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45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和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分别设置有沿着接合线连续形成的本体侧接合凸缘(21)和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突起(21a)设置在本体侧接合凸缘上,熔接突起(22a)与内侧和外侧控制壁(22b,22c)设置在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上。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时,内侧溢料储存槽(23)的容积被设定为大于外侧溢料储存槽(24)的容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其中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沿着具有环形形状的接合线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 管本体。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该方法^[呆i正在炫接时熔接溢料(welding burr)不会朝着接合线的内侧突出的同时,使得熔接能 够顺利地执行。
技术介绍
用于该类型的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通常已知,其中 形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至少 一部分的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沿着具 有环形形状的接合线被熔接到形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其余部分的合 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上。接合凸缘沿着接合线被分别设置在合成树脂 进气歧管本体和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上。接合凸缘的第一个设置有 朝着接合凸缘的第二个突出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设置有(i)朝着第 一接合凸缘突出并熔接到上述突起的熔接突起,及(ii)在接合线的内 侧和外侧朝着第一接合凸缘突出并布置在所述熔接突起的两侧的内侧 和外侧控制壁。然而,具有如上所述的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 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 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时,由第一接合凸缘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 的内侧控制壁以及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起形成的内侧溢料储存槽的 容积,与由第一接合凸缘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的外侧控制壁以及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起形成的外侧溢料储存槽的容积,被设置为基本 相同的容积。当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起被熔接到第 一接合凸缘的突 起并形成熔接溢料时,熔接溢料流到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并被储存 在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中。然而,从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溢出的 熔接溢料将有可能朝着内侧和外侧突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通 过刀具等去除突起部分来处理朝着外侧突出的熔接溢料。然而,没有 方法来处理朝着内侧突出的熔接溢料。从而,突起部分将形成导致进气气流阻力(air flow resistance )恶化的障碍物。为了处理此问题, 一些工艺已经被提出(例如,公开号为 2002-89388的日本专利),其中第 一接合凸缘的突起形成为比第二接合 凸缘的熔接突起更进一步地朝着内侧延伸。阻塞突起(blocking protrusion)形成在延伸的突起的内端部,以阻塞将要从第二接合凸缘 的内侧控制壁的外侧处的内侧溢料储存槽(即,内侧溢料储存槽的内 侧)溢出的熔接溢料。从而,可以抑制来自内侧溢料储存槽的朝着内 侧的熔接溢料的突起。然而,在该工艺中,有可能当内侧溢料储存槽充满熔接溢料 时,熔接溢料将越过延伸的突起并朝着内侧突出。而且,在另一方面, 如果在熔接溢料充满内侧溢料储存槽后,熔接溢料没有越过延伸的突 起,熔接溢料在内侧没有地方溢出。结果,有可能不能顺利地执行合 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的熔接,并且在接合凸 缘被熔接到一起的接合线的内侧部分将发生膨胀。从而,在该工艺中, 不可能解决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 时,熔接溢料突出到内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据如上所述的问题来设计,并且其目的为提供一种 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该熔接结构能够当合成树脂通道 构成部件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时,控制熔接溢料到接合线 内侧的突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合 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其中形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至少 一部 分的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沿着具有环形形状的接合线被熔接到形成 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其余部分的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上。在该熔接 结构中,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和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分别设置有 沿着接合线布置的接合凸缘。接合凸缘的第一个设置有朝着接合凸缘 的第二个突出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设置有朝着第一接合凸缘突出并 熔接到所述突起的熔接突起。第二接合凸缘还设置有在接合线的内侧 和外侧分别朝着第一接合凸缘突出的内侧和外侧控制壁。内侧和外侧 控制壁分别设置到熔接突起的两侧。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 成部件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时,由 第 一接合凸缘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的内侧控制壁以及第二接合凸缘 的熔接突起形成的内侧溢料储存槽的容积,被设定为大于由第 一接合 凸缘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的外侧控制壁以及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 起形成的外侧溢料储存槽的容积。由于该构造,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 气歧管本体时,熔接到第 一接合凸缘的突起的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 起形成熔接溢料。该熔接溢料流到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并被储存在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中,并且, 一旦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被充满, 该熔接溢料将接着继续朝着内侧和外侧溢出。由于溢料储存槽的容积 不同,熔接溢料从内侧和外侧储存槽溢出和朝着内侧和外侧突出的突 起时刻对于每一侧是不同的。更具体地,来自外侧溢料储存槽的熔接 溢料在来自内侧溢料储存槽的熔接溢料溢出和突出到内侧之前溢出和 突出到外侧。结果,如果当熔接溢料突出到外侧时停止熔接,可以可 靠地抑制熔接溢料向内侧的突起。因此,可以抑制形成向内侧的突出 部分。从而,不存在作为引起进气气流阻力恶化的阻碍物的突出部分。 结果,当内侧溢料储存槽变满时,可以以如下相同的方式可靠地抑制熔接溢料朝着内侧的突起如同当熔接溢料将要从内侧溢料储存槽溢 出时,设置突起用于阻止熔接溢料。进一步,由于当熔接溢料充满内 侧溢料储存槽时,熔接溢料在内侧没有地方溢出,所以在接合凸缘被 熔接到一起的接合线的内侧部分没有发生膨胀。因此,合成树脂通道 构成部件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的熔接可以顺利地执行。结果,当 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时,利用简单的 结构可以可靠地控制熔接溢料向内侧的突起。更具体地,为了特别地设定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的容积差 异,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 歧管本体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时,内侧溢料储存槽在内侧控制壁侧控制壁和熔接突起之间的内外方向上的尺寸长。由于该构造,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 气歧管本体时,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在内外方向上的尺寸差引起分别向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流动的熔接溢料如下流动在外侧溢料储存侧之前溢出并突出到外侧。从而,如果当熔接溢料突出到外侧时停止 熔接,可以可靠地抑制熔接溢料向内侧突起。因此,可以抑制形成到 内侧的突出部分,并且从而可靠地抑制进气气流阻力的恶化。结果, 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时,可以利用 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控制熔接溢料向内侧的突起。而且,可以设置用于确认在接合线的接合凸缘的熔接进展状 态的确认用(confirm-use)开口。在该情况下,确认用开口可以(i) 安置在外侧控制壁的顶端的某点,该点远离突起和熔接突起的熔接部 分,和(ii)可以形成为凹口。由于该构造,即使熔接溢料向外侧的溢 出量较小,可以从确认用开口来直接观察突起和熔接突起的熔接部分。 可选地,确认用窗口可以安置在靠近突起和熔接突起的熔接部分的点。 在该情况下,即使熔接溢料到外侧的溢出量较小,可以从确认用开口 来直接观察熔接部分。另外,在另一方面,如果熔接溢料到外侧的溢 出量较大,因为熔接溢料从确认用开口突出,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熔接结构,其包括:    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其形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至少一个部分;及    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沿着具有环形形状的接合线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上,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接合凸缘(21),其沿着接合线设置在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上;    第二接合凸缘(22),其沿着接合线设置在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上;    突起(21a),其设置在第一接合凸缘(21)上并朝着第二接合凸缘(22)突出;    熔接突起(22a),其设置在第二接合凸缘(22)上,所述熔接突起(22a)朝着第一接合凸缘(21)突出并被熔接到突起(21a);及    内侧控制壁(22b)和外侧控制壁(22c),其在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朝着第一接合凸缘(21)突出,并且分别设置到熔接突起(22a)的两侧,其中    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从而由第一接合凸缘(21)的突起(21a)、第二接合凸缘(22)的内侧控制壁(22b)以及第二接合凸缘(22)的熔接突起(22a)形成的内侧溢料储存槽(23)的容积,被设定为大于由第一接合凸缘(21)的突起(21a)、第二接合凸缘(22)的外侧控制壁(22c)以及第二接合凸缘(22)的熔接突起(22a)形成的外侧溢料储存槽(24)的容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松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