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133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缸结构,包括缸体,缸体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可前后移动地设置有活塞,活塞将空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活塞的前端同轴设置有拉杆,拉杆设置在前腔室中,拉杆的前端伸出缸体,特点是前腔室的内壁与拉杆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纵向截面为圆环形的第一油腔,缸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口,空腔内设置有导杆,导杆与拉杆同轴设置,导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缸体上,拉杆内设置有纵向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油腔,导杆的第二端穿过活塞伸入设置在第二油腔内,导杆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口,第二进油口与第二油腔相连通,第一油腔的纵向截面面积与第二油腔的纵向截面面积相等。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控制且拉杆的双向移动速度快。

An oil cylinder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ylinder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cavity can move back and forth to set up a piston, piston cavity is divided into a front chamber and a back chamber, the front end of the piston is provided with a coaxial rod, rod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chamber, the front end of the rod extends out of a cylinder, is betwee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front chamber and the rod to form a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first oil annular cavity,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let,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guide rod, the guide rod is set with coaxial rod, the first end of the guide rod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rod is arranged in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second oil the circular cavity, the guide rod second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end through the piston into the oil chamber, the guide ro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oil inlet, seco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il inlet and the oil chamber second,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first oil chamber The area of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the second oil cavity is equal. The advantage is tha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to control, and the two-way moving speed of the pull rod is fa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缸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缸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开合模机构的油缸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产塑料制品通常需要用到注塑设备,而注塑设备中的开合模机构对塑料制品成功与否起到关键的作用,其中油缸结构是开模和合模工序中常用的动力设备。目前常见的用于注塑机开合模机构中的油缸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缸体C1和活塞杆,活塞杆包括拉杆C2和设置在拉杆C2上的活塞C3,缸体C1内设置有油腔,缸体C1上设置有与油腔连通的第一油口C11和第二油口C12,其中拉杆C2与开合模机构上的动模板C5固定连接,开合模机构上的定模板C6与缸体C1固定连接,当第二油口C12进油时,推动活塞杆向前移动,使动模板C5和定模板C6分离,实现开模;反之,当第一油口C11进油时,推动活塞杆向后移动,使动模板C5和定模板C6靠近,实现合模。针对上述结构的油缸,活塞C3将油腔分隔为有杆腔C41和无杆腔C42,有杆腔C41和无杆腔C42两侧的面积相差较大,对于无杆腔C42侧,拉杆C2的运动速度较慢,若要实现动模板C5的快速移动,则需要通过另外设置差动装置,结构复杂,控制平稳度较差,且控制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控制且双向移动速度快的油缸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缸结构,包括缸体,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所述的活塞将所述的空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的活塞的前端同轴设置有拉杆,所述的拉杆设置在所述的前腔室中,所述的拉杆的前端伸出所述的缸体,所述的前腔室的内壁与所述的拉杆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纵向截面为圆环形的第一油腔,所述的缸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油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油口,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导杆,所述的导杆与所述的拉杆同轴设置,所述的导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缸体上,所述的拉杆内设置有纵向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油腔,所述的导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的活塞伸入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油腔内,所述的导杆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的第二油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油腔的纵向截面面积与所述的第二油腔的纵向截面面积相等。所述的缸体包括缸筒、前盖和后盖,所述的后盖密封设置在所述的缸筒的后端,所述的前盖密封设置在所述的缸筒的前端,所述的拉杆的前端伸出所述的前盖,所述的拉杆与所述的前盖之间设置有第一油封,所述的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的前盖上。上述缸体结构简单,前盖和后盖分别密封设置在缸筒上,确保缸体的密封性,拉杆和前盖之间设置第一油封,确保第一油腔的密封性。所述的缸筒内设置有所述的空腔,所述的活塞的外壁与所述的缸筒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油封。活塞与缸筒之间设置的第二油封可有效确保前腔室与后腔室之间的绝对密封,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所述的后盖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与所述的导杆同轴的安装孔,所述的导杆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安装孔内。在后盖上设置安装孔用于安装导杆的第一端,安装结构简单,且该安装孔为前后贯通的,使得外部的液压油能够方便地通过设置在所述的导杆上的第二进油口进入到第二油腔中。所述的导杆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通孔,所述的通孔为所述的第二进油口。第二进油口为设置在导杆上前后贯通的通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快速进油。所述的第二油腔为自所述的活塞后端面向所述的拉杆前端面方向设置的盲孔,所述的盲孔与所述的导杆同轴。第二油腔为自活塞后端面向拉杆前端面方向设置的盲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所述的导杆的外壁与所述的第二油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油封。第三油封的设置确保了第二油腔的密封性。所述的导杆与所述的活塞之间设置有第四油封。第四油封的设置确保了第二油腔的密封性,相比在导杆外壁与第二油腔内壁之前设置油封的方案,本结构更加易于加工,加工成本较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拉杆内设置一个轴截面面积与第一油腔的轴截面面积相等的第二油腔,通过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分别向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输入液压油,而后腔室内只是填充有空气,无需额外设置差动装置,即可平稳实现的拉杆快速地双向移动;(2)在缸体内设置导杆,导杆的第二端伸入设置在第二油腔内,导杆上设置的第二进油口为第二油腔提供了液压油输送通道,同时导杆对拉杆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确保拉杆的平稳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用于注塑机开合模机构中的油缸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与注塑机开合模机构相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与注塑机开合模机构相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后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2、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油缸结构,包括缸体1,缸体1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2,活塞2将空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12,活塞2的前端同轴设置有拉杆3,拉杆3设置在前腔室中,拉杆3的前端伸出缸体1,前腔室的内壁与拉杆3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纵向截面为圆环形的第一油腔11,缸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油腔11相连通的第一进油口13,空腔内设置有导杆4,导杆4与拉杆3同轴设置,导杆4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缸体1上,拉杆3内设置有纵向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油腔31,导杆4的第二端穿过活塞2伸入设置在第二油腔31内,导杆4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口41,第二进油口41与第二油腔31相连通,第一油腔11的纵向截面面积S1与第二油腔31的纵向截面面积S2相等。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缸体1包括缸筒G1、前盖G2和后盖G3,后盖G3密封设置在缸筒G1的后端,前盖G2密封设置在缸筒G1的前端,拉杆3的前端伸出前盖G2,拉杆3与前盖G2之间设置有第一油封5,第一进油口13设置在前盖G2上。上述缸体1结构简单,前盖G2和后盖G3分别密封设置在缸筒G1上,确保缸体1的密封性,拉杆3和前盖G2之间设置第一油封5,确保第一油腔5的密封性。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缸筒G1内设置有空腔,活塞2的外壁与缸筒G1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油封6。活塞2与缸筒G1之间设置的第二油封6可有效确保前腔室与后腔室12之间的绝对密封,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后盖G3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与导杆4同轴的安装孔G31,导杆4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孔G31内。在后盖G3上设置安装孔G31用于安装导杆4的第一端,安装结构简单,且该安装孔G31为前后贯通的,使得外部的液压油能够方便地通过设置在导杆4上的第二进油口41进入到第二油腔31中。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导杆4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通孔,通孔为第二进油口41。第二进油口41为设置在导杆4上前后贯通的通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快速进油。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油腔31为自活塞2后端面向拉杆3前端面方向设置的盲孔,盲孔与导杆4同轴。第二油腔31为自活塞2后端面向拉杆3前端面方向设置的盲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导杆4的外壁与第二油腔3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油封7。第三油封7的设置确保了第二油腔31的密封性。当上述油缸结构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油缸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缸结构,包括缸体,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所述的活塞将所述的空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的活塞的前端同轴设置有拉杆,所述的拉杆设置在所述的前腔室中,所述的拉杆的前端伸出所述的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腔室的内壁与所述的拉杆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纵向截面为圆环形的第一油腔,所述的缸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油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油口,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导杆,所述的导杆与所述的拉杆同轴设置,所述的导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缸体上,所述的拉杆内设置有纵向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油腔,所述的导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的活塞伸入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油腔内,所述的导杆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的第二油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油腔的纵向截面面积与所述的第二油腔的纵向截面面积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缸结构,包括缸体,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所述的活塞将所述的空腔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的活塞的前端同轴设置有拉杆,所述的拉杆设置在所述的前腔室中,所述的拉杆的前端伸出所述的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腔室的内壁与所述的拉杆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纵向截面为圆环形的第一油腔,所述的缸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油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油口,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导杆,所述的导杆与所述的拉杆同轴设置,所述的导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缸体上,所述的拉杆内设置有纵向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油腔,所述的导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的活塞伸入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油腔内,所述的导杆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的第二油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油腔的纵向截面面积与所述的第二油腔的纵向截面面积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包括缸筒、前盖和后盖,所述的后盖密封设置在所述的缸筒的后端,所述的前盖密封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俊钧高林朱旅董毅张彩霞何学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双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