于对护风圈上中部环管的支撑,确保散热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利于内外气路的联通,确保气路的畅通。因此,本技术不仅利于布置,而且牢固性较强。4、本技术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中,当在护风圈上设置散热空气管道时,可利用护风圈内部的散热扇片对缠绕在其上的散热空气管道进行流动空气降温,从而在延伸管路降温的基础上,增加降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此外,还可使护风圈在发挥原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一种降温的新功能,提高集成化效果。因此,本技术能在护风圈上集成制动空气通道,提高制动空气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车上已有部件为护风圈时,散热空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后视图。图4是图2中上气座、下气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护风圈内配有散热扇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空气压缩机1、制动空气管2、底盘制动系统3、散热空气管道4、中部环管41、进气支管42、出气支管43、小环面5、底环边51、环侧围52、空白环围521、大环面6、内环边61、护风圈7、凸圈环面71、内空腔711、平圈环面72、外环围721、支撑板73、内宽板731、外窄板732、上板口733、下板口734、上气座8、下气座81、外座体82、弧管腔83、圆管腔84、进气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1)、制动空气管(2)与底盘制动系统(3),所述空气压缩机(1)输出的气流经制动空气管(2)与底盘制动系统(3)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还包括散热空气管道(4),所述散热空气管道(4)的一端依次与制动空气管(2)、空气压缩机(1)相连接,散热空气管道(4)的另一端与底盘制动系统(3)相连接,散热空气管道(4)的中部缠绕于车上已有部件外部或穿经车上已有部件而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1)、制动空气管(2)与底盘制动系统(3),所述空气压缩机(1)输出的气流经制动空气管(2)与底盘制动系统(3)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还包括散热空气管道(4),所述散热空气管道(4)的一端依次与制动空气管(2)、空气压缩机(1)相连接,散热空气管道(4)的另一端与底盘制动系统(3)相连接,散热空气管道(4)的中部缠绕于车上已有部件外部或穿经车上已有部件而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空气管道(4)的中部缠绕于车上已有部件外部时,散热空气管道(4)的形状为环型、椭圆型、橄榄型、多边体或螺旋型,所述散热空气管道(4)的中部穿经车上已有部件而过时,散热空气管道(4)的形状为直管型、波浪管型或螺旋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上已有部件包括小环面(5)与大环面(6),小环面(5)的直径小于大环面(6)的直径,小环面(5)的底环边(51)与大环面(6)的内环边(61)垂直连接,且大环面(6)的内环边(61)的直径小于大环面(6)的直径;所述散热空气管道(4)为环型结构,包括中部环管(41)、进气支管(42)与出气支管(43),所述中部环管(41)的一端经进气支管(42)与制动空气管(2)相连接,中部环管(41)的另一端经出气支管(43)与底盘制动系统(3)相连接,且中部环管(41)缠绕于小环面(5)的环侧围(5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上已有部件为护风圈(7),该护风圈(7)包括垂直连接的凸圈环面(71)与平圈环面(72),凸圈环面(71)为一种小环面(5),平圈环面(72)为一种大环面(6),凸圈环面(71)的环侧围(52)上缠绕有中部环管(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商用车制动管路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风圈(7)还包括与平圈环面(72)的外环围(721)相连接的支撑板(73),该支撑板(73)的正面与进气支管(42)、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宋帅帅王喆琼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