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229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汽水分离器,连接于硫化机水汽排出端,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水出口连接到热水储水罐,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乏汽出口连接到乏汽回收器,所述乏汽回收器的出水口连接到集水箱;热水储水罐和集水箱的出水分别连接到锅炉、洗浴房、供暖系统、烘胎房、前道工序加热设备、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车间送新风系统等设备。用过的水还可通入到冷却塔中,冷却塔连接地下回水池,回水池中通入自然风,水池连接鼓风机,鼓风机将回水池中的冷风抽取到车间地下风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节能利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整个内胎生产过程中,硫化过程是最大的能量消耗过程。在硫化内胎的过程中,模具内通入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介质(如蒸汽或过热水)使其发生交联反应(称为正硫化),并持续一定时间,在整个硫化过程中,蒸汽一直对硫化模具加热,需要始终保持等压等温,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且温度始终保持很高的状态。在硫化过程中,部分蒸汽凝结成为热水,同时由于热汽温度较高,在收集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次蒸发形成蒸汽乏汽,热水和乏汽的温度在95~100℃左右。目前,硫化产生的热水少部分作为生产锅炉的补充用水,还有一部分作为前道设备加热、烘胎房的热源,其余大部分都经冷却后作为生产循环用水使用,热源利用率极低;乏汽则大部分经冷却形成凝结水进入生产循环用水,另有部分直接排出,利用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该系统更加完善、热能利用率更高,使热水和乏汽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基本可以满足生产企业的所有热源需求。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特征在于:包括汽水分离器,连接于硫化机水汽排出端,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水出口连接到热水储水罐,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乏汽出口连接到乏汽回收器,所述乏汽回收器的出水口连接到集水箱;所述热水储水罐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到锅炉、洗浴房、供暖系统、烘胎房、前道工序加热设备;所述集水箱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到洗浴房、供暖系统、烘胎房、前道工序加热设备、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车间送新风系统;所述供暖系统、烘胎房、前道工序加热设备、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车间送新风系统出来的水,通入到冷却塔中,冷却塔连接地下回水池。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储水罐的出水管道上以及集水箱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和压力泵。进一步地,所述汽水分离器可为挡板式、汽旋式、吸附式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乏汽回收器中有制冷剂。进一步地,所述回水池中通入自然风;所述回水池连接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将回水池中的风抽取到车间地下风道中,在车间地板上设置有出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体现的有益效果是:完善了硫化车间热水和乏汽利用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的唯一限定,凡是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精神实质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换或改动,均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设置汽水分离器2,连接于硫化机1水汽排出端,将内胎硫化工艺产生的蒸汽乏汽和热水经汽水分离器2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热水通入到热水储水罐3中,乏汽则进入乏汽回收器4中。汽水分离器2的结构按压力容器规范设计,应用于去除蒸汽或压缩空气系统中所夹带液滴的场合。汽水分离器一般为压力容器结构碳钢或不锈钢设备,接口形式一般为法兰结构。汽水分离器可选型式为挡板式、汽旋式、吸附式。进一步地,汽水分离器应当安装于水平管道上,排水口垂直向下,为确保被分离的液体迅速排出,应在汽水分离器底部排水口连接合适的疏水阀。更进一步地,所有口径的汽水分离器均带安装支架,以减小管道承载。热水储水罐3具有保温作用,水温一般可维持在80℃上下。乏汽回收器4中加入制冷剂或设置制冷器设备,使蒸汽乏汽在乏汽回收器4中变为水。乏汽回收器4出水口连接到集水箱5,乏汽回收变为热水后进入集水箱5,温度大约95-100℃。热水储水罐3和集水箱5中的水完全可作为生产、办公和生活使用。热水储水罐3出来的热水可通过阀门13和管道分别接入到锅炉6、洗浴房7、供暖系统8、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集水箱5出来的热水可通过阀门13和管道也可连接到上述用水设备,在冬季可接入到供暖系统8、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11、车间送新风系统12,在夏季可接入到洗浴房7、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进一步地,在热水储水罐3出水管道上以及集水箱5出水管道上设置压力泵14,用于提供供水压力。进一步地,在上述供暖系统8、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11、车间送新风系统12出来的水,可通入冷却塔15中,经过冷却后的水可通入到回水池16中。再进一步地,回水池16可设置于地下,通入自然风后降温;回水池16连接鼓风机17,鼓风机17将冷却的风抽取到车间地下风道18中,在车间地板上设置出风口,在夏季冷却的风对车间进行吹送,可降低车间的温度。至此,生产余热可得到充分再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水分离器(2),连接于硫化机(1)水汽排出端,所述汽水分离器(2)的水出口连接到热水储水罐(3),所述汽水分离器(2)的乏汽出口连接到乏汽回收器(4),所述乏汽回收器(4)的出水口连接到集水箱(5);所述热水储水罐(3)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到锅炉(6)、洗浴房(7)、供暖系统(8)、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所述集水箱(5)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到洗浴房(7)、供暖系统(8)、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11)、车间送新风系统(12);所述供暖系统(8)、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11)、车间送新风系统(12)出来的水,通入到冷却塔(15)中,冷却塔(15)连接地下回水池(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胎生产线余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水分离器(2),连接于硫化机(1)水汽排出端,所述汽水分离器(2)的水出口连接到热水储水罐(3),所述汽水分离器(2)的乏汽出口连接到乏汽回收器(4),所述乏汽回收器(4)的出水口连接到集水箱(5);所述热水储水罐(3)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到锅炉(6)、洗浴房(7)、供暖系统(8)、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所述集水箱(5)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到洗浴房(7)、供暖系统(8)、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11)、车间送新风系统(12);所述供暖系统(8)、烘胎房(9)、前道工序加热设备(10)、办公区中央空调系统(11)、车间送新风系统(12)出来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章刘军凯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润通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