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011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轮胎胎面沿周向设置中心主沟,中心主沟的两侧分别沿周向设置第一胎肩主沟和第二胎肩主沟;第一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一径向高度落差,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二径向高度落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轮胎轻量化,并确保轮胎的排水性能与操控性能。

Tread pattern of a car's spare ti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 spare tire tread, tire tread is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enter of main channel, both sides of the center of the main channel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ain channel shoulder shoulder main channel; between the first shoulder main channel and main channel of the center area is the center of grounding area. Between the first shoulder main groove to the first sidewall region as the first shoulder grounding area; the second main channel between shoulder and center of the main channel for the second regional center ground area, between the second main channel to shoulder the second side of the region as the second shoulder grounding area; the first radial center area domain of the radial height is greater than the first shoulder grounding zone height to form the first radial gap, second center grounding area of the radial height is greater than the second shoulder grounding area is the radial height form second radial height difference. The invention can make the tires lighter and ensure the drainage and handling performance of the ti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尤其是指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介绍
轿车的整车轻量化是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轿车备用轮胎放于车辆内,作为一种备用产品,其使用的频率较低,当碰到紧急情况时才会短时间使用,且占用车辆空间。因此,轻量化轿车备用轮胎也是组车厂的选择因素之一。此外,备用轮胎的轻量化也是轮胎行业降低成本的考量因素,因此,轿车备用轮胎的轻量化是当今轮胎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轿车备用轮胎通常尺寸设置较落地胎小,因而其操控性能及排水性能不佳。现有技术中,轿车备用轮胎轻量化手段通常为:减薄胎面的胶料厚度,减小胎面宽度,或降低胎面花纹的陆比,其中,陆比为:胎面某区域的总面积为s,该区域的花纹块面积为a,则该区域的花纹块面积与该区域的总面积的比值称为该区域的陆比,即陆比i=a/s。所述备用轮胎轻量化手段使得备用轮胎的其他使用性能降低:减薄胎面胶料的厚度导致花纹沟深变浅而影响排水性能;减小胎面宽度,接地面积也随之减小,从而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降低花纹的陆比影响轮胎在干湿地的操控性能。有鉴于此,经深入研究,本专利技术研发出克服所述缺陷的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以使轮胎轻量化,并确保轮胎的排水性能与操控性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轮胎胎面沿周向设置中心主沟,中心主沟的两侧分别沿周向设置第一胎肩主沟和第二胎肩主沟;第一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一径向高度落差,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二径向高度落差;轮胎胎面沿周向形成花纹单元,该花纹单元包括单向排水沟组、导流沟组和双向排水沟组;沿轮胎胎面轴向设置双向排水沟组,双向排水沟组贯穿第一胎侧与第二胎侧之间的轮胎胎面;沿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一胎肩接地区域分别轴向设置导流沟组和单向排水沟组,导流沟组和单向排水沟组沿轮胎胎面周向分布,导流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后侧并连通中心主沟及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而单向排水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前侧并连通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沿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二胎肩接地区域分别轴向设置单向排水沟组和导流沟组,单向排水沟组和导流沟组沿轮胎胎面周向分布,单向排水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前侧并连通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而导流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后侧并连通中心主沟及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进一步,第一中心接地区域与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一致,第一径向高度落差与第二径向高度落差相同。进一步,第一径向高度落差、第二径向高度落差分别为0.2mm-0.4mm。进一步,第一中心接地区域与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宽度一致,第一胎肩接地区域与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宽度一致,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的宽度较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宽度小15%-25%,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宽度较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宽度小15%-25%。进一步,单向排水沟组由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组成;单向排水沟组设置在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一胎肩接地区域时,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轴向沿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一胎肩接地区域倾斜延伸至第一胎侧,且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之间的周向距离逐渐增大;单向排水沟组设置在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二胎肩接地区域时,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轴向沿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二胎肩接地区域倾斜延伸至第二胎侧,且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之间的周向距离逐渐增大。进一步,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之间的最小周向距离为最大周向距离的50%-60%。进一步,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的两侧分别设置凹向花纹块的弧形槽,弧形槽的最大横向宽度为8mm-12mm,最大纵向宽度为3mm-8mm。进一步,导流沟组由第一中心导流沟、第二中心导流沟、第一胎肩导流沟和第二胎肩导流沟组成;导流沟组设置在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一胎肩接地区域时,第一中心导流沟和第二中心导流沟轴向沿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倾斜设置并连通中心主沟与第一胎肩主沟,且第一中心导流沟和第二中心导流沟之间的周向距离逐渐增大,第一胎肩导流沟和第二胎肩导流沟轴向沿第一胎肩接地区域倾斜设置并连通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且第一胎肩导流沟和第二胎肩导流沟之间的周向距离逐渐增大;导流沟组设置在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二胎肩接地区域时,第一中心导流沟和第二中心导流沟轴向沿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倾斜设置并连通中心主沟与第二胎肩主沟,且第一中心导流沟和第二中心导流沟之间的周向距离逐渐增大,第一胎肩导流沟和第二胎肩导流沟轴向沿第二胎肩接地区域倾斜设置并连通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且第一胎肩导流沟和第二胎肩导流沟之间的周向距离逐渐增大。进一步,第一中心导流沟和第二中心导流沟之间的最小周向距离为最大周向距离的50%-60%;第一胎肩导流沟和第二胎肩导流沟之间的最小周向距离为最大周向距离的50%-60%。进一步,第一中心导流沟和第二中心导流沟的两侧分别设置凹向花纹块的弧形槽,弧形槽的最大横向宽度为8mm-12mm,最大纵向宽度为3mm-8mm;第一胎肩导流沟和第二胎肩导流沟的两侧分别设置凹向花纹块的弧形槽,弧形槽的最大横向宽度为8mm-12mm,最大纵向宽度为3mm-8mm。进一步,双向排水沟组由第一双向排水沟和第二双向排水沟组成,第一双向排水沟和第二双向排水沟分别沿轮胎胎面轴向倾斜设置,第一双向排水沟和第二双向排水沟之间的周向距离由中心主沟至第一胎侧逐渐增大,且第一双向排水沟和第二双向排水沟之间的周向距离由中心主沟至第二胎侧逐渐增大。进一步,第一双向排水沟和第二双向排水沟之间的最小周向距离为最大周向距离的50%-60%。进一步,第一双向排水沟和第二双向排水沟的两侧分别设置凹向花纹块的弧形槽,弧形槽的最大横向宽度为8mm-12mm,最大纵向宽度为3mm-8mm。进一步,中心主沟两侧的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和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分别由单向排水沟组、导流沟组和双向排水沟组分割成形成周向大花纹块、第一小花纹块和第二小花纹块的循环,大花纹块的面积大于第一小花纹块和第二小花纹块,大花纹块的周向边缘设置缺口槽。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轮胎胎面沿周向设置中心主沟,中心主沟的两侧分别沿周向设置第一胎肩主沟和第二胎肩主沟,第一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二胎肩接地区域,即两胎肩主沟将胎面划分为中心接地区域以及胎肩接地区域,确保干湿地的操控性能;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一径向高度落差,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二径向高度落差,即中心接地区域与胎肩接地区域通过胎肩主沟设置落差以减少胎肩接地区域的胶料从而使轮胎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保护点】
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胎面沿周向设置中心主沟,中心主沟的两侧分别沿周向设置第一胎肩主沟和第二胎肩主沟;第一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一径向高度落差,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二径向高度落差;轮胎胎面沿周向形成花纹单元,该花纹单元包括单向排水沟组、导流沟组和双向排水沟组;沿轮胎胎面轴向设置双向排水沟组,双向排水沟组贯穿第一胎侧与第二胎侧之间的轮胎胎面;沿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一胎肩接地区域分别轴向设置导流沟组和单向排水沟组,导流沟组和单向排水沟组沿轮胎胎面周向分布,导流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后侧并连通中心主沟及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而单向排水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前侧并连通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沿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二胎肩接地区域分别轴向设置单向排水沟组和导流沟组,单向排水沟组和导流沟组沿轮胎胎面周向分布,单向排水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前侧并连通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而导流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后侧并连通中心主沟及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

【技术特征摘要】
1.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胎面沿周向设置中心主沟,中心主沟的两侧分别沿周向设置第一胎肩主沟和第二胎肩主沟;第一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与中心主沟之间的区域为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之间的区域为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第一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一径向高度落差,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大于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形成第二径向高度落差;轮胎胎面沿周向形成花纹单元,该花纹单元包括单向排水沟组、导流沟组和双向排水沟组;沿轮胎胎面轴向设置双向排水沟组,双向排水沟组贯穿第一胎侧与第二胎侧之间的轮胎胎面;沿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一胎肩接地区域分别轴向设置导流沟组和单向排水沟组,导流沟组和单向排水沟组沿轮胎胎面周向分布,导流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后侧并连通中心主沟及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而单向排水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前侧并连通第一胎肩主沟至第一胎侧;沿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二胎肩接地区域分别轴向设置单向排水沟组和导流沟组,单向排水沟组和导流沟组沿轮胎胎面周向分布,单向排水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前侧并连通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而导流沟组位于双向排水沟组周向后侧并连通中心主沟及第二胎肩主沟至第二胎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中心接地区域与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径向高度一致,第一径向高度落差与第二径向高度落差相同;第一径向高度落差、第二径向高度落差分别为0.2mm-0.4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中心接地区域与第二中心接地区域的宽度一致,第一胎肩接地区域与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宽度一致,第一胎肩接地区域的宽度较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宽度小15%-25%,第二胎肩接地区域的宽度较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宽度小15%-2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向排水沟组由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组成;单向排水沟组设置在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一胎肩接地区域时,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轴向沿第一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一胎肩接地区域倾斜延伸至第一胎侧,且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之间的周向距离逐渐增大;单向排水沟组设置在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二胎肩接地区域时,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轴向沿第二中心接地区域及第二胎肩接地区域倾斜延伸至第二胎侧,且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之间的周向距离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车备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之间的最小周向距离为最大周向距离的50%-60%;第一单向排水沟和第二单向排水沟的两侧分别设置凹向花纹块的弧形槽;弧形槽的最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