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9280 阅读:10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气结构,尤其涉及炭素行业生产铝用阳极、阴极、电极以及炭素石墨化材料煅烧用的罐式炉燃烧助燃冷空气的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包括前墙挥发分竖道和首层火道,在前墙内设有水平进气通道,水平进气通道与二层火道位置平齐,水平进气通道末端与首层进气通道之间通过竖直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来的直线进气方式,使得首层火焰分布更为稳定,同时可以对冷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预热,提高首层前墙位置的温度,杜绝生产中的“飘火”现象,缓解“放炮”问题,同时更能结合罐式炉自动调温系统,提高罐式炉自动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气结构,尤其涉及炭素行业生产铝用阳极、阴极、电极以及炭素石墨化材料煅烧用的罐式炉燃烧助燃冷空气的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罐式炉被市场广泛应用,其火道燃烧方式也由最初的预热空气助燃逐渐被冷空气助燃所取代,因此助燃空气进气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实践证明,首层火道前墙位置进入冷空气结构可以生产,但是也存在人工调温的问题,主要难处在于当原料中的挥发分升高时,首层空气风门需要开发,从气体流动和扩散燃烧的角度出发,很容易造成首层火道内火焰的“飘忽”,即火焰贴着首层火道上部空间燃烧,下部空间在冷空气的作用下温度较低,对比非常明显,这种现象称为“飘火”。“飘火”会给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第一,首层火道温度偏低,特别是前墙位置,造成原料在炉体上部区域升温缓慢;第二,原料中的挥发分在首层火道对应的位置逸出速率降低,加之市场上原料中的粉料含量较多,挥发分逸出不及时,容易造成“放炮”现象。因此为了解决“飘火”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发挥罐式炉自动调温系统,对罐式炉进气结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目的是为了维持首层火道内火焰分布的稳定性,不会出现“飘火”和“放炮”现象,提高首层温度,更好发挥罐式炉自动调温系统效果,实现罐式炉煅烧系统的稳定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包括前墙水平进气通道和竖直进气通道,在前墙设有水平进气通道,水平进气通道与二层火道位置平齐,水平进气通道末端与首层进气通道之间通过竖直通道连接。水平进气通道的进气端设有法兰。前墙挥发分竖道中心线距离火道的距离小于竖直通道中心线距离火道的距离。首层进气通道的外侧设有观察孔。首层火道入口位置采用耐火保温砖砌筑。本技术的优点效果:本技术改变了原来的直线进气方式,冷空气从进气通道从前墙往后墙方向进入后再竖直向上,进入首层进气通道,再进入首层火道,同时避开前墙挥发分竖道,避免两股气流互相碰撞,发生的剧烈燃烧。使得首层火焰分布更为稳定,同时可以对冷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预热,提高首层前墙位置的温度,杜绝生产中的“飘火”现象,缓解“放炮”问题,同时更能结合罐式炉自动调温系统,提高罐式炉自动化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墙挥发分竖道;2、首层火道;3、观察孔;4、水平进气通道;5、法兰;6、二层火道;7、首层进气通道;8、竖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如图所示本技术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包括前墙挥发分竖道1和首层火道2,在前墙内设有水平进气通道4,水平进气通道4与与二层火道6位置平齐,进气通道4末端与首层进气通道7之间通过竖直通道8连接。进气通道4的进气端设有法兰5。前墙挥发分竖道1中心线距离火道的距离小于竖直通道8中心线距离火道的距离。首层进气通道7的外侧设有观察孔3。首层火道2入口位置采用耐火保温砖砌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

【技术保护点】
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包括前墙挥发分竖道和首层火道,其特征在于在前墙内设有水平进气通道,水平进气通道与二层火道位置平齐,水平进气通道末端与首层进气通道之间通过竖直通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包括前墙挥发分竖道和首层火道,其特征在于在前墙内设有水平进气通道,水平进气通道与二层火道位置平齐,水平进气通道末端与首层进气通道之间通过竖直通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的进气端设有法兰。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善红吕博刘朝东崔银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