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134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和旋转螺母,旋转螺母具有左右贯通的与丝杠相配合的内螺纹安装孔,旋转螺母通过内螺纹安装孔螺接安装在丝杠上,特点是旋转螺母的外部套接设置有一外壳体,外壳体与旋转螺母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旋转螺母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内侧壁之前设置有一密闭的环形充油腔,环形充油腔内填充设置有润滑油,旋转螺母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内螺纹安装孔相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位于环形充油腔中。优点是在旋转螺母相对丝杠转动时,可实现自润滑,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以及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
本技术涉及一种滚珠丝杠,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
技术介绍
滚珠丝杠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最常使用的传动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或将扭矩转换成轴向反复作用力,其具有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等优点,且由于其具有很小的摩擦阻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精密仪器中。滚珠丝杠在高速回转过程中因离心力易造成润滑不足,易使滚珠由滚动转为滑动,从而会影响滚珠丝杠的使用精度,同时润滑不足也容易导致丝杠与螺母间的摩擦加大,摩擦加大易加速滚珠丝杠的磨损。基于此,如何较好地对滚珠丝杠进行润滑是确保滚珠丝杠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针对滚珠丝杠的润滑,通常是在螺母的侧壁上打一个或两个与螺母的内腔相连通的进油孔,输油管通过其上设置有的进油嘴连接到进油孔上,润滑油经由输油管从进油孔进入到丝杠螺母副中。上述润滑方式,结构和操作都较为简单,但当螺母发生旋转时,由于进油嘴与输油管和螺母之间为固定连接,这样就会使输油管随着螺母一起旋转而缠绕在螺母上,输油管一旦发生缠绕,就无法对丝杠螺母副进行持续润滑,这就使得该润滑方式只适合在螺母停止旋转时补给润滑油,这极大地限制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润滑滚珠丝杠副,该滚珠丝杠副可以在螺母旋转时实现对丝杠螺母副进行自动润滑,从而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以及其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和旋转螺母,所述的旋转螺母具有左右贯通的与所述的丝杠相配合的内螺纹安装孔,所述的旋转螺母通过所述的内螺纹安装孔螺接安装在所述的丝杠上实现与所述的丝杠之间的连接,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部套接设置有一外壳体,所述的外壳体与所述的旋转螺母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之前设置有一密闭的环形充油腔,所述的环形充油腔内填充设置有润滑油,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内螺纹安装孔相连通的进油孔,所述的进油孔位于所述的环形充油腔中。所述的旋转螺母与所述的外壳体之间通过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轴承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侧壁固定连,两个所述的轴承之间形成所述的环形充油腔,所述的进油孔位于两个所述的轴承之间。通过轴承实现外壳体与旋转螺母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转动连接稳定,且成本低。所述的旋转螺母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同轴设置的安装法兰和螺母主体,所述的安装法兰的外径大于所述的螺母主体的外径,所述的轴承设置在所述的螺母主体上,位于前端的所述的轴承的前端面抵设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法兰的后端面,所述的安装法兰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的螺母主体的后端同轴设置有后限位环,位于后端的所述的轴承的后端面抵设安装在所述的后限位环的前端面,所述的后限位环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的螺母主体的后端向后延伸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锁紧安装部,所述的锁紧安装部上螺接设置有与所述的外螺纹相配合的锁紧螺母,所述的锁紧螺母的前端面与所述的后限位环的后端面相贴合。通过安装法兰和后限位环给两个轴承的安装起到了定位和限位作用,后限位环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通过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配合,实现对环形充油腔的密封,结构简单,安装稳定且密封牢靠。所述的后限位环的内侧壁与所述的螺母主体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通过第三密封件进一步确保环形充油腔的密封性。所述的外壳体的内腔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所述的第一腔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的第二腔室的内径,所述的第二腔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的第三腔室的内径,所述的第五腔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的第四腔室的内径,所述的第四腔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的第三腔室的内径;所述的安装法兰位于所述的第一腔室内,所述的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法兰的外侧壁与所述的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两个所述的轴承分别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的第四腔室内,所述的后限位环安装在所述的第五腔室内,所述的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的后限位环的外侧壁与所述的第五腔室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的螺母主体与所述的第三腔室之间形成所述的环形充油腔。上述内腔结构设计,便于轴承的定位和安装。所述的进油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的进油孔沿所述的旋转螺母的轴向均匀分布。进油孔为多个,使得润滑更加充分,多个进油孔均布分布,实现旋转螺母与丝杠在各处都能够被充分润滑到,确保润滑效果。多个所述的进油孔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纵向平面内。当润滑区域与滚珠的滚道不重叠时,可将多个进油孔布置在同一纵向平面内,便于生产制造。多个所述的进油孔分布在不同的纵向平面内。当润滑区域与滚珠的滚道重叠时,为了避开滚珠的滚道,在设计时需要将进油孔分布设置在不同的纵向平面内。所述的进油孔为中心轴线与所述的内螺纹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不相交的偏心孔。进油孔设计为偏心孔的主要作用是克服离心力,偏心孔可以利用旋转螺母旋转让润滑油和旋转螺母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促使润滑油经由偏心设置的进油孔自动进入到旋转螺母内部,在外部形成密封油环时就可以实现可控的自动润滑,从而确保进油效果和进油效率。所述的进油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的内螺纹安装孔的切线相平行。进油孔的中心轴线与内螺纹安装孔的切线相平行时,进油效果和进油效率最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旋转螺母的外部套设一外壳体,外壳体与旋转螺母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用于填充润滑油的环形充油腔,旋转螺母上设置有与旋转螺母的内螺纹安装孔相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位于环形充油腔内,旋转螺母与外壳体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旋转螺母相对丝杠转动时,外壳体不动,通过旋转螺母的转动将环形充油腔中的润滑油从进油孔中带入到旋转螺母与丝杠之间,实现自润滑,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以及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旋转螺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顺时针转动、多个进油孔位于不同的纵向截面内且进油孔的中心轴线为非切线方向的旋转螺母浸润在润滑油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顺时针转动、多个进油孔位于不同的纵向截面内且进油孔的中心轴线为切线方向的旋转螺母浸润在润滑油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顺时针转动、多个进油孔位于同一纵向截面内且进油孔的中心轴线为切线方向的旋转螺母浸润在润滑油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逆时针转动、多个进油孔位于不同的纵向截面内且进油孔的中心轴线为非切线方向的旋转螺母浸润在润滑油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逆时针转动、多个进油孔位于不同的纵向截面内且进油孔的中心轴线为切线方向的旋转螺母浸润在润滑油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和旋转螺母,所述的旋转螺母具有左右贯通的与所述的丝杠相配合的内螺纹安装孔,所述的旋转螺母通过所述的内螺纹安装孔螺接安装在所述的丝杠上实现与所述的丝杠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部套接设置有一外壳体,所述的外壳体与所述的旋转螺母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之前设置有一密闭的环形充油腔,所述的环形充油腔内填充设置有润滑油,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内螺纹安装孔相连通的进油孔,所述的进油孔位于所述的环形充油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包括丝杠和旋转螺母,所述的旋转螺母具有左右贯通的与所述的丝杠相配合的内螺纹安装孔,所述的旋转螺母通过所述的内螺纹安装孔螺接安装在所述的丝杠上实现与所述的丝杠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部套接设置有一外壳体,所述的外壳体与所述的旋转螺母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之前设置有一密闭的环形充油腔,所述的环形充油腔内填充设置有润滑油,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内螺纹安装孔相连通的进油孔,所述的进油孔位于所述的环形充油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螺母与所述的外壳体之间通过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轴承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的旋转螺母的外侧壁固定连,两个所述的轴承之间形成所述的环形充油腔,所述的进油孔位于两个所述的轴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润滑滚珠丝杠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螺母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同轴设置的安装法兰和螺母主体,所述的安装法兰的外径大于所述的螺母主体的外径,所述的轴承设置在所述的螺母主体上,位于前端的所述的轴承的前端面抵设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法兰的后端面,所述的安装法兰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所述的螺母主体的后端同轴设置有后限位环,位于后端的所述的轴承的后端面抵设安装在所述的后限位环的前端面,所述的后限位环的外侧壁与所述的外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所述的螺母主体的后端向后延伸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锁紧安装部,所述的锁紧安装部上螺接设置有与所述的外螺纹相配合的锁紧螺母,所述的锁紧螺母的前端面与所述的后限位环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焕邓俊钧刘广博董毅包荣嘉何学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双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