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装置及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162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齿轮泵装置,确保泵性能且降低齿轮的形状精度、实现成本降低。在齿轮泵装置的至少一方的齿轮的形成封闭区域时的齿滑接部设置磨合性保护膜。从而,随着泵的旋转驱动,磨合性保护膜逐渐磨损,因而能够在齿轮彼此的啮合组合中获得最佳的齿轮形状。即使降低齿轮形状精度、实现成本降低,也能够降低泵内部的泄漏、确保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操纵汽车等的液压动力转向装置中作为其液压源的泵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抑制泵内部的泄漏、实现高性能的泵装置和使用它的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动力转向装置如特开2005-41301号公报公开所述,来自以电动马达驱动的可逆式泵装置的液压分别选择性地向动力缸的左右的缸室供给,从而获得操纵辅助力。该可逆式泵装置为内啮合齿轮式泵,在被旋转驱动的外齿齿轮和与其啮合的内齿齿轮之间形成泵室,改变其旋转方向,从而实现双向泵作用,即可变换其泵室的移动方向,更换吸入侧和排出侧,适当变换高压和低压的供给。专利文献1特开2005-41301号公报含有内啮合齿轮式泵的齿轮式泵,通常产生工作油从排出侧向吸入侧的泄漏,导致泵效率的降低。特别是,内啮合齿轮式泵中,通常的形状精度的齿轮尤其在旋转停止时或低速旋转时,在隔开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外齿齿轮和内齿齿轮的滑接部产生工作油从排出侧向吸入侧的泄漏,导致泵效率的降低。为了降低该泄漏,需要提高外齿齿轮和内齿齿轮的形状精度。内啮合齿轮式泵由于每次旋转外齿齿轮和内齿齿轮啮合的齿都错开,因此外齿齿轮和内齿齿轮的各齿与所啮合的对方的所有齿啮合。从而,需要进一步大幅提高齿轮的形状精度,导致了制作成本的大幅增大。再有,可逆式泵即使啮合的齿相同,若旋转方向相反则啮合位置移动到反向的面,因而,两齿轮的旋转相位关系错开间隙的量。其结果是,相互滑接的部位在旋转方向上不同,其差依存于啮合间隙。从而,预先考虑依存于该旋转方向的滑接部位,而对齿轮进行机械加工是极其困难的。为了改变需要密封的两齿轮的间隙,而期待一种能够确保所希望的泵性能且降低制作成本的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所述课题的泵装置和搭载有该泵装置的动力转向装置。另外,齿轮式泵中,2个齿轮通过在运转中滑接而磨损,齿的啮合精度提高。因而,泵的性能随着运转而逐渐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缩短达到最终的高性能的时间。第一目的通过如下的第一方法而实现,即第一方法是,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中至少任意一方,至少在工作油被封闭于第1齿轮和第2齿轮之间的封闭区域、在该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齿彼此滑接的部分具有磨合性保护膜。在此,所谓磨合性定义为比设置它的原材料容易因滑接而磨损的性质。另外,第二目的通过在第一方法的基础上设置施力机构而实现,所述施力机构在封闭区域的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齿彼此滑接的部分,将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中至少任意一方向提高第1齿轮的齿顶和第2齿轮的齿顶的接触力的朝向施力。随着实际的运转,磨合处理部逐渐磨损变形,从而,能够在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所有齿轮彼此的啮合组合中获得最佳的齿轮形状,能够降低泵内部的泄漏,提高泵性能。这在所啮合的对方的齿每次旋转都不同的齿数不同的齿轮泵(代表性的齿轮泵是内啮合齿轮式泵)中尤其能够起到效果。另外,通过对齿轮彼此施力,能够促进磨合,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最终的高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内啮合齿轮部的横截面图(图2的H-H截面)。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通过马达轴的纵截面图(图1的V1-V1截面)。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拆除了内啮合齿轮及在它们的上部配置的构件时的俯视图(壳体俯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通过第一通道(port)及第二通道的纵截面图(图3的V2-V2截面或V3-V3截面)。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通过排出元切换阀的纵截面图(图2的V4-V4截面)。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外齿齿轮的立体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内齿齿轮的立体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外齿齿轮或内齿齿轮的横截面(图6的3H面截面及图7的2H面截面)的齿顶部放大图。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外齿齿轮或内齿齿轮的纵截面(图6的3V面截面及图7的2V面截面)的齿角部放大图。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设置在外齿齿轮或内齿齿轮表面上的磨合性保护膜的耐磨损性的说明图。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系统结构图。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实际形态系统结构图。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齿轮啮合动作说明图。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内齿齿轮的施力机构说明图。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内齿齿轮的施力机构说明图。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设置在外齿齿轮或内齿齿轮的表面上的磨合性保护膜的耐磨损性的说明图。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外齿齿轮或内齿齿轮的横截面图。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动力组件的外啮合齿轮式的泵装置结构说明图。图中1-壳体,2-内齿齿轮(第一齿轮),2c-内齿侧面,2d-内齿齿顶部,2e-内齿齿根部,2g-内齿外周面,3-外齿齿轮(第二齿轮),3c-外齿侧面,3d-外齿齿顶部,3e-外齿齿根部,4-驱动轴,4c-止转销,4d-下轴承,4i-轴封,7-泵装置,7a、7b-第一通道、第二通道,8-磨合性保护膜,8c-磨合性侵蚀层,8d-磨合性析出层,9-操纵机构,10-液压缸,10a、10b-第一液压室、第二液压室,11-电动马达,11c-马达线,12-操纵转矩检测机构,13-马达控制电路,14-电源,15-操纵轮,20-备用槽,21a、21b-第一液压回路、第二液压回路,22a、22b-第一供油回路、第二供油回路,23a、23b-第一吸入阀、第二吸入阀,25-排出元切换阀,25a1、25b1-第一切换阀体、第二切换阀体,25c-切换阀体连杆,25e-切换阀座,26-排油回路,27-排出阀,28-轴承排油路,30-泵室,30a-封闭区域,41-壳体基座,41a1、41b1-第一通道槽、第二通道槽,41a2、41b2-第一通道纵孔、第二通道纵孔,41a3、41b3-第一通道横孔、第二通道横孔,41a4、41b4-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41c-壳体底面,41d1、41d2-第一排出压导入径向槽、第二排出压导入径向槽,41h-基座排出孔,41i-下轴承排油孔,51-壳体外壳,51c-壳体内周面,51h-外壳排出孔,51q-排出压导入周向槽,61-壳体盖,61c-壳体上面,61i-上轴承供油孔,70-工作油,75-低压导入路,80-底盖,90-上盖,100-动力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优选适用于如下的泵装置,即该泵装置具有壳体;旋转自如地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1齿轮;旋转自如地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至少旋转驱动所述第1齿轮或第2齿轮的驱动轴;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并在利用所述第1齿轮及所述第2齿轮的旋转而吸入工作油的区域开口的吸入通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并在利用所述第1齿轮及所述第2齿轮的旋转而排出工作油的区域开口的排出通道。另外,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如下的内啮合齿轮式泵装置为好,即该内啮合齿轮式泵装置具有壳体;旋转自如地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且内周侧具有内齿的内齿齿轮;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内齿齿轮内周侧,且外周侧具有与所述内齿啮合的外齿的外齿齿轮;与所述外齿齿轮连接,且旋转驱动所述外齿齿轮的驱动轴;在形成于所述内齿齿轮的内齿和外齿齿轮的外齿之间的多个泵室中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泵室的容积增大的吸入区域开口的吸入通道;在所述多个泵室中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泵室的容积减少的排出区域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装置,其具有:壳体;旋转自如地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1齿轮;旋转自如地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至少旋转驱动所述第1齿轮或第2齿轮的驱动轴;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并在利用所 述第1齿轮及所述第2齿轮的旋转而吸入工作油的区域开口的吸入通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并在利用所述第1齿轮及所述第2齿轮的旋转而排出工作油的区域开口的排出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中至少任意一方,至少在工作油被封闭 于所述第1齿轮和所述第2齿轮之间的封闭区域,在该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齿彼此滑接的部分具有磨合性保护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坪野勇佐佐木光雄高桥哲毒岛正明仓田昌和中岫泰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